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1-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9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上。3、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不选,均得0分。)1.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B.细胞学说认为所有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C.细胞学说的建立经历了不断修正和发展的过程D.细胞学说主要阐述了自然界中细胞的多样性2.有关细胞化学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和ATP分子中均含有C、H、O、N、P五种元素B.蛋白质分子中都含有结构式为(-CO-NH-)的肽键C.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细胞中的能源物质D.细胞中组成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单体都是葡萄糖3.下列结构层次关系图中,错误的是A.B.C.D.4.如图为某细胞中分离得到的几种细胞器模式简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真核细胞中没有甲就不能进行有氧呼吸B.分泌活动旺盛的细胞内乙较多C.丙中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D.人肝脏细胞中的丁含有氧化丙酮酸的酶5.下列有关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A.大肠杆菌和蓝藻细胞在电镜下都能观察到核糖体和细胞膜B.原核细胞和动物细胞中均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真核细胞的所有生物膜都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D.细胞内的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6.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2-高山嵩草生长季长度变化围封5年围封4年围封3年围封2年围封1年缩短延长-10-5051015与放牧相比生长季变化天数A.淀粉、葡萄糖、麦芽糖分别与斐林试剂混合后水浴加热都会出现砖红色沉淀B.花生子叶用苏丹IV染液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可看到橘黄色颗粒C.黄豆组织样液中加0.01g/ml的CuSO4摇匀,再加0.1g/ml的NaOH出现紫色D.台盼蓝是细胞活性染料,可用来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7.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系B.—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体现出群落存在着垂直结构C.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D.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三北防护林8.大熊猫圈养是保护大熊猫的重要措施。若将圈养的大熊猫放归至栖息地保护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圈养大熊猫放归栖息地是通过增加迁入率来提高栖息地种群密度的B.放归圈养的大熊猫会使栖息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C.栖息地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会因大熊猫的放归而发生改变D.放归大熊猫后,栖息地的大熊猫种群基因库和基因频率都可能增大9.在退耕还草后的15年里,青藏高原的高寒干旱草甸发生从草本阶段到灌木阶段的演替。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此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升高B.在此过程中该生态系统的有机物总量减少C.在此过程中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下降D.再经历十几年演替会发展到茂密的森林阶段1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是物质循环中的关键成分11.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可以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B.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C.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D.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的遗传多样性12.如图表示同一群落中的甲乙两个种群的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甲的种群密度在t4时刻比t3时刻小B.t2到t3时间段甲的种群密度先升后降C.乙的种群密度在t1时刻比t4时刻小D.t2时刻甲、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相同13.青藏高原植物生长主要受自然温度和人类放牧的影响。牧草的生长季由返青、开花、结实和枯黄等物候时期组成,生长季的变化与否能够反映高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研究者比较了放牧与封围对高山嵩草的生长季长度变化的影响,如下图所示。据此分析不合甲乙时间Ot1t2t3t41.01.5δ-3-Mabcd理的是A.围封可以提高高山嵩草的种群密度,也可能改变群落的丰富度B.高山嵩草的生长季随封围时间延长,可能是地表温度低造成的C.放牧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封围改变生态系统中物种进化方向D.为保护青藏高原植被正常生长,应采取适当围封和禁牧的措施14.下图1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的箭头符号为能量的流动方向,单位为kcal/(m2·年);图2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图3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据图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据图1可知,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左右B.据图2可知Ⅳ为分解者,相当于图1中的A,能够利用各营养级转移来的能量C.图3中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kg,至少消耗A约25kgD.据图可知,图1中的生产者相当于图2中的Ⅰ,相当于图3中的A15.研究发现,浮萍不但能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净化水质,还能分泌有关物质促进水中藻类叶绿素的分解,并覆盖在水体表面,使藻类处于被遮光状态,从而减少水华的发生.以下推论错误的是A.浮萍能分解有机污染,所以它既是分解者又是生产者B.浮萍可以通过影响藻类的生理功能来抑制其生长C.浮萍与藻类之间属于竞争关系而非互利共生关系D.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16.下列有关图示的说法错误的是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植物,则剧烈变化环境中a最易被淘汰B.若M表示生物体内汞含量,a~d表示食物链中四种不同生物,则b所处营养级最高C.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四个野生生物种群,则b种群的种内斗争一定最激烈D.