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湖北省襄阳市襄阳东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湖北省襄阳市襄阳东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S”型曲线中,种群密度不同时增长速率可能相同B.某些种群不具有性别比例这个数量特征C.当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其数量就会减少D.某种玉米长得有高有低,并不能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C【解析】【分析】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性别比例也能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2、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3、群落的特征: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演替等。【详解】在“S”型曲线中,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最后趋于稳定,因此种群密度不同时增长速率可能相同,A正确;有些生物种群没有性别比例这个数量特征,如雌雄同株的植物,B正确;当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其数量可能减少,由于种群数量还受其他因素影响,如迁入率和迁出率,所以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其数量也有可能不减少,C错误;玉米构成的是种群,不能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故选C。2.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相关概念叙述正确的是()A.集群分布、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属于群落的空间结构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核心)的数量特征,根据种群密度预测种群未来变化趋势-2-C.一片草地中的所有动物、植物、细菌构成一个群落D.群落的水平结构中,不同种群在同一地段的分布常呈镶嵌分布【答案】D【解析】【分析】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不同的种群密度差异很大,同一种群密度在不同条件下也有差异。群落的结构分为: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镶嵌分布。【详解】集群分布、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结构,A错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核心)的数量特征,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未来的变化趋势,B错误;一片草地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群落,而细菌只是微生物中的一类,C错误;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的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D正确。故选D。3.有关种群增长的模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种群呈现“J”型增长的前提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B.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加大C.种群增长数学模型的构建,通常包括以下步骤:观察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建立模型、检验或修正模型D.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有K值,只是K值较大,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答案】D【解析】种群呈现“J”型增长的前提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A项正确;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由于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所以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加大,B项正确;种群增长数学模型的构建,通常包括以下步骤:观察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建立模型、检验或修正模型,C项正确;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没有K值,D项错误。-3-4.下面是对某种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其操作步骤正确的是()①确定调查对象②选取样方③计数④计算种群密度⑤挖出所有个体.A.①②③④B.①⑤②③④C.②⑤③④D.①③②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的方法是样方法。调查时首先要确定调查哪一种生物----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即确定取样的方法和样方的数量;之后对选定的样方中的特定植物进行计数;最后汇总数据,并计算出种群密度。答案A。取样调查时挖出植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将生物杀死,不仅会使调查数据不准,严重的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考点:种群密度的调查点评:样方法是最常用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之一,并且属于高频考点,所以学习时对其调查程序、样方确定方法、数据处理、最终结果获取等要全面掌握。5.野生动物研究所对某草原的一种野兔进行了调查,所调查区域的总面积为5hm2。统计所捕获野兔的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表所示。以下是某同学对该数据的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捕获数雌性个体数雄性个体数标记数初捕50282250重捕50321810A.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野兔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3∶2B.该草原野兔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250只/hm2C.如果野兔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低D.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两次捕获中,雌性个体总数为60,雄性个体总数为40,即性-4-别比例为3:2,故A正确;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可知,种群的数量为:50×50÷10=250,种群密度=种群数量/面积,因此该种群的密度为250/5=50只/hm2,故B错;若野兔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导致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导致种群密度变大,故C错;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故D错。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6.如图表示的是种群的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①为性别比例,人类的性别比例接近1∶1B.②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C.④为年龄组成,可以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D.③为种群数量,其增长方式在自然界中一般呈“J”型增长【答案】B【解析】种群的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所以图中①为年龄组成,A项错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可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所以图中②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B项正确;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图中④为性别比例,C项错误;③为种群数量,其增长方式在自然界中一般呈“S”型增长,D项错误。7.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是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③每隔10米种植一棵杨树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⑦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某些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A.①③⑤⑥B.②③⑤⑥⑦C.②⑤⑥⑦D.-5-②④⑤⑥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①种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内蒙古草原上有多种牛,全部的牛不止一个种群,①错误;②种群是繁殖的基本单位,则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②正确;③每隔10米种植一颗杨树为均匀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③错误;④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性和衰退型,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④正确;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的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⑤正确;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当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小,⑥正确;⑦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当出迁入大于迁出率,种群密度增加,当出迁入小于迁出率,种群密度减小,当迁入率等于迁出率,种群密度基本不变,⑦正确.故选:D.考点:种群的特征.8.如图表示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几种情形,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A.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可导致物种进化B.种群数量减少到K2时遗传的多样性会减少C.当种群的变化曲线为Ⅲ,则可推出a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D.若a点变化为干旱且干早能抑制蝗虫天敌的生长,则该种群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Ⅰ【答案】C【解析】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使生物减少的数量,可使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进而导-6-致物种进化,A正确;种群数量减少到K2时,由于种群中的个体大部分死亡了,所以遗传的多样性会减少,B正确;当种群的变化曲线为Ⅲ,a点种群数量为K,则可推出a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错误;若a点变化为干旱,蝗虫数量上升一段时间后趋于稳定,为曲线I,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增长及生物种间关系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9.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B.丁为年龄组成,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发展趋势C.调查某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D.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图;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因此图中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丙为性别比例、丁为年龄组成。【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可使种群密度增加,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可使种群密度减少,A正确;丁为年龄组成,通过年龄组成预测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来预测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变化,B正确;蚜虫活动范围小,个体小,一般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C错误;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D正确。故选C。-7-【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考查种群的特征,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0.下图表示某海域大黄鱼种群的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被捕食,则调查值偏高C.a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c点时年龄组成为衰退型D.c点时种群增长率与a点时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0-b段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b-c种群增长速率减少,可知大黄鱼种群以S型曲线增长,且b点对应于种群的K/2。【详解】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应使种群的增长速率维持在最大,故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A正确;由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重捕总数÷第二次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可得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个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第二次捕获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减小,故种群密度的估计值会偏高,B正确;只要是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数量就在增加,故a点、c点时,种群数量都是增长的,年龄组成均为增长型,C错误;增长率是增长的量除以原来的量,S型曲线中的增长率是逐渐减小,故c点时种群的增长率小于a点的增长率,D正确。故选C。11.下图为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K1为长期处于相对稳态时该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允许的最大值,b点由于某种因素的改变,最大值由K1变为K2。导致K1变为K2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8-()A.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B.该种群的天敌大量迁出C.该种群的生物发生了基因突变D.该地区引入了新物种【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曲线表明该种群数量增加并且达到新的平衡,且K值增加,可能是由于外界
本文标题:湖北省襄阳市襄阳东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13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