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31讲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资产阶级革命(政治前提)(1)背景①资本主义发展受到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的阻碍。②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扩大自身政治权利。(2)过程①爆发: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胜利后议会处死国王查理一世。②复辟:查理二世和詹姆士二世倒行逆施,尽失人心。③结束:1688年玛丽和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史称“光荣革命”。(3)影响“光荣革命”结束了王权专制的局面,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了政权,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2.过程(渐进的民主改革)(1)初步形成:《权利法案》的颁布(立法权由国王向议会转移)颁布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主要内容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等权力。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王权,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影响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标志着英国实现了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2)基本形成:责任制内阁的确立(行政权由国王向内阁转移)①形成过程光荣革命后,国王经常召开秘密会议,称为内阁会议。1721年,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责任制内阁开始形成。②权力职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首相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2③主要影响:资产阶级议会政党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3)不断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议会主导权由大资产阶级向工业资产阶级转移)3.意义(妥协的艺术,深远的影响)(1)政治:维护了政局的稳定。《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长期以来议会与国王的斗争趋于缓和,政局渐趋稳定,为英国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2)经济: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17、18世纪英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知识产权,拓展海外市场,保护英国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3)对外:加紧了殖民扩张。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后,在资产阶级的推动下,英国加紧了对世界殖民霸权的争夺,18世纪下半叶取得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4)文化:推动了文化的繁荣。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推动文化的繁荣,出现了雪莱、拜伦等浪漫主义文学大师,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达尔文提出进化论。(5)世界:为世界许多国家树立了民主政治的楷模,君主立宪制成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形式。教材补缺英国的文官制度19世纪英国进行文官任用制度改革。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的官吏任用存在严重混乱和舞弊现象。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反映工业资产阶级要求的自由主义者极力主张对官吏的任免制度进行改革。1870年6月,以枢密院名义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命令,规定以公开竞争考试来录用文官。从此建立了公开竞争考试的原则。后来经过不断的补充修正,使文官任用制度逐渐完备起来。文官制度的改革,提高了政府官员的素质,保证了一定的效率;文官不随内阁更迭而更换,有利于政策的连续性和政局的稳定,也有利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选修4)1.主要活动(1)初露锋芒:早期反王权思想形成;初期议会活动。(2)铁骑军统帅:两次结束内战;处死查理一世;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远征爱尔兰,颁布《航海条例》,打败荷兰。(3)“护国主”与护国政体:军事独裁的开始;就任世袭护国主。2.评价3(1)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共和国成立前的克伦威尔应基本肯定,后期应基本否定。(2)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一阶段,击溃王军主力,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制,贡献突出;共和国成立后,逐渐走向反动,远征爱尔兰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3)镇压民主派运动,发动一系列的商业战争,激化了社会矛盾。二、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1.背景(1)1781年,美国打败英国殖民军队。两年后,英国承认美国独立。(2)美国实行邦联体制,各州权力很大,导致商品流通不畅,社会动荡加剧。(3)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为1787年宪法提供了理论依据。2.确立:1787年宪法(1)联邦制度①职权: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有一定的自治权。②特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2)共和制度①权力职责权力行使者职责权力立法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行政总统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行政大权,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有权任命政府高级官员司法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②特点:体现了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的特点。(3)评价①从政治制度的发展看宪法使美国率先确立了联邦制、三权分立制和民主共和制。联邦制赋予了中央政府强有力的权力,巩固了国家统一;三权分立体制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保障资产阶级民主;民主共和制从制度上根本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这些对后来的资本主义国家起了示范作用。②从对美国发展的影响看4宪法调整了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南方与北方的矛盾,使美国在政治上获得了长期稳定的发展;一系列治国原则的确立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为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③从历史局限性看它承认黑人奴隶制,留下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的烙印;印第安人、黑人奴隶和妇女的选举权被剥夺(经后来修正,得以恢复)。教材补缺制宪会议上的权力之争制宪会议上存在大州和小州、北方州和南方州之间的权力斗争。大州和小州之间的斗争主要集中在国会代表的比例分配上。南方州和北方州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南方种植园主和北方资产阶级的利益冲突。南方州和北方州的斗争还表现在关税和奴隶贸易这两个问题上,南方州反对国会有征收关税的权力;北方州要求禁止输入奴隶,对此南方州以退出联邦相威胁。3.