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课标Ⅱ卷)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师用书(PDF,含解析)
第二单元细胞的代谢专题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真题多维细目表真题涉分考点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题型难度设题情境试题结构素养要素2019课标全国Ⅱ,36物质跨膜运输方式选择中基础判断问题并列结果分析2018课标全国Ⅱ,26物质跨膜运输方式选择易基础判断问题并列模型与建模2018课标全国Ⅰ,36根系吸收营养物质选择中基础判断问题并列结构与功能观2017课标全国Ⅱ,46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选择中问题分析问题并列模型与建模2016课标全国Ⅰ,26主动运输选择中问题分析问题并列结构与功能观2015课标全国Ⅱ,16主动运输选择中基础判断问题并列模型与建模2015课标全国Ⅱ,36大分子物质的运输选择中基础判断问题并列结构与功能观总计五年均分8.41题/14卷6题/14卷高考常以曲线图、模式图、文字信息等形式直接对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进行考查命题规律与趋势01考查内容1.本专题为高频考点,多集中考查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跨膜运输等知识点,渗透作用、膜泡运输等知识点也偶有涉及。2.对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的考查多涉及质壁分离实验;对跨膜运输的考查多集中在结合信息材料的分析上。02题型难度1.已出现的本专题高考试题全为选择题,且多为结合文字信息或图表信息的分析判断型选择题。2.试题难度较大,学生不易得分。03命题规律1.命题时常常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或结合物质运输模型,用真实的问题情境考查所学知识点。2.对能力的考查多集中在分析、比较、判断、获取信息等方面。04核心素养1.本专题试题主要考查了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等素养。2.考生需具备的素养要素有分析与推断、归纳与概括、模型与建模和实验的结果分析。05解题方法1.认真阅读所给的文字信息或模型信息,联系教材所学知识,作出合理的分析与判断。2.注意利用比较筛选、淘汰排除等方法,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06备考建议1.运用表格的方式加深对不同物质运输方式的理解。2.构建各种跨膜运输的数学模型和温度、氧气对主动运输的影响曲线,加深对各种跨膜运输方式的理解。2 5年高考3年模拟B版(教师用书)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P25考点1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一、渗透系统与渗透作用1.渗透系统(1)组成:一个完整的渗透系统,由两个溶液体系(S1、S2)以及两者中间的半透膜组成,如下图。水分的流动判断:①水分的流动方向的判断:当溶液浓度S1>S2时,水分总体趋势为通过半透膜由S2流向S1;当溶液浓度S1<S2时,水分总体趋势为通过半透膜由S1流向S2。②在达到渗透平衡后,若存在如图所示的液面差Δh,则S1溶液浓度仍大于S2溶液浓度。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压强,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条件→有一层半透膜→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2.验证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甲、乙对比可说明渗透作用发生必须具有半透膜甲、丙对比可说明渗透作用发生必须有浓度差存在{3.利用渗透原理比较不同溶液浓度大小漏斗内烧杯内溶液浓度MN现象及结论a.若漏斗内液面上升,则M>N;b.若漏斗内液面不变,则M=N;c.若漏斗内液面下降,则M<N 二、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原理“半透膜”———细胞膜,“浓度差”———细胞质与外界溶液间的浓度差。(2)现象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吸水膨胀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失水皱缩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水分进出平衡{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以成熟植物细胞为例)(1)条件:具有中央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 (2)原理(3)现象①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植物细胞就发生质壁分离现象。