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页(共28页)2017-2018学年鲁教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四章《到实验室去》基础题(pdf有答案)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B.带火星的木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C.氧气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D.夏天鱼池内开启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溶解量减少2.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工业上制氧气是利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B.氧气具有可燃性C.物质跟氧气发生反应都是化合反应D.相同情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3.工业上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是()A.加热氯酸钾B.加热高锰酸钾C.电解水D.分离液态空气4.关于双氧水制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的质量不变B.只有加入二氧化锰才能制得氧气C.液体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变大D.氧元素全部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5.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B.电解一定量的水C.木炭在高温下和氧化铜反应D.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第2页(共28页)氧气A.AB.BC.CD.D6.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室常用电解水的方法来制取氧气B.夏天食物腐烂与氧气无关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D.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制取氧气B.倾倒液体C.蒸发浓缩D.量取液体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第3页(共28页)A.B.C.D.9.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下列相关装置及操作正确的是()A.发生装置B.排水法收集氧气C.验满D.存放氧气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是()第4页(共28页)A.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纯净的氧气B.用托盘天平称取9.85g氯化钠C.用10mL的量筒量取9.0mL的水D.用50mL酒精和50mL的水精确配配制100mL医用消毒酒精1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氢气B.滴加液体C.仰视读数量取7.0mL水D.称取一定量的NaOH固体12.实验室制取氧气,可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是因为氧气()A.相同条件下,氧气密度比空气大B.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C.氧气能溶于水D.氧气不易溶于水13.如图是小明同学在“化学实验操作考查”中相关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第5页(共28页)()A.氧气验满B.滴加液体C.过滤D.量取40mL液体14.如图所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氧气第6页(共28页)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滴管用后不洗涤直接插入滴瓶D.试管口塞橡皮塞15.实验室检验氧气应该选用()A.灼热的氧化铜B.澄清石灰水C.紫色石蕊溶液D.带火星的木条16.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大试管管口应向上倾斜,便于气体迅速排出B.插入水槽中导管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就要立即收集,否则会造成浪费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后,应先撤酒精灯,后撤导管D.收集氧气可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17.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有以下操作步骤:①装入药品②检查气密性③点燃酒精灯④固定装置⑤熄灭酒精灯⑥收集氧气⑦从水槽中取出导管,其中顺序合理的是()A.①②④③⑥⑤⑦B.②④①③⑥⑤⑦C.②①④③⑥⑦⑤D.②①④③⑥⑤⑦18.实验室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装入药品;②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③给集气瓶盖上玻璃片;④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熄灭酒精灯;⑥收集气体;⑦将导管移出水槽;⑧在集气瓶中灌满水倒扣在水槽中;⑨第7页(共28页)给固体药品加热;⑩整理仪器.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A.①②③④⑤⑧⑥⑩⑦⑨B.②①④⑧⑨⑥③⑦⑤⑩C.①②⑧④⑩③⑨⑥⑤⑦D.②①⑩⑨⑧④③⑥⑤⑦19.下列关于氧气获得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B.工业上从液态空气中得到氧气的过程是化学变化C.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常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D.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可以得到氧气20.自然界中氧气的产生与消耗,构成了自然界中的氧循环,下列选项不属于氧气在大自然中消耗的途径的是()A.物质在空气中的燃烧B.人和动物的呼吸作用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物质在空气中的缓慢氧化二.填空题(共10小题)21.工业上采用法制取氧气,这种方法属于变化.22.工业上根据液态空气中液氮和液氧的不同来分离出氧气,该过程属于变化.23.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二氧化锰是一种黑色固体,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1)若在此实验中使用含木炭粉的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来制取氧气,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在实验中可能发生的情况是.(2)除去混合物中木炭的方法:.(3)怎样证明木炭粉已被除去?请简要说明..24.如图所示,挤压胶头滴管中的过氧化氢溶液,使之与瓶中固体二氧化锰接触,回答下列问题:(1)此过程中你能看到的现象有.;(2)用理化知识回答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第8页(共28页)25.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使用如下图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c;d;(2)指出图中二处错误:①;②;(3)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产生时,不宜立即收集,原因是;(4)收集气体时,当气泡放出时就可以收集.当停止反应时,如果先把导管从水槽里撤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26.过氧化氢(化学式H2O2)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可以通过调节分液漏斗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试回答下列问题:(1)分液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分液漏斗的作用是,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是.(2)写出该方法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装置(填字母).(3)某同学在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生成后,开始用图中B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可能是.(4)若实验时用此法代替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优点是(填编号)①生成物只有氧气②不需加热③需加热(5)装置A中反应很剧烈,据此提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①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②用体积较小的锥形瓶③加热反应物.