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四个不同演替阶段,则从光裸的岩地演替成森林的顺序一般为a→c→d→b17.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以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加入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土壤中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4-鸡土壤作物粉坊蚕驴塘鱼下脚料下脚料粪粪粪粪塘泥粪蚕豆沙桑叶枯草18.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中,未利用的能量保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C.研究能量流动可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D.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生态系统各种成分之间,而且往往是双向的19.下图是某农户家庭种、养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生态农业充分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作物作为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来源C.塘泥、粪等通过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为作物的生长提供营养D.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相对较少,难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20.犬细小病毒(CPV)单克隆抗体(CpvMcAb)可抑制病毒对宿主细胞的侵染及病毒的复制,进而杀灭幼犬体内病毒。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CpvMcAb的制备过程中用到了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B.给幼犬注射CPV后,CPV抗体检测呈阳性,说明发生了体液免疫反应C.经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来的杂交瘤细胞即可直接生产CpvMcAbD.对杂交细胞培养时,需要无菌无毒环境,且温度、气体环境等要适宜21.下图是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细菌B细胞内制备“工程菌”的示意图。已知细菌B细胞内不含质粒A,也不含质粒A上的基因。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制备“工程菌”时,将质粒A或重组质粒导入细菌B常用的方法是Ca2+处理法B.细菌B接种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能生长的就是导入了质粒A的细菌C.细菌B涂布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生长的只是导入了重组质粒的细菌D.目的基因成功导入的标志是受体细胞能够产生人的生长激素22.下图为农杆菌Ti质粒的T-DNA区段结构示意图。农杆菌附着植物细胞后,T-DNA首先在农杆菌中从右边界到左边界被剪切、复制,然后进入植物细胞并整合到染色体上,继而诱发细胞异常生长和分裂,形成植物肿瘤。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细菌B-5-12345678910111213A.Ti质粒存在于农杆菌的拟核DNA之外B.植物肿瘤的形成与A、B两个基因的表达有关C.清除植物肿瘤组织中的农杆菌后肿瘤不再生长D.利用T-DNA进行转基因时需保留LB、RB序列23.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分裂和分化,并最终形成完整的玉米植株。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形成玉米植株过程中,细胞发生分化,但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B.该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使用的培养基中通常需要加入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C.若一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是10条,则该细胞可能处于第三次分裂后期D.玉米是自养生物,能自身合成有机物,因此培养基中可不加有机物成分24.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病毒是生物的主要理由是能够在寄主体内完成遗传物质的自我复制B.病毒呈现不同形态的直接原因是衣壳粒的排列方式不同C.病毒的衣壳蛋白决定其抗原的特异性,在生态系统中作为消费者D.灭活的病毒不具有抗原性,可作为细胞工程的诱导剂25.细胞通过DNA损伤修复可使DNA在复制过程中受到损伤的结构大部分得以恢复。下图1~5为其中的一种方式——切除修复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图1图2图3图4图5A.DNA损伤修复降低了突变率,保持了DNA分子的相对稳定性B.图2可能受物理、化学等因素的作用所致C.图3使用的某种酶切开的是磷酸二酯键D.图5中修复DNA需要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共同作用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40分)26.(9分)下图是某种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仔细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6-(1))若要分离出细胞中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2)细胞内的膜结构中,单层磷脂分子与相应膜面积比值约为4:1的结构有(3)若该细胞是根细胞,则图中不应有的细胞器是[]。将根细胞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正常生长条件下,获得的试管苗将(会/不会)表现为黄化苗。原因是。(4)从该细胞对应的生物体中提取并分离得到淀粉与淀粉酶,现提供适宜浓度的NaOH液、CUSO4液、无水乙醇及蒸馏水等药品,请你设计实验探究酒精是否可以使蛋白质变性。①试写出简单实验设计思路。②试写出最可能的实验结果及对应结论。27.(7分)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引起的,严重阻碍疫区经济发展和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传染病。血吸虫先后在钉螺和人体内完成生长发育,控制钉螺的分布、生长和繁殖是防治血吸虫病传播的重要方法。(1)血吸虫与人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2)由于钉螺的移动速率很小,所以可以采用__________法调查钉螺的种群密度。(3)现今消灭钉螺的方法适用性较广的是化学灭螺,其主要方法包括化学合成药物灭螺、植物药物灭螺等。该方法灭螺效果好,但污染环境,有毒物质会通过__________的富集作用使高营养级的生物类群和人类受到危害。(4)研究人员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与活螺出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据图可知,__________的活螺出现率最低,所以可以通过__________达到减少钉螺的目的。(5)林业血防工程以生态控制理论为基础、以林业生态工程为手段,通过建立抑螺防病林,改变原有群落的__________,从而
本文标题: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780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