②将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放入清水中,此时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清水,植物细胞就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渗透装置处于渗透平衡状态时,半透膜两侧浓度大小是否一定相等?提示:渗透装置处于渗透平衡状态时,水分子双向通过半透膜的速率相等,但半透膜两侧浓度大小不一定相等。若半透膜两侧溶液液面存在高度差,则半透膜两侧存在浓度差,且高度差越大,浓度差也越大,液面高的一侧溶液浓度高。考点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一般情况下)2.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1)内部因素———遗传因素(如载体的种类和数量)。(2)外部因素———物质的浓度、影响呼吸作用强度的因素(如氧气浓度、温度等)等。①物质浓度(在一定的范围内)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②O2浓度 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专题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3 ③温度3.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探究(1)探究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植株+培养液呼吸抑制剂对某离子吸收减弱或停止→主动运输不影响离子吸收→被动运输(2)探究是自由扩散还是协助扩散植株+培养液 蛋白酶 对某离子吸收减弱或停止→协助扩散不影响离子吸收→自由扩散 葡萄糖、氨基酸、Na+、K+进出细胞的运输方式相同吗?提示:在顺浓度梯度的情况下,葡萄糖、氨基酸等分子可以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在逆浓度梯度情况下,则以主动运输方式跨膜运输。如: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为协助扩散,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为主动运输。Na+进入神经细胞、K+运出神经细胞为协助扩散(离子通道),Na+运出神经细胞、K+进入神经细胞为主动运输(Na+-K+泵)。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P26一 渗透过程分析(生命观念)半透膜两侧液面高度变化的判断(1)半透膜两侧液面高度的变化①若半透膜的两侧,只有A侧有溶质,且溶质不能透过半透膜,则A侧液面升高。液面高度差稳定时,液面高的一侧溶液浓度高。②若半透膜的两侧,只有A侧有溶质,且溶质能透过半透膜,则A侧液面先升高后降低,最后膜两侧无高度差,两侧溶液无浓度差。③若半透膜两侧均有溶质,A侧溶质可以通过半透膜(如葡萄糖等),B侧溶质不能通过半透膜,则B侧液面升高。④若半透膜两侧均有溶质,且溶质均不能透过半透膜,则浓度高的一侧液面升高。⑤若半透膜两侧的溶液中均有多种溶质,且溶质均不能透过半透膜,则应将膜同侧溶液中多种溶质的浓度相加后再对比。若某种溶质能透过半透膜,则其对膜两侧液面高度无影响。(2)高度差的大小取决于浓度差的大小,浓度差越大,高度差越大。(3)浓度变化:在渗透系统中,溶质不能通过半透膜时,实验刚开始浓度大的一侧达到平衡后的浓度仍大于另一侧的。膜两侧有高度差,就有浓度差,且液面高的一侧溶液浓度高。如图所示,容器A中含0.02mol·L-1的蔗糖溶液和0.03mol·L-1的尿素溶液;容器B中含0.01mol·L-1的蔗糖溶液和0.05mol·L-1的尿素溶液。A、B间隔一层半透膜。第一种情况: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第二种情况:半透膜允许水分子和尿素分子通过。当达到动态平衡时,这两种情况下的液面高度情况分别是( )A.一样高;A高于BB.B高于A;不能确定C.B高于A;A高于BD.一样高;不能确定思路导引 引起膜两侧液面高度变化的因素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溶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分析作答→解析 第一种情况: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则A溶液中总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5mol·L-1,B溶液中总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6mol·L-1,B溶液的渗透压高于A的,故最终B液面高于A液面;第二种情况:半透膜允许水分子和尿素通过,那么最终半透膜两侧尿素浓度相等,但是A溶液中的蔗糖浓度大于B的,故最终A液面高于B。