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页共6页高一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2.选择题答案请用2B铅笔准确地填涂在答题卷相应位置,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否则不得分;3.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卷交回。第I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中国人有着浓厚的“尚圆”观念,讲究圆圆满满、团团圆圆、花好月圆,重视家庭团聚、国家统一、社会和谐。影响这一观念的是A.分封制B.君主专制C.礼乐制度D.家国体制2.簋是古代青铜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在祭祀和宴飨时与鼎配合使用。西周规定天子八簋,诸侯六簋,卿大夫四簋,士二簋。这实质上反映了A.分封制下的实物配给B.宗法制下的内外亲疏C.奴隶制下的等级秩序D.封建制下的君主独裁3.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行省制代替郡县制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4.汉初“七国之乱”后,朝廷对王国采取了如下措施。这些措施措施内容措施一七国之中,除楚国另立王以续其后外,其他六国均被废。措施二陆续立其余八个儿子为王,并对原来封王加以调整。措施三把“北边郡”“南边郡”收归中央直接管辖。措施四剥夺了诸侯王的“治国”权,诸侯王国半独立地位被取消。A.促进了第一个多民族国家形成B.取消了郡国并行制度C.激化了封建君主与宰相的矛盾D.调整了地方行政体制5.唐代尚书省掌管之下的某部,一般设有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掌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和贡赋之差。唐代尚书省掌管之下的这个“部”是A.户部B.吏部C.礼部D.工部6.鉴于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宋朝采取了通过控制地方官员,以控制地方财政、司法和军事大权的策略。宋朝采取这一策略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B.根除地方腐败第2页共6页C.提高行政效率D.解决明末弊政7.宋理宗宝祜四年(1256年)《登科录》记载了进士中榜的情况。其中,601名进士中,平民家庭出身的有417人,官僚家庭出身的只有184人。这反映了当时A.门第观念的萌发B.社会阶层的流动C.社会控制的松弛D.阶层身份的平等8.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多达1660件。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效处理政务,后来明成祖朱棣采取的措施是A.设立中朝B.设立丞相C.设立内阁D.设立军机处9.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中,有如下规定: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贸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与英国商定。据此可以推知A.中英之间达成了平等贸易的规则B.关税成为清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C.中国成为世界廉价的原料输出地D.中国土特产品开始进入世界市场10.法国大文豪雨果在一封信中曾这样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劫掠,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雨果写到的这件事发生在A.1840年B.1860年C.1884年D.1900年11.右图两部文献具有相一致的方面,对此,正确的表述是A.都大大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B.都成为太平天国建国时期的纲领C.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D.都反对封建地主压迫,但都没真正落实12.下图中的情景出现于:旅顺大屠杀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3.《辛丑条约》明确规定:“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分应主办,会同酌定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处。今诸国驻防之处,系黄村、廊坊、杨村……山海关。”这一规定A.引发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使中国开始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表明列强侵华进入到资本输出阶段D.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国防安全14.史料:10月31日,镇江关税务司戴乐尔给安格联写信:城内简直无人居住,第3页共6页大约有百分之八十的老百姓逃走了,只有几家小食品店还开张营业。道台衙门里除了道台和大约四个职员外,再没有别人,所有书办和文案几乎都跑光了。该史料最可能出自于A.《百年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B.《甲午战争:一个意大利人的记述》C.《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D.《百年五四:共同的文化精神家园》15.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据此可知,五四运动:A.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是工人阶级领导的武装斗争C.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创造了条件D.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16.民国十五年,有一支军队势如破竹,同年席卷湖南,进入湖北,占领武汉,又沿长江东下,攻占江西首府南昌。这正是当年洪秀全的太平军通过的路线,而该军速度是太平军的数倍。材料中涉及的“军队”和事件指的是A.湖北新军和武昌起义B.国民革命军和北伐C.工农红军和土地革命D.八路军和抗日战争17.井冈山精神可以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其中“敢闯新路”主要体现在A.打土豪,分田地B.“工农武装割据”C.纠正“左”倾错误D.开展武装斗争18.国破幸有山河在。某杂志有一期的主题是“山河抗战”,认为中国境内一些高山、丘陵、江河作为有利地形条件,对日军的侵略形成了有力的阻隔。如以“太行山:中国的天然长城”为题,可以直接作为论据的是A.淞沪会战B.武汉会战C.太原会战D.徐州会战19.下表是1947年2月上海《大公报》对586位民众政治态度的民意调查统计问题赞成人数反对人数对美军驻华的态度4538对美国现行对华政策的态度61464对民国宪法的态度124381对内战的态度34535该调查说明A.中共在内战中已占上风B.《大公报》坚决反对国共内战C.美国实施扶蒋反共政策D.