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浙江学考)2018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10章 即时训练(含解析)(必修3)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即时训练1.(2016·浙江1月学考)人体皮肤破损后,往往会引起局部炎症反应。该反应属于()A.第一道防线B.第二道防线C.体液免疫D.细胞免疫B[人体皮肤破损引起炎症反应属于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B正确。]2.(2015·浙江10月学考)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巨噬细胞能特异性识别进入体内的抗原B.当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后会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C.皮肤破损出现局部炎症反应属于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被病原体感染的体细胞并消灭病原体B[巨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错误;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进而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B正确;皮肤破损出现局部炎症反应属于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C错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被病原体感染的体细胞并使其裂解,释放的病原体还需要依靠体液免疫来清除,D错误。]3.下列关于人体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巨噬细胞参与的免疫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B.成熟的B淋巴细胞表面的每个抗原受体只有1个抗原结合位点C.效应B细胞识别嵌有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并消灭之D.每个成熟的T淋巴细胞表面只带有对应于一种抗原的受体D[巨噬细胞可以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A错误;成熟的B淋巴细胞表面的每个抗原受体有两个抗原结合位点,B错误;效应B细胞本身不能识别抗原或抗原—MHC复合体,它通过分泌抗体作用于相应抗原,C错误;每个成熟的T淋巴细胞表面只带有对应于一种抗原的受体,D正确。]4.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A.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B.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可诱导靶细胞凋亡C.人在初次接触过敏原时会发生过敏反应D.再次接触同种抗原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效应B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B[目前普遍认为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A项错误;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及衰老、癌变的细胞都会被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诱导其凋亡基因表达进而将其清除,B项正确;过敏反应是指机体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引发的反应,C项错误;再次接触同种抗原后,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攻击抗原,2分泌白细胞介素的细胞是辅助性T淋巴细胞,D项错误。]5.(2016·浙江6月学考)下列是关于人体特异性反应过程的叙述,体液免疫中不发生的是()A.巨噬细胞吞噬和处理抗原B.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对抗异体细胞C.血清中的抗体与抗原结合而使抗原失活D.B细胞克隆分化为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B[体液免疫中,巨噬细胞吞噬和处理抗原并呈递给辅助性T淋巴细胞,活化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2促进B细胞分裂分化为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作用于抗原;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对抗异体细胞为细胞免疫特有,故选B。]6(2016·浙江1月学考)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能识别并消灭被病毒感染细胞的是()A.致敏B细胞B.效应B细胞C.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D.成熟的辅助性T细胞C[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并消灭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故选C。]7.(2016·浙江会考)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细胞免疫过程的是()A.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B.产生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C.消灭被感染的体细胞D.对抗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A[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属于体液免疫,A符合题意;产生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消灭被感染的体细胞、对抗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都属于细胞免疫。]8.(2016·浙江宁波3月模拟)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A.核苷酸B.蛋白质C.吲哚乙酸D.色氨酸C[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是细胞内由色氨酸合成的,C正确。]9.(2016·浙江1月学考)将小麦幼苗放在如图所示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幼苗将()3A.弯向光源生长B.背向光源生长C.直立生长D.停止生长A[单侧光照射下,幼苗尖端生长素通过横向运输,导致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较高,再通过纵向运输使得背光侧生长较快,幼苗弯向光源生长,A正确。]10.(2016·浙江会考)下列各项中,幼苗将向光弯曲生长的是()C[A中幼苗切去尖端,幼苗不能感受单侧光的照射,也没有生长素的产生,幼苗表现为既不生长也不弯曲;B中幼苗尖端由于加了不透明的帽而不能感受单侧光照射,幼苗表现为直立生长;C中幼苗尖端能感受单侧光照射,表现为向光弯曲生长,C正确;D中幼苗切去尖端,顶上加了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但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不能感受单侧光照射,所以表现为直立生长。]11.(2016·浙江学考)探究不同浓度2,4D溶液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中,下列属于因变量的是()A.扦插枝条上芽的数量B.2,4D溶液的浓度C.2,4D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的时间D.扦插枝条的生根总长度D[根据实验目的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溶液的浓度,因变量是2,4D溶液对插枝生根的作用。因需通过对生根总长度进行观测,故插枝生根总长度为因变量;插枝上芽的数量和处理插枝时间属于本实验的无关变量。]12.(2017·嘉兴部分学校联考)某兴趣小组利用芹菜幼苗进行了相关探究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注:a=0,且a<b<c<d<f)。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组别123452,4D溶液浓度abcdf平均株高(cm)1416191811A.若要获得更准确的数据,应在b、c之间设置浓度梯度更小的多组实验B.2,4D溶液对幼苗生长的促进效果与其处理幼苗的时间长短成正比C.