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四川省德阳市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一诊”考试试题(含解析)
-1-四川省德阳市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一诊”考试试题(含解析)1.细菌被归为原核细胞的原因是A.单细胞B.没有核膜C.细胞很小D.没有DNA【答案】B【解析】【分析】原核细胞最典型的特征是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这也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根本的区别。【详解】单细胞以及细胞很小不是原核细胞的特征,真核生物中也有单细胞的生物,A、C错误。细菌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这是原核细胞最典型的特征,B正确。细菌有DNA和RNA,DNA是细菌的遗传物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都是既有DNA也有RNA,D错误。2.构成细胞中有机物基本骨架的元素是A.氮B.碳C.氧D.氢【答案】B【解析】【分析】1.碳是组成细胞的的最基本元素。2.多糖、蛋白质、核算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的,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详解】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由于碳原子在组成生物大分子中的重要作用,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碳是最基本的元素,碳是构成细胞中有机物基本骨架,B正确,A、C、D错误。3.下列小分子物质中同时含有氮和磷元素的是A.脱氧核糖B.脱氧核糖核酸C.脱氧核苷酸D.甘氨酸【答案】C【解析】【分析】糖类的组成元素只有C、H、O,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有的含有P和S。【详解】脱氧核糖是糖类中的单糖,只由C、H、O组成,A错误。脱氧核糖核酸是DNA,是生-2-物大分子,B错误。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基本单位,同时含有氮和磷元素,C正确。甘氨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组成元素是C、H、O、N,D错误。4.以下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膜为双层膜,外膜的外表面附着有很多核糖体B.在不同的细胞内,核仁和核膜均可以发生周期性变化C.在所有的真核细胞内,均可以利用显微镜观察到染色体D.核孔是包括DNA在内的大分子物质任意通过的通道【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的结构包括核膜、核孔、染色质和核仁。【详解】核膜为双层膜结构,外层核膜上附着有很多核糖体,A正确。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核膜、核仁会发生周期性变化,但不是所有的细胞都能分裂,B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是真核细胞,但没有细胞核,没有染色体,C错误。核孔具有选择性,不是所有的大分子任意通过的通道,DNA不能通过核孔出来,D错误。【点睛】核孔实现了核质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核孔具有选择性,RNA可以从细胞核出来到细胞质中,DNA不能出来,某些蛋白质可以通过核孔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5.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再分别加入2滴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和质量分数为20%的新鲜肝脏研磨液,观察2支试管内气泡的产生速率。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A.H2O2酶具有专一性B.肝脏研磨液中含有H2O2酶等多种酶C.H2O2酶具有高效性D.FeCl3溶液能提高H2O2的分解速率【答案】C【解析】【分析】本实验的原理是H2O2可以分解形成水和氧气,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不同,因变量是气泡的产生速率。酶的作用机理是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详解】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种类的不同,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较通过观察气泡的产生速率,可以说明酶催化效率更高,因此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证明的酶的高效性的实验,没有-3-对照说明酶的专一性,A错误,C正确。本实验只利用了肝脏研磨液中有过氧化氢酶,无法得知是否有其他酶,本实验的目的不是验证肝脏研磨液中含有H2O2酶等多种酶,B错误。FeCl3溶液和过氧化氢酶都能提高H2O2的分解速率,但二者相比较酶的催化效率更高,D不是该实验的目的,D错误。6.对光合作用的研究发现:叶绿体接受光照后,类囊体腔内的pH明显下降。下列有关该现象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NADPH分解释放H+引起B.大量CO2进入叶绿体基质引起C.与ATP水解后产生磷酸有关D.该现象与H2O的光解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粒的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详解】光反应在类囊体薄膜上合成ATP和NADPH,NADPH作为还原剂,在叶绿体基质中还原三碳化合物,其中的H参与构成有机物,不会释放出H+,A错误。CO2进入叶绿体后,参与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最终被还原为糖类等有机物,不会进入类囊体腔内导致pH值下降,B错误。光反应产生的ATP参与暗反应,ATP水解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的,不是发生在类囊体腔内,C错误。光反应过程,H2O在光下分解产生H+和氧气,H+可以使类囊体腔内的pH值明显下降,D正确。【点睛】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物质和能量,ATP和[H]的合成是在类囊体薄膜上,ATP和[H]的分解是在叶绿体基质中。7.下列细胞结构中不能产生CO2的是A.小麦细胞的细胞质基质B.乳酸菌的细胞质基质C.人心肌细胞的线粒体D.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有氧呼吸是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有些细胞的无氧呼吸可以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有些细胞的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详解】在小麦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若是有氧呼吸则会产生丙酮酸和[H],若是无氧呼吸则-4-产生酒精和CO2,A可以产生CO2,A错误。乳酸菌的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不会产生CO2,B正确。人心肌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第二阶段产生CO2,C错误。酵母菌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产物是酒精和CO2,D错误。【点睛】1.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2.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生物有:高等动物和人、乳酸菌、玉米胚、甜菜根和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生物有:酵母菌和大多数的高等植物。8.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在糊粉层的细胞中合成,在胚乳中分解淀粉。该酶从糊粉层细胞排到细胞外的方式是A.顺浓度梯度经自由扩散排出B.逆浓度梯度经主动运输排出C.通过离子通道排出D.含该酶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排出【答案】D【解析】【分析】小分子和离子等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大分子物质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利用的是细胞膜的流动性。