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说:“吾人今日可依据之材料,仅为当时所遗存最小之一部,欲借此残余断片,以窥测其全部结构,必须备艺术家欣赏古代绘画雕刻之眼光及精神……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下表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对这段话的理解最恰当的是A.历史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尽可能占有史料B.历史学家研究历史时必须像艺术家一样C.历史研究和认识应建立在想象和推理上D.研究者应在适当的历史情境中进行评价【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研究。分析材料可知,作者认为研究历史应该“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即设身处地,将历史人物及其学说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评价。分析选项,D符合题意,所以应选D。A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历史学家研究历史时要史论结合,尊重历史,具有严谨性,排除B;历史研究和认识应建立在史实和推理上,排除C。考点:史学理论和常识·史学研究·研究方法2.对于“焚书坑儒”事件,唐代司空图曾写道:“秦儒既坑,厥祀随覆。天复儒仇,儒祀而家。秦坑儒耶?儒坑秦耶?”明朝李贽却说:“(李斯建议焚书)大是英雄之言……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司空图和李贽的观点相互矛盾,故均不可信B.司空图的生活时代更加接近于秦朝,故可信C.历史的真相是多元的,对历史人物不必苛求D.历史评价具有差异性,这是正常的历史现象【答案】D【解析】-2-试题分析:司空图和李贽对秦朝焚书坑儒持有不同的观点,但二者分析皆有一定的道理,若说二者言论皆不可信,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排除;以朝代的远近来判断说法是否真实可信,这是错误的,我们应对言论本身作出判断,故B项排除;历史真相具有多元性这一说法不够准确,秦朝焚书坑儒事件确实是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一次打击,是对古代知识分子的摧残,故C项排除;司空图和李贽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朝代中,拥有不同的生活环境,二者在思考问题的角度上难免具有差异性,这也是正常的,但而者评价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故D项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焚书坑儒【名师点晴】李贽的离经叛道:(1)历史背景:①政治: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吏治腐败,奸佞当道。②经济:生产力发展③思想:把孔子奉为神圣。④个人:李贽任职期间,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不愿与他们同流。(2)主张:第一,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第二,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首先他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现象,追求平等、个性。第三,批判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思想,强调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认为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动去谈仁义道德,主张人应该享受正当的私欲。(3)影响: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4)思想评价:李贽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带有民主色彩。3.有学者认为“在中华文明史上,唐代之所以朝气蓬勃、富有生机,主要是它既善继承、又能够兼收并蓄。”能印证此观点的言论是A.“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B.“示存异方之教。”C.“突厥世为盗寇,百姓之仇也。”-3-D.“自古皆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答案】B【解析】【详解】唐代之所以朝气蓬勃、富有生机,主要是它既善继承又能够兼收并蓄主张对外来文化持宽容态度,与题意相符,故B正确;噶尔丹制造分裂,公然向康熙帝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意欲分庭抗礼,反映民族分裂势力威胁国家统一,排除A;“突厥世为盗寇,姓之仇也。反映突厥骚扰边疆,造成百姓之苦,排除C,“自古皆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体现唐太宗以德服人、怀柔羁縻、华夷平等的民族政策,但不符合题意,排除D。4.康熙帝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下列关于康熙帝在位期间的举措说法正确的是①重建故宫太和殿②启用施琅收复台湾③扩建布达拉宫④御驾亲征平定三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康熙皇帝在位时的措施。结合所学可知,康熙三十四年,重建故宫太和殿,①项正确;康熙二十二年,康熙启用施琅成功收复台湾,②项正确;康熙二十九年,康熙皇帝特别派出了114名汉族能工巧匠,以及尼泊尔工匠191人参与布达拉宫的扩建,③项正确;康熙平定三藩时并未御驾亲征,④项错误。因此符合题意的正确项为①②③,A选项正确。B、C、D选项不符合上述分析,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5.谈及道德,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亚里士多德则说:“遵照道德准则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A.孔子强调统治者有“德”则四夷宾服B.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基于个人价值-4-C.对道德的不同理解孕育着东西文化的冲突D.对道德的不同理解扎根于不同的社会土壤【答案】D【解析】材料对道德的理解并非文化冲突,而是扎根于不同的社会土壤,排除C,选D;孔子强调统治者有“德”则社会和谐,排除A;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基于社会价值,排除B。6.《独立宣言》声明:“政府从被统治者的同意获得公正的权力”,“任何政府一旦破坏这些目的,人民即有权变革或废除它,并且建立新的政府,根据这些原则奠定它的基础,并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人民的安全和幸福的方式组织它的权力”。以下是关于这段表述的评论,其中恰当的是①体现社会契约论的思想②承认国家主权属于人民③这是北美人民赢得独立斗争的标志④表明北美人民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料节选自北美的《独立宣言》,从节选内容来看,它体现了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论的主张,所以①②④三项正确,而③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独立宣言》的发表时,美国独立战争刚刚打响,并未胜利。考点:美国独立战争点评:美国独立战争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是影响世界最为深远的三次大革命,尽管三次革命的形式有重大差别,但就去性质而言则是资产阶级革命,他们对推动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和启蒙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平时学习中应该加以对比和总结。