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周口中英文学校2018-2019学年度高三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2016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选取100多个以家族血缘为纽带、立规范、建秩序的传统村落进行了拍摄记录。千百年来,忠孝勤俭廉、仁义礼智信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这些村落传承绵延。与这些村落千百年“传承绵延”密切相关的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根据材料关键信息“选取100多个以家族血缘为纽带系社群”可得出A项正确;分封制的对象除了同姓还有异姓的,故B项错误;C、D两项都是以地域为依据进行划分的,和血缘无关,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商周的政治制度是中国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在复习时把握一个“主体”、注意两个“角度”、理解三个“特点”。一个“主体”: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紧密结合构成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两个“角度”:一是纵向认识早期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二是横向与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比较,认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三个“特点”:一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二是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三是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2.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种社会大转型主要表现为-2-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B.从奴隶制到封建制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D.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答案】D【解析】【详解】注意材料中的“社会政治大转型”是从秦国开始,发自商鞅,指的是商鞅变法中的依军功授爵,废除了贵族的世袭制度。汉初刘邦为了巩固其封建统治而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郡国并行制最终导致了王国问题的产生,王国问题最终解决于汉武帝,中国古代的贵族政治最终被官僚政治所代替。故选择D。A项是土地所有制的变化,不属于社会政治的范畴,故排除A。战国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井田制,井田制彻底被废除,封建制度确立,所以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转变是以商鞅变法为标志的,故B不符合题意,排除B。C属于思想领域,不属于社会政治的范畴,故排除C。【点睛】本题考查了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生必须有清晰的理解才能答题。3.唐朝时形成了“父教其子,子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严文墨焉”的社会风尚,它的形成它的形成主要得益于A.社会经济的繁荣B.学校体系的完备C.文学艺术的昌盛D.科举制度的推行【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信息说明唐朝时期形成了家庭内浓厚的教育氛围,男子也以文墨差为耻。隋朝开始实行的科举制在唐朝得到了发展,并成为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因而促进了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选择D。A项属于间接原因,不符合题目“直接得益于”的要求,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学校教育体系完善的信息,排除B;C项是文化教育繁荣的影响,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4.冯金朋在《公民社会的起源:希腊城邦制度》一书中说:“在他们看来,抽签的整个过程,神都在显示着他的作用,抽签的结果是神意的表达,他们必须执行。古希腊人对神意怀有敬畏之心,所以,抽签方法被雅典人广泛地应用到了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城邦公职人-3-员的选任上面。”这表明A.中世纪神权思想占统治地位B.抽签为公民参政提供了均等机会C.城邦公职向全体平民开放D.抽签带有强烈的寡头政治色彩【答案】B【解析】本题强调的是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这一做法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B正确。A不符合题意的中心思想;C项“全体平民”说法错误;抽签是带有民主色彩而非寡头政治色彩,排除D。5.罗马帝国时期,活着的皇帝从来不被神化,而总是被看作是一个人.尽管他在法律上居于最高地位。因此如果他随其所好地提出新的法律规范的话,一旦作出决定,他自己也受其支配。这表明罗马帝国时期A.皇权神圣不可侵犯B.民主政治得以完善C.公民反对宗教迷信D.皇权受到法律制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虽然法律上规定罗马皇帝居于最高地位,但皇帝自己要服从自己制定的法律规范,可见皇权受到法律的约束,D项正确;A项背离材料主题,不选;B项表述缺乏依据;活着的皇帝不被神化并不意味着公民反对宗教迷信,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6.1875年,议会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法国为共和政体。宪法规定总统A.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B.是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C.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D.由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担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5年,议会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法国为共和政体。宪法规定总统由-4-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所以答案选C。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名师点睛】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相同点: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体现分权、制衡原则。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不同点:项目德国君主立宪制法国共和制国家元首国王总统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世袭议会选举国家元首的任期终身制任期制国家元首有无实权有有政府首脑首相总统政府产生方式皇帝任命议会产生政府与议会关系政府不对议会负责对议会负责国家的权力中心是谁皇帝议会7.德国宰相俾斯麦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是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得益于美国。”《德意志帝国宪法》对英国立宪制度的参照主要体现在-5-A.皇帝权力受到制约B.实行联邦制C.设立责任内阁D.议会拥有立法权【答案】D【解析】【详解】题干中“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强调的是议会具有立法权,而《德意志帝国宪法》主要参照的是议会具有立法权,但是在德意志议会却不是国家的权力中心,D符合题意;德国皇帝是权力中心,故A不符合德国,排除A。英国不实行联邦制,B不符合英国,故排除B。德国没有设立责任内阁制,C不符合德国,故排除C。8.他们捣毁偶像及儒、释、道三教的庙宇;他们的首条道德准则即为敬畏上帝、耶稣与天王,第二条便是‘孝顺父母’。太平天国标榜平等,但其内部却是尊卑有别、上下森然。”这反映了太平天国A.反对封建礼教的决心与勇气B.具有了近代民主平等意识C.