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大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十月份月考高二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突触小泡和氨基酸⑤喝牛奶,进入胃中⑥原尿中的尿素⑦肌肉注射青霉素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A.②③⑦B.①②③⑦C.②③⑦⑧D.②③⑥⑦【答案】A【解析】【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详解】血液中的细胞不属于内环境,血液中的血浆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①错误;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都可以分布在血浆中,都属于内环境,②正确;葡萄糖、CO2和胰岛素都可以分布在血浆中,都属于内环境,③正确;突触小泡存在于神经元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④错误;胃是消化道,其中的液体不属于内环境,⑤错误;原尿存在于肾小囊内,与外界直接相通,因此原尿中的尿素不属于内环境,⑥错误;肌肉注射青霉素,是把青霉素注射到组织液中,组织液是内环境的组成,可以看作进入内环境,⑦正确;输卵管与外界相通,不属于内环境,⑧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②③⑦,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能准确判断题中各选项是否属于人体内环境,需要注意的是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2.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C.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D.内环境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其稳态具有重要意义【答案】D-2-【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A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故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正确;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影响,因此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正确;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3.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组织液中的各种成分都来自血浆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答案】A【解析】【分析】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之间的关系:(1)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毛细血管壁有一定的通透性,正常情况下除血细胞和大部分血浆蛋白外,其他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2)淋巴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毛细淋巴管的功能是回收组织液,组织液中的一些物质一旦进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经过淋巴循环汇入血浆;(3)淋巴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也是单向的,淋巴液在左右锁骨下静脉处流入血浆。【详解】组织液中的成分可以来自于血浆和细胞内液,A错误;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B正确;血浆中的大部分小分子物质均可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C正确;组织液中的大部分小分子物质也可以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D正确。4.某人由于烫伤,手臂某处发红并且局部水肿,对这一现象合理的解释是-3-A.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局部组织液减少B.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增加,使局部组织液增多C.毛细血管破裂,淋巴液外渗,使局部组织液回渗到血管D.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答案】D【解析】【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详解】某人由于烫伤导致该处毛细血管破裂,则部分血液会外流进入组织液,由于部分血浆蛋白进入了组织液,导致该部位的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故选D。5.下列关于内环境及稳态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是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B.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可以生活在血液和淋巴中D.体液中,细胞外液的含量大于细胞内液的含量【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其中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4-【详解】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AB正确;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免疫细胞,都可以生活在血液和淋巴中,C正确;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内液占2/3,细胞外液占1/3,因此细胞内液的含量大于细胞外液的含量,D错误。6.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维持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是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B.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只参与对病原体的摄取和处理C.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弧D.只需神经系统调节体内产热和散热的平衡就能维持体温恒定【答案】A【解析】【分析】1.激素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2.体液免疫的具体过程:。3.人体体温调节:(1)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2)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详解】激素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其作用完后就会被分解,不能持续发挥作用,A正确;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参与对病原体的摄取、处理和呈递等,B错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C错误;体温的相对稳定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D错误。7.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共同构成了人体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5-B.甲液和乙液在组成上的主要差别是无机盐的含量C.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乙处的渗透压会降低D.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相对稳定的状态【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又叫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据图分析,图中甲是血浆、乙是组织液、丙是淋巴、丁是血细胞的细胞内液。【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丁是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甲液是血浆,乙液是组织液,两者在组成上的主要差别是蛋白质的含量,B错误;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血浆蛋白合成不足,导致血浆(乙)的渗透压降低,C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状态,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人体体液的组成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准确判断图中甲、乙、丙和丁所代表的液体的名称,进而利用所学知识对各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8.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②的渗透压主要取决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B.②中的蛋白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组织液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D.血浆中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至少穿过5层磷脂双分子层【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组成,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生活在组织液中的-6-细胞与组织液之间直接进行物质交换。分析题图可知,图中①是淋巴,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④是细胞内液。【详解】②是血浆,其渗透压主要取决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A正确;一般情况下,血浆中的蛋白质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组织液,B错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C正确;血浆中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至少穿过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1层组织细胞膜和2层线粒体膜,即至少穿过5层磷脂双分子层,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于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动态关系的理解,并能够准确判断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液体成分的名称。9.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A.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的大量内流,需要消耗能量B.bc段形成的原因是Na+大量外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C.cd段形成的原因是K+外流,不需要消耗能量D.动作电位峰值的高低与膜外Na+浓度无关【答案】C【解析】【分析】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是由于钾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外流,使神经纤维膜外电位高于膜内,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机制是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使神经纤维膜内电位高于膜外,表现为外负内正。【详解】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通道打开,K+的大量外流,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bc段形成的原因是Na+通道打开,Na+大量外流,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错误;cd段形成的原因是K+通道打开,K+外流,不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动作电位峰值的高低与膜外Na+浓度有关,D错误。10.下列对膝跳反射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7-A.直接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也可以引起膝跳反射B.效应器的传出神经末梢受到叩击能产生动作电位并向脊髓传导C.膝跳反射中神经冲动在传入神经纤维和传出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D.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受脑中相应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的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发生的两个基本条件:完整的反射弧、足够强的刺激。【详解】直接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也可以引起反应,但是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属于反射,A错误;兴奋在反射弧中是单向传递的,效应器的传出神经末梢受到叩击能产生动作电位,但是不能向脊髓(神经中枢)传导,B错误;在膝跳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在传入神经纤维和传出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都是单向的,C错误;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脊髓是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D正确。11.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刺激①处产生动作电位时,该处膜电位处于外负内正的状态B.结构②处有神经冲动传来时,会通过胞吐的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C.②处的神经递质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D.效应器是由e中的肌细胞构成的【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据图分析,b上有神经节,为传入神经,则a为感受器、c为神-8-经中枢、d为传出神经、e为效应器。【详解】刺激①处产生动作电位时,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A正确;结构②为突触,传导神经冲动时,突触前膜通过胞吐的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并作用于突触后膜,B正确;突触处的神经递质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C正确;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细胞构成的,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反射弧的结构和判断方式,
本文标题: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31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