答案 C1-1 在中部装有半透膜(允许水、葡萄糖通过,不允许蔗糖通过)的U形管(如图)中进行的如下实验,结果不正确的是( )A.若a侧为细胞色素(一种红色蛋白质),b侧为清水,开始两边液面高度相同,一段时间后,a侧液面高B.若a侧为质量浓度为5%的蔗糖溶液,b侧为质量浓度为10%的蔗糖溶液,开始时两边液面高度相同,一段时间后,b侧液面高C.若a侧为质量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b侧为质量浓度为10%的蔗糖溶液,开始时两边液面高度相同,一段时间后,b侧液面高D.若a侧为质量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b侧为质量浓度4 5年高考3年模拟B版(教师用书)为10%的葡萄糖溶液,开始时两边液面高度相同,一段时间后,b侧液面高1-1答案 D a侧溶液浓度高,最终表现为吸水,一段时间后,a侧液面升高,A正确;若两侧均为蔗糖溶液,且a侧溶液浓度低,最终表现为失水,一段时间后,b侧液面高,B正确;因葡萄糖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故a侧溶液浓度较高,开始一段时间,a侧表现为吸水,液面升高,又因葡萄糖可以通过半透膜移向b侧,最终为b侧浓度高于a侧浓度,b侧吸水液面较高,C正确;两侧均为葡萄糖,虽浓度不同,但因葡萄糖可以通过半透膜,故一段时间后,两侧液面应等高,D错误。 1-2 (2019黑龙江哈尔滨师大附中期末,2)质量分数为0.9%的KCl溶液与人的血浆等渗,但将红细胞置入其中会破裂。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KCl破坏红细胞的细胞膜,导致红细胞破裂B.K+能进入红细胞,导致红细胞吸水膨胀破裂C.KCl能使红细胞中蛋白质变性,导致红细胞破裂D.红细胞在KCl溶液发生渗透失水,导致破裂1-2答案 B 0.9%的KCl溶液虽为血浆的等渗溶液,但红细胞吸收K+会导致细胞液浓度升高而吸水,进而使红细胞涨破,B正确。二 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判断(科学思维)1.依据被运输物质的分子大小、物质运输方向与浓度的关系、运输过程是否需要载体协助、是否消耗能量等判断。2.依据物质跨膜运输模型中的运输方式判断甲为主动运输;乙为自由扩散;丙、丁为协助扩散。3.依据物质运输曲线图判断(1)物质浓度影响曲线的分析①有饱和点的曲线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如图乙。②与横坐标因素成正比关系的曲线表示自由扩散,如图甲。(2)氧浓度影响曲线的分析①与氧浓度有关系的曲线表示主动运输,如图丁。②与氧浓度无关的曲线表示被动运输,如图丙。(2019重庆大学附中期末,8,1分)如图表示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图示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膜,则O2的运输方向是Ⅱ→Ⅰ或Ⅰ→Ⅱ,如果图示为肝细胞膜,则O2的运输方向为Ⅱ→Ⅰ B.胃蛋白酶原是一种外分泌蛋白,它自细胞排出的过程与图中b方向相反,但其他条件相同C.图中显示的细胞膜结构模型是流动镶嵌模型,其流动性主要体现在②能移动而与①③关系不大D.细胞间识别、免疫与①有关,细胞癌变后①含量减少思路导引 区分不同结构,找准物质运输路径识图析图↓依据物质运输条件确定物质运输方式分析判断解析 由①糖蛋白位置可知,Ⅰ是细胞外,Ⅱ是细胞内,若图示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膜,氧气的运输方向可以是Ⅱ→Ⅰ或Ⅰ→Ⅱ,但若为肝细胞膜,氧气的运输方向只有Ⅰ→Ⅱ,A错误;胃蛋白酶原是生物大分子,以胞吐方式排出细胞,与b方式不同,B错误;生物膜的流动性体现在②和大多数③能移动上,C错误;糖蛋白与细胞识别、免疫有关,细胞癌变后其含量减少,D正确。答案 D2-1 (2019辽宁六校协作体期末,11)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分子有机物需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B.水分子的跨膜运输速率与细胞内外溶液浓度的差值无关C.葡萄糖分子在顺浓度梯度下可以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D.大多数离子在逆浓度梯度下进入细胞内不需要消耗能量2-1答案 C 通常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胞吞才能进入细胞内,需要能量,但不需要载体,A错误;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顺浓度梯度运输,运输速率
本文标题:(课标Ⅱ卷)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师用书(PDF,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13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