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郭达离开春晚第一条:春晚影响力每年几乎有将近半年的时间,春晚都是中国公众和媒体议论的话题。从筹备阶段就已经开始讨论谁会上春晚,猜测春晚的明星和节目,到春节临近时对于节目和明星的花絮的关切,再到从初一开始的持续对于节目的热议,对于春晚的成败得失和热点人物的议论都会持续发酵,成为社会大众关切的公共性议题,并形成某种年度性的议程。而关于今年春晚的议论刚刚结束,关于明年春晚的讨论又已经开始。这其实正说明了春晚在中国公众心中无可比拟的重要位置和它影响公共议题和议程的能力,也标志着春晚就是中国电视文化所产生的最具影响力和最深入人心的节目。即使是发展迅速的网络等新媒体,也需要春晚所构筑的共同话题来引起公众的关切。无可争议,“春晚”就是中国社会关注度的“最大公约数”。以至于像“春晚”这样一个简称,就是特指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三步走●开启“电视”时代春晚从1983年持续到今天,其品牌价值一直处在不断地提升和深化之中。春晚开始于电视机刚刚开始走入家庭,中国电视文化刚刚开始普及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初阶段,社会刚刚开始活跃。人们迫切地需要快乐和希望来告别沉闷的过去,为自己也为整个社会迎来一个新的梦想和新的可能。在春节这个辞旧迎新的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大年三十家人团聚的时刻,春节联欢晚会应运而生,利用电视这种当时刚刚流行,却已经显示出无与伦比的影响力的平台给了公众快乐与希望。一面让他们含着笑向过去告别,一面让他们对于未来有新的期望。春晚就成为了中国电视文化象征性的高度,它的出现实际上标志了中国“电视”时代真正的来临。●遭遇“众口难调”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春节联欢晚会是中国电视文化走向成熟的见证,同时春晚也发生着一些重要的变化。随着生活和文化逐渐多样化,“众口难调”的情况开始出现,不同群体和阶层的需求差异性越来越明显,春晚也开始注重不同趣味和要求的回应。而赵本山在春晚的崛起、小品取代相声成为语言类节目的中心等等,都是重要的发展。●与网络互补共生进入新世纪以来,春晚也在发展和变化:一是春晚和互联网等新媒体形成了有效的互动关系。这使得它的品牌影响力不但没有衰减,反而通过新媒体更能够形成公众的“热点”,让公众的表达和春晚有效地形成了对应的关系。互联网等新媒体的话题很大程度上是依赖春晚的。而近年来春晚也开始吸纳网络的流行语和时尚,形成了互补共生的关系。二是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春晚仍然是中国人过年的最重要环节,但其观看方式有所变化,由最初的“目不转睛”观看,是过年生活的惟一选择,(八十年代看春晚往往是家里关了灯凝神观看的)转向了“伴音伴影”,成为大年夜全家团聚不可缺少的背景和陪衬,是快乐祥和氛围的渲染和点缀,因此灿烂的画面效果、众多的歌舞节目就是这种气氛的营造所必需的。软实力随着三十年来中国的开放,全球华人的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来自中国内地的新华侨影响力越来越大,华人社群的文化趣味也在发展和变化之中,这使得春晚在全球的华人社区和华人文化生活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春晚不仅仅是当代中国发展历史的一部分,也在新世纪以来,开始成为全球华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常说到关于“软实力”的话题,春晚对于全球华人文化的辐射力,应该是中国“软实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图/东方IC刘谦:2009年的春晚杀出了两匹“黑马”,一个是赵本山的爱徒小沈阳,另一个就是来自台湾的魔术师刘谦。刘谦凭借长达8分半的近景魔术表演红遍大江南北。2009年人气颇高的他年底第二次接到央视春晚节目组的邀请,在2010年的春晚上再度让观众们见证奇迹。只是这一次奇迹停留的时间异常短暂,转眼间他的表演视频就被网友们疯狂揭秘,其表演上的真实性一直争议不断,与韩寒的一场隔空笔仗更是成为了2010年的开年大戏。赵本山:本山大叔自1990年第一次登上春晚到今年已经有20个年头了,从《昨天今天明天》开始,由他主演的小品一路踏着最受观众喜爱节目奖走到了2010年。