是农民阶层学习西方的救国探索D.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太平天国运动,题眼是“尊卑有别、上下森然”。由“孝顺父母”“尊卑有别、上下森然”可知,中国传统特点鲜明,故D项正确。9.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侵略权益,其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①协定关税②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③片面最惠国待遇④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A.①④③②B.①②④③C.①④②③-6-D.①③②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①协定关税出现在1842年的《南京条约》,②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是在1895年的《马关条约》中取得的,③片面最惠国待遇是在《南京条约》附件中的取得的,④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是在1901年的《辛丑条约》中取得的,所以答案选择D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列强侵华10.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这一规定反映出当时A.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B.人民政协已成为统一战线组织C.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彻底完成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建立起来【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结合“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等信息可知新中国的国体还处于民主革命后期和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建立,而据所学可知《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人民政协代行了全国人大的职权,故A项正确;人民政协成为人民统一战线是1954年人大会议召开以后,故B项;中国民主革命任务彻底完成的重要标志是建国后的土地改革,故C项排除;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建立起来指的是三大改造,故D项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人民政协11.“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重庆),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蒋中正。”下列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A.蒋介石希望建立国共联合政府B.当时抗日战争已经胜利C.和平民主成为民心所向D.蒋介石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答案】A-7-【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及分析判断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而不是希望建立国共联合政府,在战争准备尚未充分,以及和平的压力下,才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故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重庆谈判12.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答案】D【解析】由“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可知这些地理名称的变化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D正确;A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点睛: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民族政策,解题的关键是对“归绥、迪化等少数民族名称与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的理解,结合新中国的民族政策解答即可。13.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A.《多样性的政治文明》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C.《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8-【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第一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第二幅图反映的是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第三幅图反映的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反映了政治文明的的多样性,因此选C。考点:中西方历史·中西方的政治制度·多样性的政治文明【名师点睛】复习中外政治制度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重点问题:古希腊民主形成的条件及历史意义;古罗马法制的演变及影响;比较中西方早期政治差异及原因;比较英、法、美、德四国政体,概括各自特点,并作出客观评价;思考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确立、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启示。14.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极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最重要的补偿是A.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B.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C.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D.赢得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尊重【答案】B【解析】【详解】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排除A;抗日战争并未壮大社会主义的力量,排除C;中国从甲午战争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华民族不断觉醒,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故选B。D中“普遍”太绝对,排除。15.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9-A.外国对苏联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B.二战时期苏联的经济建设并未停止C.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D.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没有反映外国对苏联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故A错误。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转折点。根据“又是”一词,可断定此事发生在二战后,而苏联早在二战前便通过两次五年计划完成了工业化,故D错误。漫画涉及的时间是二战后,且苏联的第三个五年计划(1938-1942年)由于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而中断,没能最后完成,故B错误。根据漫画中的“水力发电站”“开始建筑”可知遏制苏联经济发展的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故C正确。16.朝鲜战争期间,苏联空军先后出动了12个空军师,直接与美国空军空战1872次,共击落1097架美国飞机;派出高射炮兵进入朝鲜作战,共击落21
本文标题: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24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