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师华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华山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生物试卷1.下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③是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①③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C.若②为肝脏细胞,则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D.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③④【答案】C【解析】①是淋巴,②是细胞内液,③是组织液,④是血浆。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③(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①(淋巴),①中的蛋白质通过淋巴回流进入④(血浆),B错误;若②为肝脏细胞,因血液由a向b流动的过程中,氧气通过自由扩散进入肝脏细胞参与有氧呼吸,所以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C正确;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③(组织液)和④(血浆),D错误。【点睛】本题结合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综合考查学生对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正确解答此题,需要理清脉络,建立知识网络;此外还需要与细胞呼吸、物质跨膜运输的知识建立联系。2.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HCO3-、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2B.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各项理化性质保持不变D.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答案】C【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HCO3-、HPO42-等缓冲物质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A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和无机盐和蛋白质有关,B正确;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而不是不变的,C错误;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正确;故选C。3.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B.神经细胞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C.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能够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故A正确;神经纤维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是由未兴奋部位指向兴奋部位,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故B错误;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因此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能引起的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故C正确;静息电位的产生与K+外流有关,动作电位的产生与Na+内流有关,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4.图1为反射弧结构图,图1为图1中②的局部放大图(其中ab=bd),下列描述正确的是3()A.刺激图1B点,E产生反应,这一过程为非条件反射B.若切断④,刺激③,在①处会测到电位变化,刺激⑤,E会发生反应C.若刺激图2中的b点,兴奋会同时到达a、d两点,电流表不会偏转D.若刺激图2中的c点,电流表只偏转一次,同时细胞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1图中的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详解】刺激图1B点,E产生反应,这一过程不是非条件反射,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A错误;若切断④,刺激③,在①处不会测到电位变化,因为突触部分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刺激⑤,E会发生反应,B错误;突触存在突触延搁,故若刺激图2中的b,兴奋会先到达a点,后到达d两点,电流表偏转两次,C错误;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到到后膜,故刺激图2中的c点,电流表只偏转一次,同时细胞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D正确;故选D。5.关于人脑的高级功能叙述,错误的是A.大脑皮层能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B.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C.大脑皮层言语区的损伤会导致特有的相应言语活动功能障碍D.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之一【答案】B【解析】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可以调控机体的反射活动,A正确;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B错误;大脑皮层言语区的损伤会导致4特有的相应言语活动功能障碍,如果某人听不懂别人的讲话,但却可以讲话,可能是H区出现了问题,C正确;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D正确。6.下列前项是内分泌腺、中项是其分泌的激素名称、后项是该激素的作用,错误的是()A.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浓度B.肾上腺——肾上腺素——促进血糖浓度升高C.垂体——生长激素——促进大脑发育D.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增强机体代谢,增加产热【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激素调节,要求考生识记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知道相关激素的功能,此题难度一般。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类,因此能升高血糖浓度,A正确;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浓度升高,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B正确,垂体能分泌生长激素促进生长,而不是促进大脑发育,C错误;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增强机体代谢,增加产热,D正确。7.图为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a、b、c、d表示信息分子,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B.b所代表的途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C.d表示的激素由胰岛B细胞产生,通过抑制血糖的三条来源,促进血糖的三条去路,从而降低血糖浓度D.信息分子参与的a、c、d调节过程均存在反馈调节【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图示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神经调节过程的信息分子是神经递质,如b5过程,体液调节过程的信息分子是相应的激素,如a、c、d过程。a是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b为神经递质,c为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d为胰岛素。【详解】作用于甲状腺的激素是垂体释放的促甲状腺激素,A错误;b神经递质所代表的途径,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B错误;d表示的激素由胰岛B细胞产生,通过抑制血糖的两条来源,促进血糖的三条去路,从而降低血糖浓度,C错误;甲状腺激素调节、水平衡调节、血糖调节过程都有反馈作用,通过反馈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信息分子的作用,综合考查水平衡调节、甲状腺激素调节、血糖调节等内容,关键是通过图形分析信息分子的种类。8.吃东西过咸时,会产生渴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位于A.下丘脑和大脑皮层B.下丘脑和上丘脑C.大脑皮层和下丘脑D.上丘脑和下丘脑【答案】A【解析】感觉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所以渴觉的产生场所是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引起渴觉的原因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因此,A项正确,B、C、D项错误。【考点定位】水盐平衡调节9.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B.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C.吞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均属于淋巴细胞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答案】C【解析】【分析】1、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2、抗体是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由B细胞分化成的将细胞(效应B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3、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6【详解】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A正确;效应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故效应T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B正确;吞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C错误;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是解题的关键。10.下图为人的淋巴细胞的体液免疫图解,请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过程VI产生的物质为蛋白质,主要分布在血浆中B.细胞⑤产生的物质与抗原结合后往往还需要细胞①的吞噬、消化C.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细胞④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更多的细胞⑤D.对抗原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细胞有②③④⑤【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以“体液免疫图解”为情境,考查学生对体液免疫的过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过程Ⅵ产生的物质为抗体,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主要分布在血浆中,A正确;细胞①为吞噬细胞,细胞⑤为浆细胞,产生的物质为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往往还需要吞噬细胞的吞噬、消化,B正确;细胞④为记忆细胞,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更多的细胞⑤所示的浆细胞,C正确;细胞②③④⑤依次表示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其中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均对抗原具7有特异性识别作用,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D错误。【点睛】解答此类问题需要熟记并理解体液免疫的过程,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11.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是指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B.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C.过敏反应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D.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叫做过敏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免疫失调引发的疾病包括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其中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详解】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受到一种物质刺激时就可以发生的反应,A错误;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是自身免疫疾病,B错误;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会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细胞的严重损伤,C正确;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叫做自身免疫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艾滋病的病因和死亡原因;识记过敏反应的概念,能与自身免疫病进行区分;识记疫苗的相关内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2.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是()A.尖端、尖端、尖端8B.尖端以下部位、尖端以下部位、尖端以下部位C.尖端、尖端以下部位、尖端以下部位D.尖端、尖端、尖端以下部位【答案】D【解析】【分析】生长素的产生部位为幼嫩的芽、叶、发育的种子以及胚芽鞘的尖端产生的。它会由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从而促进该部位的生长。植物向光性的原因: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详解】幼苗产生生长素的部位为胚芽鞘尖端,感光部位也是胚芽鞘尖端;生长素有尖端产生后向下端运输,促进胚芽鞘下端部位的生长,由于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因此尖端下面的一段会发生弯曲;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3.如图中根a侧的生长素浓度在曲线A点(10﹣10mol•L﹣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AD段属于抑制生长范围,所以根不再生长B.C点之前的生长素浓度均能促进根细胞的生长C.a侧的生长素浓度为最适浓度,细胞伸长生长快,b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于a侧D.在太空中(重力为0),根的生长状况将不同于图中的生长状况,坐标图中生长素的曲线也不适用于根的生长【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C点之前,都
本文标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师华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65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