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安徽省安庆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安庆二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生物试题1.图1、图2表示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相关实验,据图分析某同学总结的六个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①甲处的噬菌体一定含有放射性.②乙处的噬菌体一定不含放射性.③图1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证明蛋白质是不是遗传物质.④图2增设一组35S标记的噬菌体作对照,就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证明蛋白质是不是遗传物质.⑤如果培养2代以上,乙处噬菌体的核酸都不含放射性.A.一项B.二项C.三项D.四项【答案】B【解析】【分析】1、噬菌体的增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①分析图1可知,大肠杆菌用放射性32P或35S处理过,所以,甲处的噬菌体一定含有放射性,①正确;②由于亲代噬菌体用放射性32P处理过,所以,乙处有2个噬菌体中含放射性,②错误;③由于图1中的大肠杆菌用放射性32P或35S处理过,所以图1i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也不能证明蛋白质是不是遗传物质,③错误;④图2增设一组35S标记的噬菌体作对照,就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证明蛋白质是不是遗传物质,④正确;⑤如果培养2代以上,乙处有2个噬菌体的核酸含放射性,⑤错误;故只有两项正确,选B项。-2-【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理解和掌握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生物兴趣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理论上b中不应具有放射性B.b中含放射性的高低,与②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无关C.若b中含有放射性,说明与①过程中培养时间长短有关D.上述实验过程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用35S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目的是将蛋白质外壳和细菌分开),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上清液a中放射性较强,沉淀物b中含有少量的放射性。【详解】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所以离心后,理论上b中不应具有放射性,A正确;②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将蛋白质外壳和细菌分开,若该过程搅拌不充分,则会导致部分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上,并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含较高的放射性,若搅拌充分,则沉淀物中的放射性较低,B错误;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经搅拌后与细菌分开,所以若b中含有放射性,说明搅拌不充分,C错误;由于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又没有标记DNA,所以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综上所述,选A项。【点睛】本题结合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过程图,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细菌中;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明确图示实验只能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3.如图所示为双链DNA的平面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3-A.在双链DNA分子中,每个磷酸基团连接两个脱氧核糖B.沃森和克里克利用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C.只有在解旋酶的作用下图示双链才能解开D.含图示碱基对数目的DNA片段,结构最稳定的片段中有18个氢键【答案】D【解析】【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详解】每个链状DNA分子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分别位于DNA分子的两端,连接1个脱氧核糖,A错误;沃森和克里克利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B错误;在高温条件下图示双链也能解开,C错误;氢键越多的DNA分子的结构越稳定,故含6个碱基对的DNA片段最稳定时含有18个氢键,D正确;综上所述,选D项。【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4.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30个,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其结果可能是()A.该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最多有2100种B.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C.消耗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120个D.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答案】D【解析】【分析】-4-由题干获得的信息进行(1)1个DNA经过4次复制,共产生24=16个DNA分子.(2)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故16个DNA分子都含14N,比例为100%;只含15N的DNA有2个.(3)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DNA分子中含30个C,则腺嘌呤A=100-30=70个,复制4次需A的数量=(24-1)×70=1050个.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详解】该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最多有4100-4种,A错误;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最终只有2个子代DNA各含1条15N链,1条14N链,其余DNA都含14N,故全部子代DNA都含14N,B错误;含有100个碱基对200个碱基的DNA分子中,其中有胞嘧啶30个,解得A=70个,故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4-1)×70=1050个,C错误;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不管复制几次,最终子代DNA都保留亲代DNA的2条母链,故最终有2个子代DNA含15N,所以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D正确;综上所述,选D项。