从农村打拼出来的赵本山在小品中塑造的小人物形象随着每年的春晚逐渐深入人心,到了今时今日,更是成为观众们最期待的年夜大餐。现在他出不出现在春晚已经不是个人意愿的问题了,到了今天这个高度,想下来都难,这个钉子是绑定了。宋丹丹:1989年第一次上春晚表演小品《懒汉相亲》的宋丹丹,凭着到位的表演一下子就让人们记住了那个把“俺娘说”挂在嘴边儿的大龄相亲女。与黄宏连续搭档三年后,1998年才又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而真正让她再次达到小品表演高峰的还是和赵本山的合作。然而连着几年的高关注度,让她不堪重压,在2008年宣布退出春晚。钉子户也有累了的一天。黄宏:从和宋丹丹合作《超生游击队》开始得到观众的认可,黄宏活跃在央视春晚上的时间不比赵本山短了。随后的《鞋钉》、《打气儿》等作品也是从小事儿入手反映百姓的身边事。今年黄宏花大工夫排练的《两毛一脚》因涉嫌抄袭被临时撤下,新换上的《整容》在年三十的前几天才开始紧密排练。看来老面孔的春晚之行分分钟也都充满着惊险刺激。郭达:生在西安的郭达,登上春晚的第一个小品就带有浓郁的陕西味儿。质朴忠厚,有时又晕头晕脑的形象经常让观众忍俊不禁。1993年和蔡明合作完《黄土高坡》之后,“达明”这个黄金组合便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亲密接触”。从早期的《父亲》、《机器人趣话》到近几年的《红娘》、《梦幻家园》,不少经典作品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蔡明:2008年揭露房地产忧人现状的小品《梦幻家园》让蔡明又有机会施展了一把娃娃音,小品当中的台词“为什么呢”也迅速成为当下最热门的流行语。蔡明凭借在早期的春晚作品中频频装嗲的功力定位成功,也算是春晚上的老面孔了,随后的十几年中虽然也在不断地摸索、变化,但观众最买账的还是她和郭达组合出演的作品。宋祖英:《小背篓》是宋祖英在春晚上的第一首独唱歌曲。自1990年第一次登上春晚的舞台后,到今年她已经连续参加了20年的春晚演出。随着宋祖英一首首琅琅上口的作品通过春晚这个平台得到观众的喜爱,她的演唱也逐渐成为春晚歌舞类节目的重头戏。冯巩:只要一听到“观众朋友们,我想死你们了”,大伙儿就知道一定是冯巩又要上台表演节目了。从1986年到现在,冯巩已经足足上了25次春晚,应该是最牛的钉子户了。无论是和牛群组成的黄金搭档,还是后续与其他演员的合作,冯巩一直在求新求变,从相声到小品再到相声剧,近几年在春晚的打头阵上总能见到他的身影。姜昆:1983年,作为春晚主力演员的姜昆在那一年表演了三个节目,一个小品,两个相声。这在现如今竞争如此激烈,每一刻都在上演枪毙戏码的春晚舞台来说,是不可以想象的。而他不仅连续上了13次春晚,还有8次担当了嘉宾主持人。姜昆和李文华搭档的作品一直被后辈奉为经典,而近几年姜昆却罕有新的高质量作品出现。郭冬临:现在每天都能从电视上看见郭冬临的身影,简直就要成了生活类产品的代言人。1993年与张慈、法比奥搭档小品《市场速写》,之后几年也陆续在春晚小品相声中露面。这位从春晚里走出来的笑星,亲切、健康、热心肠的形象也是通过春晚上的小品慢慢积累起来的。他没有特别固定的搭档,但也一直执著地上了十来年的春晚,混成了真正的大熟脸。巩汉林:巩汉林与赵本山同年上的春晚,但真正使他走进观众视野的还是1995年与赵丽蓉老师搭档的小品《如此包装》。与赵丽蓉连续合作的那五年是他春晚历程中的最高峰,此后他改搭黄宏,却很难再超越以前的作品。蔡国庆:从1991年开始上春晚,蔡国庆“奶油小生”的形象一直保持到了现在。虽然他一直没能大红大紫,不过借着春晚一定的影响力也成为了各大晚会的常客,一板一眼的标准姿势和亘古不变的蔡式唱腔,已经成了历届春晚一定会出现的标志人物之一。李谷一:在1983年第一届春晚舞台上,李谷一是当时中国最受欢迎、知名度最高的明星。当时的情况是演员少,节目也少,而春晚的导演也没有意识到这场晚会的反响会这么热烈,所以当时李谷一一口气演唱了包括《乡恋》在内的9首歌曲,这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后无来者”。由她演唱的《难忘今宵》也成为了每年春晚最后的一个固定节目。解小东:1991年,解小东以歌坛新人的身份首度登上央视春晚,与当时的歌坛大姐大成方圆,及思浓、思雨一起演唱了《共同的世界》。此后的几年他也不断有作品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尤其以1995年的那首《今儿个真高兴》传唱度最高,成为当年大街小巷播放频率相当高的劲歌热曲之一。