民众失去对国民政府的信任20.1954年6月以后,全国各地报纸、杂志都以极大的篇幅登载阐明宪法草案的通俗文章,广播电台连续举办宪法草案讲座,各出版机关一共出版了1184万册宪法草案单行本和大量有关宪法知识的书籍。民族出版社还将宪法草案译成蒙、藏等民族文字。这些做法A.完善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了国家主人C.推动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D.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21.下图是1954年画家杨之光创作的《一辈子第一回》,表现了一位老婆婆在拿到选民证时的情形。通过该作品可以看出第4页共6页A.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B.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C.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D.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22.“(它)秉承了秦王朝以来直至中华民国时期‘因俗而治'的治边思想和传统,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变革和发展中具有崭新的生命力和极强的活力。”这里的“它”A.发挥了窗口和试验田的作用B.满足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愿望C.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D.开创了民主统一战线的新局面23.1972年,中国致函联台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香港、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殖民地范畴”。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府这一举措A.奠定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石B.掌握了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C.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D.标志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24.于右任先生在《望大陆》中写道:“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首绝唱A.表现了对两岸统一的前景充满绝望B.表达了对中国古代诗词歌赋的热爱C.反映了对国共两党对峙的严重忧虑D.表现出了强烈期望两岸统一的心情25.古代雅典人认为,抽签代表一种天意,一般公职人员几乎都是在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五百人议事会成员经由抽签选举产生,法庭的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均是抽签一次,且当庭有效。据此可推知A.小国寡民状态更能体现公平和公正B.雅典民主政治限制了行政效率提高C.雅典公民素质在当时世界首屈一指D.社会最下层人民也有当家做主机会26.在古代罗马,担任法官的官员一般都不是专业的法学家,不熟悉法律,而早期的罗马法又简略晦涩。私人法学家的意见在案件的裁决中备受重视,不仅被采用,甚至还编入法典,成为法律。这反映出古代罗马A.立法过程主观随意性强第5页共6页B.法律体系日趋完备C.法律在实践中不断发展D.司法范围不断拓展27.1867年,英国通过了议会改革方案:在城镇,选举权应给予每一房主,也给予支付租金和居住不少于一年的房客;取消46个“衰败选区”,空余出来的席位分配给大城市。经过改革,选民总数从135万增加到225万。材料体现了英国A.议会主权扩张B.工人运动高涨C.普选权的实现D.选民范围扩大28.1883年,德意志帝国议会通过了第一部国家社会保障立法《疾病保险法》,对广大劳动者进行强制保险,其中工人所交的保险费用很少,只占每天工资的1.5%;1905年,德国实行高温工作限制,若超过28℃,每班工作不得超过6小时。这表明统一后的德国A.带有普鲁士专制传统B.君主立宪政体正在逐步建立C.具有其历史的进步性D.统治阶级极力维护共和政体29.虽然马克思在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时,就把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观点理论阐述明白,但他仍把后来的时间全部用在了证明自己思想分析的准确性上,花费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写出了浩繁卷帙的《资本论》。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A.建立在不断的理性思考上B.强调无产阶级自身的解放C.继承了人类优秀文化遗产D.主张用暴力打碎国家机器30.使布尔什维克党明确“以夺取政权为革命的最终目的”,“以工人代表苏维埃取代临时政府,苏维埃共和国取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历史事件是A.《四月提纲》的发表B.二月革命的发生C.七月流血事件的发生D.《和平法令》的颁布第II卷二、材料分析题(40分)31.(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第6页共6页材料二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情况表:时间职位基本职权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法定的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1)根据材料一,概括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差异。(12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内阁首辅与清朝军机大臣两者职权的共同特点。(8分)32.(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次政治设计通过一种温和的方式在英国的历史和未来之间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契合点。——据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材料二美国总统特朗普说:“不是因为这些官员或者法官优秀,而是18世纪美国制定的法律制度真正将总统的权力关在了笼子里;美国的法律制度保障了自由舆论,保障了官员抗命而不会受到迫害,保障了法官依法独立裁决不会受到任何威胁。”——摘自《纽约时报中文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英国“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美国制定的法律制度”的积极作用。(8分)
本文标题: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PDF,无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706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