第9页(共28页)27.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判断对错)28.实验室收集氧气可用或法.欲收集不混有空气的氧气应采用法;用该方法收集时,验满的方法是用放在,如果就说明氧气已满.29.根据要求填空.(1)验证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2)空气的成分以和为主,其中按体积计,约占空气体积的78%,约占空气体积的21%.(3)下列物质:①氧气;②人体呼出的气体;③液氮;④空气中0.03%的稀有气体;⑤二氧化碳;⑥洁净的空气.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填序号);请选出一种混合物并说明其中的成分.30.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在加热的条件下,它能分解生成氧气和水.研究表明,将新制的5%的双氧水溶液加热到65℃时就有氧气产生,加热到80℃时就有较多氧气生成.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用上述方法制得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直接在试管口检验,结果木条不能复燃.他经过思考分析了实验现象不正确的原因,并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结果得出了正确的结论.(1)分析木条不能复燃的原因是什么?.(2)对实验装置如何改进才能检验出有氧气生成?(画图或文字说明均可).第10页(共28页)第11页(共28页)2017-2018学年鲁教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四章《到实验室去》基础题(pdf有答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B.带火星的木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C.氧气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D.夏天鱼池内开启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溶解量减少【解答】解:A、工业上利用氧气与氮气沸点的不同先把空气液化再升温制取氧气,故A正确;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带火星的木条在含有氧气较少的集气瓶中不一定能复燃,故B错误;C、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是因为氧气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故C正确;D、由于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成反比,夏天温度高,氧气的溶解度小,放增氧泵是正确的,故D正确。故选:B。2.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工业上制氧气是利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B.氧气具有可燃性C.物质跟氧气发生反应都是化合反应D.相同情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解答】解:A、工业上制氧气是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属物理变化非化学方法。B、氧气有助燃性无可燃性。C、物质跟氧气反应都是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氧气与甲烷的反应。D、相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第12页(共28页)故选:D。3.工业上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是()A.加热氯酸钾B.加热高锰酸钾C.电解水D.分离液态空气【解答】解:工业上需用大量氧气时,主要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采用加压、降温的方法使空气液化,然后再蒸发掉氮气,就能得到大量氧气,所以工业上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故选:D。4.关于双氧水制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的质量不变B.只有加入二氧化锰才能制得氧气C.液体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变大D.氧元素全部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解答】解:A、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当双氧水完全分解时,气体逸出,溶液质量减少,故错误;B、如果不加二氧化锰,双氧水也会分解产生O2,只是速度慢,故错误;C、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可知,当双氧水完全分解时,气体逸出,溶液质量减少,此时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不变,氢元素质量分数变大,故正确;D、部分氧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溶液中还有一部分水中的氧元素以化合态存在,故错误。故选:C。5.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第13页(共28页)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B.电解一定量的水C.木炭在高温下和氧化铜反应D.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A.AB.BC.CD.D【解答】解:A、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使固体的总质量减少,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不变,故正确;B、电解一定量的水时氧气的质量是不断增加的,当水完全反应后氧气的质量不再增加,故错误;C、木炭在高温下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不会为零,故错误;D、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放出氧气的速率,但不会增加氧气的质量,所以生成氧气的质量应该相同。故错误;故选:A。6.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室常用电解水的方法来制取氧气B.夏天食物腐烂与氧气无关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D.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解答】解:A、实验室不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氧气,该选项错误。B、腐烂是缓慢氧化,与氧气有关,该选项错误。C、描述现象应该为火星四射,而不是白光,该选项不正确。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绿色植物的光和作用,该选项正确。故选:D。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第14页(共28页)A.制取氧气B.倾倒液体C.蒸发浓缩D.量取液体【解答】解: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以防止冷凝水倒流到试管底部炸裂试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以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试管,故错误;B、试剂瓶标签面向手心,可以防止瓶口残液沿外壁流下时腐蚀标签,图中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故错误;C、在蒸发操作的过程中,加热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飞溅,当加热到有少量液体剩余时停止加热,此时剩下的少量液体可以利用余温蒸发干;故正确;D、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不应俯视,故错误;故选:C。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第15页(共28页)A.B.C.D.【解答】解:A、在“固液常温型”的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应浸在液面下;故A操作错误;B、根据过滤的具体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有:一贴,二低,三靠,可知缺少玻璃棒引流;故B操作错误;C、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的操作要领是:“一横、二放、三慢竖”,故C操作错误;D、根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操作方法,可知D操作正确;故选
本文标题:2017-2018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章 我们周围的空气《到实验室去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746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