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 01助理师基础知识课件
国家职业资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培训(三级)「基础知识课程」主讲:我们共同的课堂约定-请将手机调到静音或关机状态-请勿任意走动、交谈、接听电话-保持教室宁静并按照座位就坐-请准时到课,不要随便走出-感谢您的配合培训前的三个建议1、快乐的心态:2、空杯的心态:3、麦穗的心态:您准备好了吗?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内容一、人力资源师考试内容:基础知识、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员工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相关内容。二、考核方案(一)4-3级1、职业道德选择题125题卡作答-占总分10%2、理论知识占总分10090%3、专业技能简答、计算、综合题等纸笔作答100占总分100%(二)1-2级1、职业道德选择题125题卡作答-占总分10%2、理论知识100占总分90%3、专业技能简答、综合分析纸笔作答100占总分100%4、综合评审论文撰写口头或书面答辩100100%三、人力资源师考试鉴定方式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能力考核。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能力考核均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理论知识考试与专业能力考核均实行百分制,成绩皆达6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还须进行综合评审。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内容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的时间以及考试的形式考试是全国统一考试,时间为上半年的5月和下半年的11月两次,其中内容包括两科:理论科目(标准化考题,125道单项、多项选择,涂答题卡),技能科目(判断改错题,简答题、图表和案例分析题),每一科目成绩达到60分,才能获得证书。如果有一科及格,成绩可保留一年,一年内补考另一科及格,同样可以获得证书。在2006年上半年的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中已加入了论文答辩题,在理论和实操两门通过的情况下,交一篇3500字的论文,并参加答辩,答辩时间为5分钟,形式为口头答辩或是书面答辩两种形式其中一种。国家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标准(3级)国家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标准(3级)考核权重分布项目三级二级理论(%)技能(%)理论(%)技能(%)基础知识20/10/人力资源规划15151520招聘与配置15201515培训与开发15151515绩效管理10151515薪酬管理10201520劳动关系管理15151515合计100100100100证书样本证书样本证书样本学习方法(五遍法则)1.课前要预习课程内容(第一遍)2.课上跟着老师的思路听课(第二遍)3.课后24小时之内回忆课程内容(第三遍重点)4.课后认真做辅导书的习题和模拟测试题并参考近二年的考题,每天固定做30道(第四遍重点)5.参加考前串讲,流览全书目录(第五遍)6.整理全书的脉络,调整状态,轻松应考.送考生四个字:天道酬勤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1、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最大的价值,通过组建一支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员工队伍(建立队伍)和造就一种能激发员工动力的新型的管理机制(形成机制),并通过多种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来实现这种创造价值的目标.2、主要职能工作:选/训/用/考/奖/惩/退/差/假/勤/福利/薪资/工作环境/职业生涯规划一、劳动经济学二、劳动法三、现代企业管理四、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五、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基础知识]课程大纲六、试题分析与考试技巧本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员加深对基础知识相关内容的定义、原则、内容、程序等知识的理解。•以模拟练习和案例讨论的方式强化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员实战技能。•通过学习基础知识,明确HR人员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职责和应具备的素质要求。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第三节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第四节就业与失业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一、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二、劳动资源稀缺性三个属性:1、相对性(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2、绝对性(因为社会和个人需要和愿望不断增长);3、本质表现为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手段和支付能力的稀缺性。三、企业和个人目标效用最大化:1、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2、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四、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就业量和工资的决定五、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两种,主要是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1、实证研究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2、规范研究方法:说明经济现象及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往往成为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服务的工具。一、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1、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100%总人口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2、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3、两种劳动参与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与悲观性劳动力假说。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二、劳动力需求1、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雇用的劳动量。2、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的关系:工资率提高,劳动力需求减少;工资率降低,劳动力需求增加。(工资率是指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3、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4、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值为负值(因为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存在反向关系)。三、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可分为三个阶段:边际产量递增、递减、总产量绝对减少阶段)四、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1、人口规模2、人口年龄结构3、人口城乡结构劳动力供给与人口规模成正向关系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的转移,使劳动力供给弹性趋向增大年龄组人口比重的变化,导致劳动力供给变化第三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一、均衡价格理论:是说明通过商品供给与商品需求的运动决定商品价格形成的理论。工资就是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也称为劳动报酬。