【点睛】本题考查证明DNA分子的复制、DNA分子的结构的主要特点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用35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5P的培养基中培养,请问最快在第几次细胞分裂的后期,细胞中只能找到1条被35P标记的染色体A.2B.3C.9D.19【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DNA为半保留复制,第一次细胞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的DNA两条链一条含35P,另一条不含。第二次细胞分裂后期,有一半(20条)染色体的DNA两条链一条含35P,另一条不含,一半(20条)染色体DNA两条链都不含35P,20条含35P的染色体随机在第二次分裂后期随机分配到2个子细胞,即第三次分裂开始时细胞中可能含有0~20条含35P的染色体,第三次分裂后期细胞可能含有0~40条含35P的染色体,B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DNA复制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6.某DNA分子中含有1000个碱基对(P元素只是32P)若将该DNA分子放在只含31P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让其复制两次,则子代DNA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比原DNA分子()-5-A.减少1500B.增加1500C.减少1000D.增加1000【答案】A【解析】【分析】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基团、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某DNA分子中含有1000个碱基对(P元素只是32P),若将该DNA分子放在只含31P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让其复制两次,则子代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会减少,减少的就是磷酸基团的分子量。【详解】DN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即复制的子代中有一条DNA链来自亲代。DNA复制两次,形成4个DNA分子,共8条单链,其中6条含31P,2条含32P。一个DNA分子中有1000个碱基对,就有2000个碱基,也有2000个磷酸基团,因此,复制两次后,子代DNA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了,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8×2000=1500,因此B、C、D均错误,本题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题干中信息“某DNA分子中含有1000个碱基对”,1000个碱基对等于2000个碱基,再根据题意作答。7.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是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C.一个基因含有多个脱氧核苷酸,DNA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D.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在DNA分子结构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成为基本骨架,碱基成对结合,位于双螺旋的内部,那么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是一个磷酸基和下一个脱氧核苷酸的一个磷酸基,还有一个碱基。故本题答案选A。考点: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关系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染色体、DNA、基因和脱氧核苷酸之间的光系,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8.下图是起始甲硫氨酸和相邻氨基酸形成肽键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6-图中结构含有核糖体RNAA.甲硫氨酸处于图中a的位置B.密码子位于tRNA的环状结构上C.mRNA上碱基改变即可改变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答案】A【解析】图示为翻译过程,图中结构含有mRNA、tRNA和rRNA,A正确;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起始密码子,甲硫氨酸位于第一位,故甲硫氨酸不在图中a位置,B错误;密码子位于mRNA上,是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C错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mRNA上碱基改变不一定改变肽键的氨基酸的种类,D错误。【考点定位】基因的表达——翻译9.周期性共济失调(简称为失调症),是一种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致病基因导致细胞膜上正常钙离子通道蛋白结构异常,从而造成细胞功能异常。该致病基因纯合会引起胚胎致死,患者发病的分子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甲代表起始密码子,乙代表终止密码子A.图中的过程②为翻译,过程①的产物有mRNA、tRNA和rRNAB.mRNA上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从而提高蛋白质合成的速度C.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转录出的mRNA长度一样,可推测其变异来自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D.一个患失调症的女性与正常男性结婚生了一个既患失调症又患色盲的孩子,预计该对夫妇再生一个儿子两病兼患的可能性为1/8【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周期性共济失调患者的发病机理,其中①为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②为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转录出的mRNA长度是一样的,而致病基因导致细胞膜上正常钙离子通道蛋白结构异常,从而使正常钙离子通-7-道的数量不足,造成细胞功能异常.由题意知,该病在纯合时致死,则不可能是隐性遗传病必为显性遗传病,另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所以色盲患者一定是男性;因为父正常女正常,则妻子的基因型为AaXBXb,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aaXBY.【详解】图中的过程②以mRNA为模板合成多肽,属于翻译;过程①是转录,其产物有mRNA、tRNA和rRNA,A正确;mRNA上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分别完成多条多肽链的合成,从而提高蛋白质合成的速度,B错误;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转录出的mRNA长度一样,可推测其变异来自碱基对的替换而不可能是增添或缺失,C错误;根据分析,该对夫妇再生一个儿子,患周期性共济失调概率为1/2,患色盲的概率为1/2,所以两病兼患的可能性为1/2×1/2=1/4,D错误;综上所述,选A项。【点睛】本题结合周期性共济失调患者的发病机理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突变、基因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遗传
本文标题:安徽省安庆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07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