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新疆克拉玛依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生物期末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B.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可通过观察菌落特征得出结论C.提纯的S型菌DNA经DNA酶处理后,不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D.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思路是将细菌内的物质分开后分别检验【答案】A【解析】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实了转化因子的存在,但是并不能说明转化因子的本质是什么,A错误;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可通过观察S菌和R菌的菌落特征得出结论,B正确;提纯的S型菌DNA经DNA酶处理后,不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进一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正确;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思路是将细菌内的DNA和蛋白质等物质分开,单独的观察各自的作用,D正确。2.某转运RNA的反密码子为CAU,它所转运的氨基酸是()A.缬氨酸(GUA)B.组氨酸(CAU)C.酪氨酸(UAC)D.甲硫氨酸(AUG)【答案】A【解析】【分析】1、遗传密码:又称密码子,是指mRNA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2、反密码子:是指tRNA的一端的三个相邻的碱基,能专一地与mRNA上的特定的3个碱基(即密码子)配对。【详解】氨基酸是由密码子决定的,密码子与反密码子互补配对,若某转运RNA的反密码子为CAU,则其对应的密码子是GUA,编码的氨基酸是缬氨酸。因此,该tRNA所转运的氨基酸是缬氨酸(GUA)。故选:A。2【点睛】tRNA是一种核糖核酸含有许多碱基,只是一端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反密码子),能专一地与mRNA上的特定的3个碱基(密码子)配对,而显得这三个碱基作用很大。3.某DNA的一个单链中(A+G)/(T+C)=0.2,该比值在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分别是()A.0.4和0.6B.5和1C.0.4和0.4D.0.6和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题干知A1+G1/T1+C1=0.2,且A1=T2,G1=C2,T1=A2,C1=G2则A2+G2/T2+C2=T1+C1/A1+G1=1/0.2=5;又双链DNA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则(A+G)/(T+C)=1.0,所以B正确。考点:本题考查DNA结构特点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DNA结构特点中碱基互补配对的深入理解和运用。4.下列关于基因工程中工具的说法正确的是A.运载体的作用是切割外源基因B.限制酶切割出来的都是黏性末端C.DNA连接酶不具有专一性D.DNA连接酶作用的化学键是磷酸二酯键【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工程的工具包括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限制酶、DNA连接酶用于目的基因的获取和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运载体的作用是把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详解】常用的运载体包括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可将外源基因导入各种细菌、真菌、动植物细胞等,A错误;限制酶切割出来的有黏性末端,也有平末端,B错误;酶都具有专一性,C错误;DNA连接酶作用的化学键是磷酸二酯键,D正确。【点睛】本题易错选C项,错因在于对酶的专一性理解不正确。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可催化一种或一类反应,而不是仅指催化一种反应。35.骨骼肌细胞中合成mRNA及多肽链的场所分别是A.细胞质与细胞核B.细胞核与线粒体C.内质网与核糖体D.细胞核与核糖体【答案】D【解析】【分析】在动物细胞中,mRNA是转录的产物,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其次还有线粒体;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翻译的产物是多肽链。【详解】在骨骼肌细胞中,mRNA主要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通过转录过程合成的,多肽链是在核糖体中通过翻译过程合成的,A、B、C均错误,D正确。6.下列关于遗传学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B.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摩尔根用类比推理法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D.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答案】A【解析】【分析】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三类,物理模型是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格里菲思实验是在个体水平上进行的。【详解】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A正确;赫尔希和蔡斯的同位素标记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并未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错误;摩尔根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用的方法是假说一演绎法,C错误;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只是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D错误。【点睛】本题易错选B项,错因在于审题不细,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理解不清。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DNA,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在这些事实的基础上,才能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结论。47.在制作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时,会发现制成的DNA分子的平面结构像一架“梯子”,那么组成这架“梯子”的“扶手”、“扶手”间的“阶梯”、连接“阶梯”的化学键依次是()①磷酸和脱氧核糖②氢键③碱基对④肽键A.①②⑧B.①③②C.③①②D.①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1)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组成DNA平面结构这架“梯子”的“扶手”是磷酸和脱氧核糖,“扶手”间的“阶梯”是碱基对,连接“阶梯”的化学键是氢键。故选B。8.下列关于探索核酸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离体细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B.R型菌转化为S型菌这种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基因突变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遗传物质D.