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第三单元物质的制备与合成课后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2020·金华高三质检)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解析:选B。中和滴定时,盛装NaOH溶液应用碱式滴定管,因为NaOH能腐蚀酸式滴定管中的玻璃活塞,A错;常温下,H2O2溶液在MnO2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H2O和O2,B正确;配制溶液定容时,加水至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C错;石油蒸馏时,冷凝水从下口进,上口出,D错。2.(2020·金华高二检测)某学生在实验室欲制备氧气,但仅有锥形瓶、分液漏斗、各种玻璃导管、橡皮管、集气瓶、药匙,据此他只能选用哪组试剂来制备氧气()A.KMnO4B.KClO3、MnO2C.3%的H2O2和MnO2D.KMnO4、KClO3解析:选C。从所给仪器分析,没有加热仪器,所以A、B、D三项均不能采用,只有C项可采用,在室温下反应:2H2O2=====MnO22H2O+O2↑。3.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2解析:选B。选项A中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反应液液面以下,A错;选项C中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制备Cl2时必须加热,C错;选项D中导管伸入饱和Na2CO3溶液中,易引起倒吸,D错。4.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滴加入盛有固体B的烧瓶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A为盐酸,B为MnO2,C中盛有品红溶液,则C中溶液褪色B.若A为醋酸,B为贝壳,C中盛有澄清石灰水,则C中溶液出现浑浊C.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C中盛有AlCl3溶液,则C中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D.C项实验中仪器D可以用长玻璃导管代替解析:选B。本装置为固+液不加热装置,A项不发生反应;B项生成CO2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项产生NH3,溶于水生成NH3·H2O,与AlCl3溶液反应生成Al(OH)3沉淀,Al(OH)3沉淀不与NH3·H2O反应;D项仪器D起防倒吸的作用,不能换作长玻璃导管。5.(2020·杭州选考一模)在实验室的制备实验中,需要用温度计且将温度计插入反应混合液中的是()A.石油的分馏B.由苯制硝基苯C.由苯制溴苯D.由酒精制乙烯解析:选D。分馏石油时应将温度计的水银球置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制硝基苯时应将温度计插入水浴中(控制水温为55~60℃);由苯制溴苯不需加热,也不需使用温度计;由酒精制乙烯时应将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入反应混合液中(控制反应温度为170℃)。6.实验室采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氯化铜(部分仪器和夹持装置已略去)。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纤维的作用是防止E装置中液体倒吸入D装置中B.E装置中液体用于吸收多余的氯气和氯化氢C.要使B装置中产生氯气,应先加热圆底烧瓶,再滴加浓盐酸D.实验中加热的先后顺序为先加热硬质玻璃管D,再加热圆底烧瓶B解析:选B。A、B装置用来制备氯气,C装置中浓硫酸起干燥作用,E装置为尾气吸收装置,用于吸收多余的氯气和氯化氢。玻璃纤维的作用是防止铜粉进入导管中而堵塞导管,A项错误;加热B装置时应先滴加浓盐酸再加热,否则会使烧瓶炸裂,C项错误;先加热B装置产生氯气将装置中的空气赶走再加热D装置,以防止氧气和铜发生反应,D项错误。7.下列制备有关物质的方法合理的是()A.用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制氧气B.用乙醇和醋酸混合共热制乙酸乙酯C.用亚硫酸钠固体粉末与稀硫酸反应制二氧化硫D.用亚硫酸钠固体粉末与浓硝酸反应制二氧化硫解析:选A。B项缺少催化剂,不正确;C项因二氧化硫易溶于水,应用浓硫酸,不正确;D项中浓硝酸会将亚硫酸钠氧化,得不到二氧化硫,不正确。8.如图为实验室制氢气的简易装置。若在加稀硫酸时,发现锌粒与稀硫酸没有接触而稀硫酸又不够了,为使该反应顺利进行,则可以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的试剂是()①食盐水②KNO3溶液③适量稀硫酸铜溶液④Na2CO3溶液⑤CCl4⑥浓氨水A.①③⑤B.②⑥C.③⑤D.①②④解析:选A。②加入KNO3溶液后不再产生H2,会产生NO气体。④Na2CO3溶液会与H2SO4反应生成CO2,既消耗H2SO4又会使H2不纯净。⑥浓氨水会与H2SO4反应。4二、非选择题9.谢弗勒尔盐(Cu2SO3·CuSO3·2H2O)是一种深红色固体,不溶于水和乙醇,100℃时发生分解。