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勤俭持家的优秀家风故事
勤俭持家的优秀家风故事第一条:勤俭持家“勤俭节约”好家风走进我家的院子,看不到色彩斑斓,有的只是砖木的朴素没有修饰的景象,这就是我家的家风的真实写照——勤俭节约。说到这个字,还发生了一个让我记忆深刻的故事呢!“惜衣的有衣穿,惜饭的有饭吃。”这是奶奶每天挂在嘴边的话。而且她身体力行,尤其是用水,她都坚持把水做二次利用,不光自己严格执行,还要求我们也要做到。奶奶是个很爱干净的人,她每次洗衣服用的水,不是立即倒掉,而是让我们去拖地,虽然我家屋子的地板都是红砖铺的,没有现在的瓷砖那么华贵,但你依然会看到那清晰的光彩和线条。奶奶还懂一定的生活科学常识,她每次做饭用的淘米水,就留给我们去洗碗洗锅,还真是去污啊,能洗的很干净。奶奶自己这么节俭,还让我们参与这样的劳动,体验节俭的意义。虽然奶奶去世已有三年多了,但她给我们留下了节俭的家风,这就是无价的财富,这就是奶奶对我们最真的爱。爷爷最勤奋了,你看我家上房台子上那摆放整齐的柴火,你就明白爷爷每天在做什么了,爷爷舍不得用碳,硬是天天去山上找枯枝,每次锯木柴的时候还会交我们帮忙,我们在劳动的过程中,能深深体会到一位七旬老人的不易,体会到他勤奋持家的美德,他身体力行地劳动,就是在暗示我们生活的真谛!今年正逢我和哥哥家都有了小孩,妈妈忙的马不停蹄,爷爷自觉的扛起了扫树叶,割草的重担,为了两个重孙都能在这个冬天睡上热炕,他每天奔走于田野间,他累湾了腰,累疼了腿,但还是不听我们的劝阻,为了省下打煤的钱给孩子买奶粉,爷爷就是用勤奋这种方式诉说着他对重孙的爱,用行动给我们讲述着一勤天下无难事的道理。虽说现在条件好了,但爷爷依旧不让我们给他买衣服,依旧穿着那么朴素。从此,我也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光如此,我还经常提醒同事、邻居要勤俭节约呢!因为我已经下定决心:从我做起,让勤俭节约的家风传承下去!篇二:家风的故事家风的故事--热爱祖国家风、家教,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好的家风家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推动了中华民族不断向前,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爸爸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告诉我,我的高祖带着我的太爷爷当年闯关东时,船漂到了朝鲜,因当时正处乱世只能暂在当地侨居,我的爷爷也是在平壤出生的。尽管身在异国,我的祖辈未入当地国籍,始终保留中国国籍,就是想随时回国。我的太爷爷与我的爷爷们经历了战乱的岁月,受过日本鬼子的欺侮,挨过美国鬼子的炸弹,在异国他乡看城头变换大王旗,虽说有归国的赤子之心,无奈战争条件下无法归国。当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威武之师收复平壤时,即看到了敌军的仓皇逃跑,我的祖辈们也看到了中国军队的强悍,知道了祖国强大了,他们终于可以回国了。爸爸让我永远记住我们国家的军队,不仅解放了朝鲜的国都,也打通了祖辈的归国之路。在外经历了苦难的海外赤子,终于在1953年回到自己的祖国。记得爷爷常自豪的说,我是归国华侨。爸爸还说,中国是人类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延续至今的,有5000年灿烂文化,仁人志士数不胜数。经常与我一起看有关中国历史的电视节日(如百家讲坛等),讲历史故事,看历史书籍。爸爸带我去过满州里的国境线,坐船在界河中行进,带我看过天安门升国旗。印象最深的是爸爸带我去过西湖岳飞庙,精忠报国让我铭记在心中。我十分痛恨秦桧等四人,有棍子打他们。所以爸爸常教育我要热爱祖国,祖国越强大,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爸爸说我们这一代没有经历苦难,要想长大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就要多磨练自己,学会诚实守信,要勤俭持家,能吃苦耐劳。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好好学习,好好做人,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之人,将来为实现中国梦尽自己的一份力!沈阳铁路实验小学五年四班王溶篇三:家风小故事家风小故事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些警示育人的词汇是对教育的最基本体现。社会风气的好坏,家风家规的树立,都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是有很好的帮助的。家风,是潜移默化的,具体的从小事做起。然而,一些有一些社会地位的名人和古代的伟人的家风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我们也能从中学会勤俭持家的本领。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周恩来总理的饮食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米,一片菜叶。国务院经常召开国务会议,会议过午还不能结束,食堂便做出工作餐。总理规定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饭后每人交钱交饭菜票,谁也不准例外。总理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马上拾起来吃掉。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总理说:“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三年困难时期,总理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带头不吃猪肉、鸡蛋,不吃稻米饭。一次,炊事员对他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工作起来没黑天白日的,又吃不多,不要吃粗粮了!”总理说:“不,一定要吃,吃着它,就不会忘记过去,就不会忘记人民哪!”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的化身!我国民间的家风小故事也同样让人深受启发。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说完我国的家风故事,我们也来看看外国有名的家风小故事。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上述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家风就是一个家族的面貌。树立端正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如今社会一些不良习气已逐渐退出人民的视线,“正能量”得以传递,如再加上优良家风以打造,那么咱们社会的风气将会更加纯洁,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本文标题:勤俭持家的优秀家风故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58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