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了含RNA的生物中,RNA是遗传物质【答案】A【解析】A.离体细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A正确;B.R型菌转化为S型菌这种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基因重组,B错误;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说主要,C错误;D.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均含有RNA,但并不以RNA是遗传物质,D错误。9.如图为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5A.DNA与RNA的不同点只体现在②处B.若②为核糖,则③可以是胸腺嘧啶C.在T2噬菌体中核苷酸共有8种D.人体内的③有5种,②有2种【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①表示磷酸、②表示五碳糖、③表示含氮碱基。五碳糖包括核糖和脱氧核糖。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含有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含有的碱基是A(腺嘌呤)、C(胞嘧啶)、G(鸟嘌呤)、T(胸腺嘧啶);组成RNA的核糖核苷酸含有的五碳糖是核糖,含有的碱基是A(腺嘌呤)、C(胞嘧啶)、G(鸟嘌呤)、U(尿嘧啶)。【详解】A、图中①②③分别是磷酸、五碳糖、含氮碱基,DNA与RNA的不同点体现在②③两处,A错误;B、若②为核糖,则③可以是A、U、C、G,但是不可能是T(胸腺嘧啶),B错误;C、T2噬菌体是DNA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4种核苷酸,C错误;D、人体内有2种核酸,故有2种②所示的五碳糖与5种③所示的碱基,D正确。故选D。【点睛】此类问题通常以核酸的组成为基础进行考查,熟记并理解核酸的种类和化学组成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0.下列关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及遗传基本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假说能解释F1自交出现3:1分离比的原因,所以假说成立B.孟德尔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等位基因C.形成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先分离后组合,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6D.基因型为AaBb个体自交,后代出现分离比约为9:6:1的条件之一是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答案】D【解析】【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假说能解释F1自交出现3:1分离比的原因,但不能由此说明假说成立,还需要通过测交实验验证,A错误;B、孟德尔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但没有发现等位基因,B错误;C、形成配子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并且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是同时进行的,C错误;D、基因型为AaBb个体自交,后代出现9:6:1的比例,是9:3:3:1比例的变式,说明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出现该比例的条件是两对基因独立遗传,D正确。故选D。11.下图为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图,据图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及Ⅲ—9个体发病率()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8B.X染色体隐性遗传,1/4C.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6D.X染色体隐性遗传,1/8【答案】C【解析】7【分析】由Ⅰ1×Ⅰ2→Ⅱ5,无中生有,女儿患病可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控制该病的基因为A、a。【详解】根据Ⅰ1×Ⅰ2→Ⅱ5可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5号患病可知,Ⅰ1、Ⅰ2均为Aa,故Ⅱ6的基因型为1/3AA、2/3Aa;由于4号患病,故Ⅱ7的基因型为Aa,Ⅲ-9患病即aa的概率是:2/3×1/4=1/6。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无中生有,女儿患病,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中生无,女儿正常,一定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2.如图所示,图中P和Q各表示某精原细胞的一段DNA分子,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P和Q来自同一条染色体上DNA分子的复制B.P1和Q1的碱基序列和碱基种类一定相同C.P′和Q′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P′和Q′的形成常发生在四分体时期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答案】C【解析】A、P和Q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即两条染色体,因此是来自于两个DNA分子,A错误;B、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可能存在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因此P1与Q1的碱基序列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B错误;C、P′和Q′位于同源染色体上,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正确;D、P′和Q′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形成的,发生在四分体时期,D错误。【考点定位】细胞的减数分裂【名师点睛】图示P和Q是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的8DNA片段,其中P2和Q2发生了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13.下列有关基因与酶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每个基因都控制合成一种酶B.酶的遗传信息在信使RNA的碱基序列中C.基因的转录、翻译需要不同的酶D.同一生物体不同细胞的基因和酶是相同的【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详解】A、有些基因不能控制合成酶,而是控制合成结构蛋白,如:血红蛋白基因,A错误;B、DNA中的碱基排列顺序称之为遗传信息,酶的遗传信息储存在相应的DNA碱基序列中,B错误;C、基因的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翻译需要合成肽键的酶,C正确;D、同一生物体不同细胞的基因是相同的,但是由于细胞的分化,不同细胞进行的生化反应不同,酶不相同,D错误。故选:C。【点睛】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2、蛋白质是由基因控制合成的,通过转录过程,以DNA为模板形成mRNA,通过翻译过程,以m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以tRNA为运输氨基酸的工具合成蛋白质,该过程中需要的能量由ATP水解提供.
本文标题:新疆克拉玛依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68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