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选择题1.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20世纪初期,人们仍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当时人们作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A.蛋白质比DNA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B.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C.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息D.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解析:蛋白质的热稳定性没有DNA高,且不能自我复制。答案:A2.艾弗里及其同事为了探究S型肺炎双球菌中何种物质是“转化因子”,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添加S型细菌DNA的培养基中只长S型菌落B.实验过程中应使用固体培养基培养R型细菌C.实验结论是S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发生了转化D.实验设计思路是单独观察S型细菌各种组分的作用解析: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添加S型细菌DNA的培养基中的菌落有S型和R型两种,A错误。答案:A3.利用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进行相关转化实验。各组肺炎双球菌先进行图示处理,再培养一段时间后注射到不同小鼠体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B.F组可以分离出S型和R型两种肺炎双球菌C.F组产生的S型肺炎双球菌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D.不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A、C、D、E四组解析:A中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失去感染能力,不能使小鼠死亡;B中是S型细菌,能使小鼠死亡;C中是S型细菌+R型细菌的DNA,能使小鼠死亡;D中是R型细菌,不能使小2鼠死亡;E中是R型细菌+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不能使小鼠死亡;F中是R型细菌+S型细菌的DNA,能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能使小鼠死亡。E组没有出现S型细菌,F组出现了S型细菌,所以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A正确;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S型细菌的DNA能将部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所以F组可以分离出S型和R型两种肺炎双球菌,B正确;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S型细菌的DNA能与R型细菌的DNA进行重新组合,进而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C正确;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B、C和F组,不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A、D、E组,D错误。答案:D4.(2018·安徽芜湖模拟)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小麦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D.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解析:小麦的遗传物质只有DNA;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它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在线粒体中也有少部分;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含C、H、O、N、P,不含S;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水解产生4种核糖核苷酸。答案:B5.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0%,沉淀物的放射性占90%。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A.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C.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D.32P标记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解析: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经过搅拌、离心,上清液是质量较轻的噬菌体外壳,沉淀物是被侵染的大肠杆菌,A项错误;搅拌不充分,噬菌体与细菌未分离,放射性应出现在沉淀物中,B项错误;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注入自身的DNA,子代噬菌体的DNA会含32P,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C项正确,D项错误。答案:C6.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设计了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为了获得35S标记的噬菌体,可用含35S的完全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3C.细菌裂解释放的噬菌体中,可检测到32P标记的DNA,检测不到35S标记的蛋白质D.用同位素35S标记的一组实验中,放射性少量出现在试管的下层,可能是侵染时间过短所致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错误;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完全培养基中直接培养,B错误;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若搅拌不充分,少数蛋白质外壳仍吸附在细菌表面会使放射性少量出现在试管下层,D错误。答案:C7.如图是某种高等植物的病原体的遗传过程实验,通过分析可知这种病原体()A.寄生于细胞内,其遗传物质为RNAB.可单独生存,其遗传物质为蛋白质C.寄生于细胞内,其遗传物质为蛋白质D.可单独生存,其遗传物质为RNA解析:题中提到的病原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为病毒,而病毒只有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表现出生命现象;由题图可知,RNA能将亲代病毒的特征遗传给后代,而蛋白质不能,所以这种病原体的遗传物质是RNA。答案:A8.下列有关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不能用32P、35S标记同一组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B.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把DNA和蛋白质分开C.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经搅拌、离心处理,沉淀物的放射性高低与培养时间长短无关解析: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应该用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不能同时标记,A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噬菌体将核酸注入细菌体内,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而不是把DNA和蛋白质分开,B错误。该实验的结论为DNA是遗传物质,这个结论中不能加“主要”,C错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侵染时间长短是决定实验成败的关键:如果培养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被释放,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沉淀物的放射性将变低;如果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大肠杆菌,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D错误。