可由CuSO4·5H2O和SO2等为原料制备,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1)装置A在常温下制取SO2时,用较浓的硫酸而不用稀硫酸,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B中获得的固体需先用蒸馏水充分洗涤,再真空干燥。①检验洗涤已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不用烘干的方式得到产品,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二氧化硫易溶于水,用稀硫酸会导致生成的二氧化硫大量溶解,对制备不利。(2)装置C中导管短进长出,再结合二氧化硫易溶于水的性质,可知其作用为防止倒吸。(3)①检验洗涤完全就是要检验洗涤液中不再有硫酸根离子,所以正确方法是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不产生白色沉淀,则表明已洗涤干净;②由题中信息可知,谢弗勒尔盐100℃时发生分解,所以不用烘干的方式得到产品的原因是防止其发生分解。答案:(1)二氧化硫易溶于水(2)防止倒吸(3)①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不产生白色沉淀,则表明已洗涤干净②防止谢弗勒尔盐发生分解10.(2016·浙江10月选考,T31)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以含铁的铜屑为原料制备Cu(NO3)2·3H2O晶体,并进一步探究用SOCl2制备少量无水Cu(NO3)2。设计的合成路线如下:Cu屑(含Fe)――→足量HNO3①×100%=92.5%。答案:(1)Cu(OH)2[或Cu2(OH)2CO3](2)将溶液转移至蒸发皿中,控制温度加热至溶液表面形成一层晶膜减慢冷却结晶的速度(3)Cu(NO3)2·3H2O+3SOCl2===Cu(NO3)2+3SO2↑+6HCl↑(4)在A、B之间增加干燥装置,防止B中水蒸气进入反应器Ab(5)92.5%11.(2020·浙江十校联盟选考模拟)用Skraup法合成8羟基喹啉的原理和流程如下:5已知水蒸气蒸馏原理:在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中通入水蒸气,使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和水一起蒸出。物质熔点/℃沸点/℃溶解性某些化学性质邻氨基苯酚177153可溶于水;能溶于强酸、强碱;易溶于乙醇两性邻硝基苯酚45216微溶于水,能随水蒸气挥发;易溶于乙醇—甘油20290.9与水、乙醇混溶;能吸潮—8羟基喹啉76257难溶于水;能溶于强酸、强碱;易溶于乙醇两性主要实验装置如下:6(1)图1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图2中仪器b的作用是________。(2)甘油中水量大于5%会影响产量,需要新配。下列说法合理的是________。A.将普通甘油置于蒸发皿加热至180℃去水后,立即放入干燥器中(图3)d处备用B.为了增强干燥器的干燥效果,可在磨口边缘涂极薄的一层凡士林C.当干燥器内变色硅胶(干燥剂,含有CoCl2)颜色为浅粉红色时,需要更换干燥剂D.取用甘油时,手握干燥器盖顶圆球向上拉,取下盖子正着放置,取用甘油(3)第一次水蒸气蒸馏主要除去的杂质是________。(4)剩余液调节pH=7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第二次馏出物经过一系列操作可以获得高纯度的产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第二次水蒸气蒸馏的馏出物经过抽滤、洗涤、干燥可以获得粗产品B.粗产品加入4∶1的乙醇水溶液溶解后,慢慢滴加水,可得到颗粒较细的晶体C.将重结晶过滤后的母液收集起来进行适当处理,可提高产率D.可以用测产品熔点判断产物的纯度解析:(1)根据图示,仪器a的名称是冷凝管;图2中仪器b是安全管,烧瓶内压强增大时,管内液面上升,因此其作用是防止内压过大。(2)A.干燥器(图3)中d处放置干燥剂,故A错误;B.凡士林起到密封的作用,故B正确;C.变色硅胶的颜色为浅粉红色时失去干燥作用,需要更换干燥剂,故C正确;D.干燥器在开启时,左手按住器体,右手握住盖顶“玻球”,沿器体上沿轻推或拉动。切勿用力上提,盖子取下后要仰放桌面上,故D错误。(3)在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中通入水蒸气,使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和水一起蒸出,邻硝基苯酚微溶于水,所以第一次水蒸气蒸馏主要除去的杂质是邻硝基苯酚。(4)调节pH=7,可以将邻氨基苯酚和8羟基喹啉的硫酸盐转化为邻氨基苯酚和8羟基喹啉,使产物8羟基喹啉容易蒸出。(5)A.第二次水蒸气蒸馏的馏出物是8羟基喹啉,难溶于水,所以经过抽滤、洗涤、干燥可以获得粗产品,故A正确;B.粗产品加入乙醇溶解后,慢慢滴加水,可得到颗粒较细的晶体,故B错误;C.过滤后的母液中含有少量产品,所以将重结晶过滤后的母液收集起来进行适当处理,可提高产率,故C正确;D.晶体一旦混入杂质,熔点就会下降,所以可通过测定熔点判断产品的纯度,故D正确。答案:(1)冷凝管防止内压过大(2)BC(3)邻硝基苯酚(4)将邻氨基苯酚和8羟基喹啉的硫酸盐转化为邻氨基苯酚和8羟基喹啉,使产物容易蒸出(5)ACD7
本文标题:(浙江选考)2021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10 实验化学 3 第三单元 物质的制备与合成课后达标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727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