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真题多维细目表真题涉分考点题型难度设题情境核心素养2019年4月选考,272分考点二选择题中哈尼族梯田科学精神:提高辩证思维能力2019年4月选考,91分考点三判断题中基本观点科学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2019年4月选考,282分考点三选择题中防治水花生蔓延科学精神:提高辩证思维能力2018年11月选考,272分考点一选择题中人工培育珊瑚苗科学精神:观察和理解社会现象2018年11月选考,262分考点二选择题难文人落第科学精神:把握社会发展趋势2018年11月选考,386分考点三综合题中农业遥感监测科学精神: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基本理论2018年4月选考,262分考点一选择题中生态文明建设科学精神:解释当前的发展理念2018年4月选考,272分考点二选择题中老年痴呆风险科学精神:观察和理解社会现象2017年11月选考,91分考点二判断题易基本观点理解科学精神2017年11月选考,272分考点二选择题中漫画科学精神:观察和理解社会现象2017年11月选考,282分考点三选择题中“沙子土壤化”试验科学精神:观察和理解社会现象2017年4月选考,272分考点一选择题中引言科学精神: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2017年4月选考,292分考点二选择题中阿尔茨海默症科学精神:观察和理解社会现象2017年4月选考,91分考点三选择题中基本观点理解科学精神2016年10月选考,282分考点一选择题中古文引言科学精神: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2016年10月选考,39(2)6分考点二综合题难中国女排政治认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6年4月选考,292分考点一选择题中干细胞修复科学精神:观察和理解社会现象2016年4月选考,91分考点三判断题易引言科学精神: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2016年4月选考,302分考点三选择题中名人名言科学精神: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2015年10月选考,81分考点一判断题易基本观点理解科学精神: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2015年10月选考,292分考点一选择题中古文引言科学精神2015年10月选考,302分考点三选择题中治理“白色污染”科学精神总计次数22次总分47分考点一,7次,13分;考点二,7次,17分;考点三,8次,17分考点一探究世界的本质 考点二把握思维的奥妙 考点三求索真理的历程命题规律与趋势01考查内容1.运动与规律2.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3.实践与认识的关系02考频赋分本专题考查频率高,在历次考试中均赋分5分到8分03题型难度1.主要以判断题和选择题的形式考查2.判断题难度较小,选择题难度中等04命题特点1.以古诗文、漫画等材料,考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以恰当的哲学理论分析材料05核心素养1.核心素养是科学精神和政治认同2.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06备考建议1.关注唯物论、认识论的基本观点2.要特别关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在实践中追求真理等核心知识68 5年高考3年模拟B版(教师用书)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P195考点一探究世界的本质 物质运动的规律世界是物质的①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②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是运动的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是根本不存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③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全面认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比较运动静止区别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状态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联系①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特别提示夸大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或不可知论;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易错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客观实在”不同于“客观存在”,“客观实在”的东西一定是物质,“客观存在”的东西既可能是物质,也可能是意识。【易错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易错3】规律是客观的,因而规律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不能随意改变规律,但规律会随着物质运动形式的改变而改变,其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都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把规律看作是永恒不变的,是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易错4】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考点二把握思维的奥妙 全面认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首先,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其次,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但有了人脑并不等于就有了意识,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专题十四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69 续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动之前还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含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理论依据: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3)怎样才能做到:第一,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第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第三,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第四,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易错1】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来源于人脑 意识的产生离不开人脑,但意识不是来源于人脑,而是来源于客观存在。人脑是意识的“加工厂”,但不是意识的“原材料”。【易错2】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主观的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易错3】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但意识不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活动”才能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新事物。【易错4】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意识离不开物质,意识依赖于物质,但物质不依赖于意识,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易错5】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的说法是正确的。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物质的决定作用不受意识能动作用的制约,因此相互制约的说法不正确。考点三求索真理的历程 全面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②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工具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人们无法判定自己的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②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③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的桥梁。人们可以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④一般来说,人们以一种主观认识为指导,在实践中改造客观事物,如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那就证明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的目的是改造世界。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入歧途 如何正确认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只有一个,在一定的条件下,真理是确定不移的,承认真理具有客观性就必然承认真理具有绝对性。(2)真理又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并不断向前发展和逐渐深化,承认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就必然承认真理具有相对性。(3)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之中有相对。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个不同的真理。
本文标题:(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师用书(PDF,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756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