答案:A49.(2018·陕西榆林一模)用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将一个未标记的噬菌体在此群细菌中培养9小时,经检测共产生了64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32P和35S只能分别标记细菌的DNA和蛋白质B.子代噬菌体只有DNA具有放射性C.DNA具有放射性的噬菌体占子代噬菌体的132D.噬菌体繁殖一代的时间约为1.5小时解析:32P和35S能分别标记细菌中含P和S的各种化合物,A错误;合成子代噬菌体DNA和蛋白质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所以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一定具有放射性,B错误;合成子代噬菌体DNA和蛋白质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所以子代噬菌体的DNA均具有放射性,C错误;一个噬菌体产生64个子代噬菌体,即2n=64,说明噬菌体共繁殖了6代,则繁殖一代的时间为9÷6=1.5小时,D正确。答案:D10.(2018·新疆二模)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验证艾弗里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结论,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实验,其中不能获得S型活菌的是()组别加热杀死S型肺炎双球菌,制备细胞提取液并均分到①②③④四支试管中备用甲组取①号试管中的提取液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乙组取②号试管中的提取液加入蛋白酶处理一段时间后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丙组取③号试管中的提取液加入可水解DNA的酶处理一段时间后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丁组取④号试管中加入可水解RNA的酶处理一段时间后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A.甲组B.乙组C.丙组D.丁组解析:细胞提取液中含有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所以取①号试管中的提取液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能获得活的S型细菌,A错误;酶具有专一性,蛋白酶不能催化DNA水解,所以取②号试管中的提取液加入蛋白酶处理一段时间后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能获得活的S型细菌,B错误;取③号试管中的提取液加入可水解DNA的酶处理一段时间后,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被水解,所以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不能获得活的S型细菌,C正确;可水解RNA的酶不能催化DNA水解,所以取④号试管中加入可水解RNA的酶处理一段时间后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能获得活的S型细菌,D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11.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如5图是实验的部分过程:(1)写出以上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第一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如何实现对噬菌体的标记?请简要说明实验的设计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用被35S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没有被放射性标记的________。第三步:一定时间后,在搅拌器中搅拌后进行离心。(2)以上实验结果不能说明遗传物质是DNA,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3)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理论上离心之后沉淀中不含放射性,实际上沉淀中会含有少量的放射性,产生一定的误差,产生此结果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噬菌体无法独立完成代谢,要依赖细菌进行增殖,故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获得含35S标记的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得到35S标记的噬菌体。(2)因为没有32P标记DNA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缺少对照组作相互对照,故不能说明遗传物质是DNA。(3)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搅拌不充分,导致有部分亲代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与细菌分离,附着在细菌上,故实际上沉淀中会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答案:(1)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获得含35S标记的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细菌(2)此实验中没有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缺少对照组作相互对照)(3)搅拌不充分12.在研究生物遗传物质的过程中,人们做了很多的实验进行探究,包括著名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某人曾重复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请分析以下实验并回答问题:A.将一部分S型细菌加热杀死;B.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并分为若干组,将菌种分别接种到各组培养基上;C.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如图)6①制备符合实验要求的培养基时,除加入适当比例的水和琼脂外,还必须加入一定量的无机盐、氮源、有机碳源、生长因子等,并调整pH。②本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S型细菌中的某种物质(转化因子)能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从你现有的知识分析,“R型细菌变成S型细菌”这一变异属于________,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DNA仍有活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2)艾弗里等人通过实验证实了在上述细菌转化过程中,起转化作用的是DNA。请利用DNA酶(可降解DNA)作试剂,选择适当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促进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物质是DNA”,并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①实验设计方案:第一步:从S型细菌中提取DNA。第二步: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均分为三份,编号为A、B、C,分别作如下处理。编号ABC处理不加任何提取物加入提取出的S型细菌的DNA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将________分别接种到三组培养基上。第四步: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②预测实验结果:______
本文标题:(新课标)2020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5单元 第1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时作业(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19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