7.拿破仑的一生就是一部战争的传奇史书。下列对图中所示战役的表述对应正确的是-5-A.①—法军牺牲局部利益,集中优势兵力,对敌实施决定性打击B.②—拿破仑果断地将暴乱平息于炮火之中,成为共和国救星C.③—各附庸国及诸小邦趁机摆脱法国控制,法军陷入四面楚歌D.④—英军开始支持不住,后盼来援兵,法军战场形势急转直下【答案】A【解析】【详解】A项描述的是奥斯特里茨战役,地点在①,故A正确。B项描述的是镇压保王党叛乱,地点在巴黎,而②是在土伦,排除;C项描述的莱比锡战役,地点在④,排除;D项描述的是滑铁卢战役,地点在③,排除。【点睛】本题考查拿破仑的生平,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平时要注意对历史图册的运用。8.“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马克思的上述论述可能出现在哪部著作中A.《神圣家族》B.《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C.《德意志意识形态》D.《共产党宣言》【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马克思阐发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这是唯物史-6-观的基本观点。《神圣家族》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主观唯心主义和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不符合题意,排除A;《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是探讨人类解放具体途径问题的论文,不符合题意,排除B;《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故选C;《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全文贯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排除D。9.莱比锡是德国东部的一个城市,以下历史活动与其直接相关的有①第一张《火星报》的出版②“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的创立③《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首次发表④拿破仑与第六次反法联盟的大会战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第一张《火星报》在莱比锡出版,故①符合史实;“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的创立是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故②不符合史实;《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首次发表是在德国的莱比锡,拿破仑与第六次反法联盟的大会战是在莱比锡,故③④符合史实。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ABC不完全正确,故排除。10.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和建设过程中,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出了适合国情的重要思想经验。下列各项不属于此范畴的是A.用和平赎买方式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B.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C.1953年,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D.提出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7-【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用和平赎买的方式改造资本主义工商属于新中国成立以后三大改造的措施特点,体现材料的意思,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革命时期的探索表现,不符合材料中的社会主义确立和建设的特征,故选B。过渡时期总路线是社会主义确立和建设中的探索,排除C。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也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探索,排除D。11.读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马斯顿荒原战役全歼王军主力B.克伦威尔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C.英军在约克镇投降,战争结束D.牛顿在牛津提出微积分的算法【答案】B【解析】【详解】A是1644年,排除。据图示形势图和文字信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可以看出反映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即1949年到1952年克伦威尔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故B正确。1781年,英军在约克镇向华盛顿投降,标志着独立战争的结束,排除C。牛顿在1667年就手稿完成微积分发明的《流数法》,不符合图示,排除D。-8-12.2019年既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逝世100周年,也是京张铁路全线通车110周年。詹天佑对中国铁路发展所做的重要贡献有①设计京张铁路的“人”字形路线②收回中国在中东铁路的管理权利③用新式气压沉箱法建造19世纪末中国最长铁路大桥④用直井施工法解决隧道施工困难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在修建京张铁路过程中,詹天佑设计京张铁路的“人”字形路线,用直井施工法解决隧道施工困难,故①④符合;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力收回中国在中东铁路的管理权利,排除②;在修建滦河大桥时詹天佑运用了新式气压沉箱法建造桥墩,成功建成了19世纪末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故③符合。故①③④符合,排除ABC,选D。13.定律是客观规律的统称,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中,可以公式表达。下列公式中可解读人类社会中的某一规律现象的是A.F=ma(m是物体质量,a是速度)B.E=mc2(m是质量,c是光速)C.m'=m/v(m为价值,V是资本)D.F=Gm1m2/r2(m是物体,r是距离)【答案】C【解析】【详解】m'=m/v是剩余价值率的公式,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公认的秘密,故C正确;F=ma是牛顿第二定律在低速情况下的表示,E=mc2质能方程即描述质量与能量之间的当量关系的方程,F=Gm1m2/r2是万有引力公式,ABD不能解读人类社会中的规律现象,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可解读人类社会中的某一规律现象”,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分析各选项即可。-9-14.“引力就是有质量的物体把它周围的时空压弯了,而弯曲的时空又对其运动的物体产生了引力的效果,时空弯曲就是引力之源。”这一观点可能发布于A.《自然哲学
本文标题: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27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