发展巩固:两党制美国政体确立后,南北方原有的矛盾并未化解,且日益上升为对政治制度的最终形式和对国体的认可的矛盾。伴随着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的告终和两党制的形成和完善,资产阶级政权得以巩固,民主政治有所发展。对两党制的认识如下表所示:历程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对峙格局最终形成1860年以后,共和党和民主党交替执政的局面持续至今特点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实质都是资产阶级政党,只是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影响两党控制了国会,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美国国父华盛顿(选修4)1.主要事迹(1)领导独立:参加第一届大陆会议,在第二届大陆会议上组建大陆军并任大陆军总司令;1776年宣布独立;1783年,英国被迫正式承认美国独立。(2)开国立制:主持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任第一届美国总统。(3)确立国策:制定了许多开创性的政策;不当终身总统。2.评价5(1)是美国开国元勋,在独立战争期间,身为大陆军总司令,功绩卓著。(2)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为美国民主制度的建设做出重大贡献。(3)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两届总统期满后,坚决不再连任;为以后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树立了范例。(4)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赢得美国人民的衷心拥护。考点一英国君主立宪制1.代议制代议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现代国家大都实行代议制。2.君主立宪制英国君主立宪制也叫“有限君主制”,是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指君主权力受宪法制约的君主制,英国代议制的形式是君主立宪制。3.责任制内阁责任制内阁是资本主义国家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议会内阁制。责任制内阁以议会(国会)为权力核心,行政系统受议会的节制,行政权与立法权合一,政府(内阁)则对议会负责。1.“光荣革命”的历史定位(1)从形式上看,“光荣革命”是一场宫廷政变;从本质上看,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封建贵族妥协的产物。“光荣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实现了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愿望,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2)“光荣革命”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但不是其确立的标志,《权利法案》的颁布使国王的权力受到了法律的制约,成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针对练1对于“光荣革命”,有人认为它是一次划时代的革命,建立了一种新型君主制,也有人认为是一次微不足道的宫廷政变,还有人认为它是荷兰执政为篡夺英国王位而策划的一次政治阴谋。对“光荣革命”认识分歧的焦点在于它是否()6A.实现了不同政治势力之间的妥协B.造成了英国政治制度的根本变化C.保持了英国独立自主的国家地位D.推翻了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答案B解析1688年“光荣革命”后,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奠定了国王“统而不治”的宪政基础,国家权力由君主逐渐转移到议会,开启了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历史,故B项正确。2.英国代议制演变过程的特点及趋势(1)特点①连续性:近代英国的主要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几乎都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国的内阁到责任内阁制,都体现了连续性特点。②渐进性:英国政治制度发展变化是渐进式的。英国君主立宪制在17世纪末形成,以后逐渐发展完善,实现了全面的民主化。③创新性:如内阁本是国王召集的咨询行政机构,“光荣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分减弱,内阁逐渐独立行事,于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责任制内阁。(2)趋势①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国王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②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3.英国责任制内阁的组织结构(1)国王:英国国王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王形式上任命内阁,但内阁不对国王负责,只是形式上向国王汇报。(2)内阁首相:由议会多数派领袖担任,是内阁(政府)的首脑,有权提名内阁成员,组织内阁和任免所有政府高级官员,主持内阁会议,总揽行政大权、各项重大政策的决策权,有权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举行议会大选,同时,他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因此首相实际上掌握国家大权,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3)议会: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拥有立法权、组织和监督政府的权力。(4)内阁:掌握行政大权,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7务集体负责,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唯物史观——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代议制的发展完善相互推动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业资产阶级兴起,推动了1832年的议会改革,议会主导权由大资产阶级向工业资产阶级转移,英国代议制不断完善。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完善,维护了政局的稳定,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考点二美国的民主共和制1.邦联指若干独立的国家为军事、外交或贸易等方面的利益而组成的联合体,实际上不是一个主权国家;各成员国拥有完全独立的主权。代表:独立后不久的美国、英联邦、独联体。针对练2(2018·肇庆二模,33)1786年,美国国会建议,它将有权控制国内外贸易、自行规定并征收税款、惩罚欠款不缴的州,各州必须向国会选派议员,对公然反抗国会管辖权的州可以使用武力以外的所有强制手段。这表明美国()A.意识到邦联制的弊端B.不断完善联邦制政体C.改变了中央的软弱无力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答案A解析美国独立后实行松散的邦联制,邦联政府没有什么权力,1786年美国还没制定宪法,美国仍实行邦联制,故B、C、D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美国已经意识到邦联制的弊端,故A项正确。2.联邦是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其成员(国、州、邦)加入联邦后不再享有完全的主权,但保留一些管理内部事务的权力。代表:美国、俄罗斯。3.民主共和制民主共和是组合概念。民主即主权在民,一般由公民选出的代表掌握国家政权,即代议制民主。共和形式上包括全体公民在内(与贵族共和制的区别),最高国家权力由多人执掌和行使,8权力执掌者由选举产生,任期限定。按照议会、政府首脑和国家元首的关系,可以分为议会共和制和总统共和制。1.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与协调的矛盾(1)体现的原则①联邦制原则:美国1787年宪法规
本文标题:(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前奏 第31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28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