各组幼苗的初始株高应一致4D.2,4D溶液和吲哚乙酸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的作用效果相同C[表中株高最高的为c浓度处理组,需在b、d之间设置浓度梯度更小的多组实验,A项错误;实验自变量为2,4D溶液的浓度,对处理时间长短的影响并未进行研究,无法得出此结论,B项错误;为使实验结果准确,应对无关变量进行控制,初始株高应一致,C项正确;从表中不能得出2,4D溶液和吲哚乙酸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的作用效果相同,D项错误。]13.(2017·杭州模拟卷)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植物生长的关系。下列各项中,与P点相对应的是()A.具顶芽植株的侧芽部位B.植株横置时,茎弯曲部位的近地侧C.植株横置时,根弯曲部位的背地侧D.幼苗向光弯曲生长时,尖端下面的背光侧A[P点的含义是生长素浓度较高,生长所需时间加长,即此时的生长素浓度起抑制作用,它可以是具有顶芽的侧芽部位,A项正确;植株横置时,茎弯曲部位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但是促进作用更明显,生长快,B项错误;植株横置时,根弯曲部位的背地侧生长素浓度低,反而长得快,C项错误;幼苗向光弯曲生长时,尖端下部的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大,生长快,D项错误。]14.如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做实验,可使其发生向右弯曲生长的是()B[A中插入的琼脂块属无效插入,胚芽鞘直立生长;B中左侧玻璃片属无效插入,右侧玻璃片插在胚芽鞘尖端稍下,阻断了生长素向下运输,故胚芽鞘尖端下部左侧有生长素,右侧无生长素,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C中云母片属无效插入,在单侧光刺激下,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分布的多,胚芽鞘向光(左)弯曲生长;D中插入的云母片阻断生长素向左侧(背光侧)横向运输,生长素均匀向下极性运输,胚芽鞘直立生长。]15.(2017·浙江学考模拟卷)下图中,能正确表示生长素浓度对同种植物根和茎细胞生长影响的是()5C[生长素对根和茎的作用特点均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且根对生长素的敏感度大于茎。]16.如图是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示意图(序号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请回答:(1)图中B细胞和C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A]________,但这两类细胞成熟的部位不同,其中T细胞是在________中发育成熟的。(2)E和F都是________细胞,发生③过程后,分别分裂分化产生[D]______和[G]________。(3)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主要区别是:细胞免疫中,机体活化的D细胞可以识别嵌有________的细胞(已被感染的体细胞或癌细胞)并消灭它。而体液免疫中,抗体免疫的主要目标是________。(4)C细胞的增殖分化不仅需要抗原的刺激,还需要________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2等的刺激。【解析】(1)由图示分析知:B为T淋巴细胞,C为B淋巴细胞,两者均起源于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一部分淋巴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形成T淋巴细胞。(2)图中E和F均为记忆细胞。(3)在细胞免疫中,活化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识别嵌有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并消灭之。而体液免疫中抗体主要是对抗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4)体液免疫过程中,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不仅需要抗原刺激,还需要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2等的刺激。【答案】(1)淋巴干细胞胸腺(2)记忆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或活化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效应B细胞(或浆细胞)(3)抗原—MHC复合体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4)活化的辅助性T17.(2016·浙江学考)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芹菜幼苗进行了相关探究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组别ABCD62,4D溶液浓度abcd平均株高(cm)20293516(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步骤:第一步:配制浓度为a、b、c的3组2,4D溶液,浓度大小关系为a>b>c;第二步:选取株高、长势等相同的芹菜幼苗若干,均分为4组,编号A、B、C、D;第三步:分别用等量且适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喷洒A、B、C3组芹菜幼苗,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喷洒D组芹菜幼苗;第四步: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并记录每株芹菜幼苗的________,对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3)讨论:该实验结果能否说明高浓度的2,4D具有抑制生长的作用?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实验中自变量为2,4D溶液浓度,而测量的株高则反映了芹菜幼苗的生长状况,因此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2)喷洒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可与喷洒蒸馏水的组别形成对照,通过测量株高并进行对比,以体现各浓度的2,4D溶液对幼苗生长的作用效果。(3)所谓抑制作用,是指使用2,4D溶液处理比不使用时(蒸馏水处理)生长状况更差,而表中2,4D浓度最高的A组芹菜幼苗平均株高仍大于蒸馏水处理组,故不能说明高浓度的2,4D具有抑制生长的作用。【答案】(1)探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2)浓度为a、b、c的2,4D溶液等量的蒸馏水株高(3)否浓度为a、b、c的2,4D溶液对芹菜幼苗的生长都是促进作用1.(2016·浙江6月学考)下列各项中,属于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是()A.空气传播B.握手传播C.血液传播D.食物传播C[艾滋病传播途径有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故选C。]2.下列各项中,属于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的是()A.中性粒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B.血浆蛋白对病原体的破坏C.皮肤油脂对细菌的抑制作用7D.抗体对毒素的中和作用C[中性粒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属于第二道防线,A错误;血浆蛋白对病原体的破坏属于第二道防线,B错误;皮肤油脂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C正确;抗体对毒素的中和作用属于第三道防线中的体液免疫,D错误。]3(2016·浙江温州3月模拟)人体在感染某种细菌后,体内出现相应抗体。下列关于这一生理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个B细胞的质膜上有多种抗原的受体B.辅助性T细胞直接识别细菌表面的抗原C.巨噬细胞将细菌蛋白全部分解成氨基酸D.效应B细胞合成、分泌大量抗体D[一个B细胞的质膜上有一种抗原的受体,A错误;辅助性T细胞直接识别的是巨噬细胞膜表面的抗原—MHC复合体,B错误;巨噬细胞
本文标题:(浙江学考)2018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10章 即时训练(含解析)(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76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