1998年与范晓萱搭档的《健康歌》更是深得老人小孩儿的喜爱,让解小东曾一度挤进一线男歌手的行列。篇二:历年春晚台词,哪些成为流行语?历年春晚台词,哪些成为流行语?春节联欢晚会到今年是第33年。在过去的30多年中,面对褒贬不一的评价,春晚却总能闪出一些语汇的光芒,流行一时。不得不承认,春晚在引领话语时尚方面占尽先机。1983年:“你的声音,你的歌声,永远印在我的心中。”央视第一届春节晚会亮相,李谷一成为春晚正式登台的第一位歌手,一曲《乡恋》给无数人留下深刻印象。1984年:“宇宙牌香烟誉满全球!”马季的单口相声讽刺的是虚假广告,然而此后黑龙江敏感的企业家从中获得了灵感,真的推出了“宇宙”牌香烟,引起了消费者的极大兴趣。1985年:这一年红了一首歌,那就是《十五的月亮》。1986年:“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故乡。”蒋大为的歌声曾经感动不止一代人。1987年:“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焰温暖了我。”有着一半中国血统的歌手费翔立即成为家喻户晓的歌星,而且还背上了“制造”不久之后大兴安岭火灾的“黑锅”。1988年:“领导,冒号。”相声《巧立名目》中牛群的这一句台词逗坏了观众,在春晚后仍流行了很久。1989年:“司马缸砸光。”唱了一辈子评剧、演了一辈子配角的赵丽蓉,从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中成功转型,此后成为小品当红明星。这句台词单拎出来并没有多好笑,但一想到是赵丽蓉装傻充愣把侯耀文弄得晕头转向,总是忍俊不禁。1990年:“傻样儿!”小品《相亲》奠定了赵本山中国第一笑星的地位,且十几年不倒。1991年:“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一首听了想哭的《我想有个家》让观众熟悉了一身黑装像男孩子的台湾歌手潘美辰。1992年:“探戈就是趟啊趟着走,三步一回头,五步一招手,然后接着趟啊趟着走。”小品《妈妈的今天》里,赵丽蓉发明的探戈让观众学了足足一年,也乐呵了一年。1993年:“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毛宁因为一首《涛声依旧》红遍大江南北,这条出名之路还引发了广东歌手北上的潮流,这句经典歌词后来也被篡改成“我这张旧船票还能否登上你的破船……”1994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宋祖英以委婉的歌声,用教室、黑板、粉笔、讲台等意象深情赞颂了人民教师无私奉献的情怀。1995年:“六月六,六月六,六月六啊六月六!”巩汉林给赵丽蓉进行包装,要求新潮式的表演,动作要有爆发力,因此评剧唱词也改成了RAP(说唱)。虽然小品《如此包装》对演艺圈流行的包装热进行了讽刺,然而传统戏曲的现代化改造仍然是摆在艺术家面前的难题。1996年:“它为什么这么脆?就是一盘大萝卜。”这次想打工的赵丽蓉碰上了黑心老板巩汉林。她风趣的唐山口音和精湛的演技,不知给多少人带去了欢乐。1997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年春晚唱响了《春天的故事》。1998年:“来吧来吧相约九八。”《相约一九九八》的成功,除了旋律动听、歌词清新外,还要归功于王菲、那英两位“大姐”级歌手的支撑。1999年:“常回家看看”唱出了天下所有父母的心声。2000年:“小样儿,你穿上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小品《钟点工》里的这句话一下子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2001年:当年“北京申奥”是最响亮的口号。因此,“申奥”题材节目自然登上春晚。小品《咱也试一把》、歌曲《大家一起来》都反映了国人对“申奥”的激情。2002年:“忽悠,接着忽悠。”人说吃一堑长一智,范伟显然吸取了上一年的教训,但最终还是招架不住赵本山的忽悠。2003年:“我爱我的家,弟弟爸爸妈妈,爱是不吵架,常常陪我玩耍。”当赵明和妻子麦玮婷拥着女儿赵丝弦、抱着更小的儿子上场时,当小姑娘调子都不太准地稚气地唱着《让爱住我家》开头这句歌词时,惯于煽情的春晚,突然
本文标题:郭达离开春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05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