【详解】α﹣淀粉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胞吐,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A、B、C错误。胞吞胞吐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α﹣淀粉酶通过囊泡与细胞膜融合以胞吐方式排出,D正确。9.下列关于细胞分化和衰老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B.衰老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改变C.所有生物的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都不同步D.“自由基学说”认为衰老是因为端粒损伤【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都是细胞正常的生命现象。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衰老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详解】细胞分化的过程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使一个或一种细胞-5-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A错误。衰老细胞的细胞大小、结构、形态和功能都会发生改变,B正确。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说,细胞的衰老和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和死亡,对多细胞来说,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与个体的衰老和死亡不是同步的,但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C错误。端粒损伤是“端粒学说”,不是“自由基学说”,“自由基学说”是指生命活动中,细胞不断进行各种氧化反应,在反应中产生了自由基,D错误。10.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赤道板,进而形成细胞壁B.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中心体复制完成加倍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周期D.原核细胞分裂过程中也会发生染色体的复制【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完成时为止,不是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详解】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会在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进而形成细胞壁,A错误。中心体的复制是在动物细胞分裂的间期完成,B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没有染色体,不能进行细胞分裂,不会有细胞周期,C正确。原核细胞中没有染色体,DNA是裸露的不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D错误。【点睛】1.赤道板是不存在的结构,细胞板是真实存在的结构。2.中心体分布在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11.下列是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能够排除伴性遗传的是A.①B.②C.①②D.①③【答案】A【解析】-6-【分析】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详解】①图中亲本正常生出一个患者是隐性遗传,若为伴X隐性遗传,则女儿患病,其父亲必患病,与图不符,因此①图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正确。②图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都成立,伴X显性遗传可以成立,但若为伴X隐性遗传,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病,②图不成立,B、C错误。③图无论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都可成立,D错误。12.科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等。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与孟德尔“发现问题”无关的现象是A.子一代植株都是高茎而没有矮茎B.子二代植株中矮茎又出现了C.子二代植株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D.F1测交,后代植株出现1:1的比例【答案】D【解析】【分析】孟德尔所用的研究方法是假说演绎法,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详解】孟德尔通过高茎和矮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通过观察现象提出了问题:子一代植株为何只有高茎而没有矮茎?子二代植株中矮茎为何又出现了?子二代植株中高茎和矮茎的性状分离比为何是3:1?A、B、C都是孟德尔发现的问题,F1测交,后代植株出现1:1的比例,是孟德尔对假说的实验验证过程,不是提出的问题,D正确。13.将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作为亲本,逐代自交3次,F3中杂合子的比例为A.7/8B.1/8C.7/16D.9/16【答案】B【解析】【分析】设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的基因型为Aa,则Aa自交一次后代F1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7-aa=1:2:1,即AA=1/4,Aa=1/2,aa=1/4,F1代再分别自交得到F2代的AA=3/8,Aa=1/4,aa=3/8,以此类推则自交n代后杂合子占(1/2)n,纯合子为1-(1/2)n【详解】根据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连续自交三代,F3中杂合子的比例为(1/2)3=1/8,A、C、D错误,B正确。14.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A.DNA是遗传物质B.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蛋白质是遗传物质D.噬菌体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异【答案】A【解析】【分析】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技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进行实验。【详解】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A正确。绝大多数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的是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B错误。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则留在外面,没有观察到蛋白质的作用,不能说明蛋白质是遗传物质,C错误。本实验只是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说明噬菌体是否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异,D错误。【点睛】噬菌体是DN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在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只把DNA注入细菌体内,蛋白质外壳留在外边。15.有关变异和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B.基因工程使用的工具酶有限制酶、DNA
本文标题:四川省德阳市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一诊”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04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