二、工资形式(以何种方式准确反映和计量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劳动数量)1、基本工资2、福利(工资的转化形式)三、福利的支付方式:1、实物支付:如工作餐、商品和服务;2、延期支付:各类保险。第四节就业与失业一、就业的概念: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参与某种社会劳动,并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搞清就业的三层含义(法定年龄、对社会有益、有酬劳动)。二、失业及其类型1、摩擦性失业:是岗位变换之间的失业。是正常失业2、技术性失业:由于引进先进技术替代人才所造成的失业。3、结构性失业:供求结构失衡造成的失业。4、季节性失业:由于气候有规律的变化所导致的失业(如何理解?空调厂?)失业的影响反映失业的程度指标:失业率和失业持续期失业的负面影响失业直接影响劳动者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失业是劳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失业造成家庭生活困难.三、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一)政府支出:分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如社会救济)(二)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1、最低劳动标准:最低工资标准、最长劳动时间标准;2、最低社会保障:对劳动者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力生活给予物质帮助;3、工会:由劳工自发组成的保障自己合法权益的社会性团体。三、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三)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1、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2、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3、收入政策(1)收入政策的3个作用(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及限制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及其危害)。(2)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基尼系数(社会居民或劳动者人数与收入量对应关系的计量指标)(3)收入政策措施1)控制收入与物价关系的措施(3条)P272)收入平等化措施(6条)P27课堂思考•现阶段我国采取了哪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为什么这样做?课堂思考现阶段我国采取了哪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为什么这样做?讲师提示:1、财政政策主要有通过增减政府税收和预算支出水平来调节经济。目前主要是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如免税、降低税率,增加公共工程开支、扩张政府购买等;2、目前可采用扩张货币政策,如降低法定准备金率等;3、收入政策:调控收入与物价的关系,收入平等化。练习-单选劳动参与率是衡量()程度的指标。A、人口密度B、社会劳动强度C、人口参与社会劳动D、参加工作人口比例练习-单选由于经济结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给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称为()。A、摩擦性失业B、技术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练习-单选收入差距衡量的指标是()。A、国民收入B、基尼系数C、人均GDPD、需求弹性练习-多选失业类型分为()。A、摩擦性失业B、技术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E、阶段性失业练习-多选反映失业程度的指标有()。A、平均劳动时间B、失业率C、就业人数D、失业人数E、失业持续期练习-多选影响就业总量的主要宏观调控政策有()。A、财政政策B、就业政策C、货币政策D、金融政策E、收入政策第二章劳动法第一节、劳动法的体系一、劳动法的概念: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二、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1、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的原则(首要原则)2、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3、物质帮助权的原则三、劳动法律渊源(劳动法律的外在表现形式)的类别(7种):1、宪法中关于劳动问题的规定;2、劳动法律:如[劳动法]、[工会法];3、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如[工伤保险条例];4、劳动规章: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5、地方性劳动法规;6、我国立法机关批准的相关国际公约;7、正式解释(如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四、劳动法的体系(各种劳动法规的构成和相关互系)(8类):1、促进就业法律制度;2、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3、劳动标准制度;4、职业培训制度;5、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6、劳动争议处理制度;7、工会和职业民主管理制度;8、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第二节、劳动法律关系一、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是指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劳动关系转化为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2大条件):1.存在现实的劳动关系;2.存在着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最主要的区别:劳动法律关系体现了国家意志(40页)。二、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1、劳动合同关系(5种形式P40)2、劳动行政法律关系3、劳动服务法律关系三、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1、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2、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3、劳动法律关系是双务关系(权利和义务对价)4、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四、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主体。雇主和雇员,工会是团体劳动法律关系的形式主体。2、内容。权利和义务。3、客体。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事物,即劳动法律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结果。如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五、劳动法律关系事实1、劳动法律行为。合法行为才能产生劳动法律关系;违法行为可使劳动关系变更或消灭。2、劳动法律事件。如企业破产、劳动者工伤等。课堂思考•企业建立工会的作用有哪些?请举例说明。•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应该如何建立?如何使用?•新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与员工终止劳动合同关系的条件有哪些?•你们公司在裁员吗?用何种方法?老板满意吗?课堂思考•企业建立工会的作用有哪些?请举例说明.1、工会是以领取工资生活的劳动者以维持和改进工作、生活条件为目的的建立起的组织。工会是工人利益的主要代表。2、工会是员工用来组织集体行动,以保护并增进自己利益的一种手段;3、工会能影响大量的组织活动,如工资报酬、工作条件等。•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应该如何建立?如何使用?1、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2、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3、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
本文标题:01助理师基础知识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68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