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家风家训对人的影响第1章:家庭风格和家庭指导概述家风家训概述录????????????????22、古代家训简介?????????????????53、家风故事:(1)孔府家风故事三则?????????????8(2)杨震:清白家风传千古????????????94、中国古代名人家训十则?????????????115、家训格言精选?????????????????136、世界十大顶尖家族家训?????????????16-1-家风家训专题讲座家风家训概述一、什么是家风家训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又可以称为门风。家风的说法古已有之,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体系中传统的教育子女的方式。大致包括三方面内容:传承价值观、与价值观相关的伦理观、道德观以及实现这些价值观的基本方法与规矩。如著名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讲究耕读为本、诗礼传家,便是中国过去不少家庭的最基本的家风。家风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它是思想、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精神、情趣及其他心理因素等多种成分的综合体。如语言环境、情感环境、人际环境、道德环境。它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通过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家训与家规是家风的载体,也是形成家风的基础。两者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家规是行为规范,用以教育规范家庭成员及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和国法对应。家训则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是训条。家规和家训的关系有点像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家规好比家族中的法条,家训则是家族中的道德教条。二、家训的历史作用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需要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可见,在法制不健全时代,他们发挥了重要的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特别重视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围绕家和家族产生了家谱、家训、家教、家学、家风,甚至?家政?。近读古籍,看到宋朝名臣包拯(谥号孝肃)的家训,可谓言简意赅,如明镜悬梁,读来颇受启迪。包拯家训正文仅37字:?后世子孙仕宦,有-2-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其下押字又14:?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意思是说:?后代子孙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贪污罪的人,都不许回归老家;死了以后,也不允许葬在家族祖坟之中。如不顺从我的心意,就不是我的子孙后代。?在家训后落款时又写道:?嘱告包珙把上面一段文字刻在石块上,把刻石竖立在堂屋东面的墙壁旁,用来晓喻包家后代子孙。?包拯在宋仁宗庆历年间作过监察御史,公正廉洁、执法不阿,民间有?青天?之誉。这则家训前后51字,字字铿锵,殷殷可鉴。包拯的家训不仅是他光彩人格和凛然正气的体现,而且也给后人留下判断忠与奸、孝与逆的一个根本标尺,即是否克己守法,是否清正廉洁,这不仅对子孙,亦对后世官吏有垂范警示之鉴。家风既然如此重要,家教、家训文本就应运而生。从汉代到明清,以《孔子家语》、《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等为代表的家教、家训作品一直流传至今。其中《颜氏家训》因其立意高远、内容广博、笔法生动、寓理于情而影响更为深远。明代著名的启蒙教育家王三聘称?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可谓实至名归。《颜氏家训》成书于隋朝,为颜之推所作。他写作《颜氏家训》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子孙恪守道德、传承礼仪、修养学识,保持其门风、传承其家学,故而书中不仅涉及立身处世之道,而且还对当时的社会风俗、文学、经学、史学与音韵训诂之学等多有介绍,可称是一部家教的百科全书。颜氏后人没有辜负先祖的教诲,他们多以其突出的品德与才学流芳百世,著名者就有唐代的学者颜师古、书法家颜勤礼与颜真卿,其中尤以颜真卿为最。家训之所以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其较为常见者,大致包括了以下内容:一是注重家法、国法;二是和睦宗族、乡里;三是孝顺父母、敬长辈;四是合乎礼教、正名分;五是祖宗祭祀、墓祭程序;六是修身齐家。此外,提倡什么和禁止什么,也是族规家法中的重要内容,如:?节俭当崇?、?邪巫当禁?等。三、建设优秀家风家训的现实意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文明进步关系到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自古以来,?家和万事兴?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党风端。优秀的家风家训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3-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对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文明进步,发挥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家风、家训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微观载体,以一种无言的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对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直接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深情地吟诵了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这首诗生动表达了中国人民深厚的家庭情结,并深刻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应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风的形成,无关贫富,只关德行,家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影响着社会之风。从家风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是具体行动,一个是精神层面,逐渐升华。家风是社会的产物,与时俱进,历史的变革,或早或迟,总会赋予家风、家规、家训以新的意蕴,除旧布新。时下,引领崇德向善、奋发向上的时代风尚,顺理成章地成为家风家训的重要内涵。建设家风家训能够健强个体的心理和精神。在多变多样的社会生活中,人的心理和精神往往会产生困顿、迷惑,此刻如果你想起父母讲的一两句有哲理的话,就会感到安然妥帖,就会克服心理和精神障碍。国学名家汤用彤、汤一介父子的家风祖训是:?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素位而行、随适而安。?这一家训帮助汤用彤、汤一介渡过了一生中的很多难关,足见家风家训在个人安身立命中的重要作用。这也给我们在个人成长中重视家风家训教育提供了重要启示。建设家风家训能够更好地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长期以来我们偏重于对青少年的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又偏重于学生的智育,使教育偏离了本义。重视家风家训教育,发挥家庭在培养人的文明素质、道德素质中的作用,可以弥补目前的教育偏差。中华文化向来重视家和家文化,家文化、家风、家教对人的教育作用很大。直篇二:探究家风对青少年家庭立德树人的影响龙源期刊网.cn探究家风对青少年家庭立德树人的影响作者:纪浪子来源:《速读·下旬》2015年第05期摘要:家庭德育不能靠说大话、讲道理,身教比言教重要,现在的家庭没有时间定家规,但家规也还是有的,是靠家长做出来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为人父母一定要增加伦理道德的自觉性,孩子打架,如果父母因为现在是竞争社会,鼓励孩子去打回来,恐怕小事也会酿成大祸。现代德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企事业单位等通力协作和社会成人、行政官员、公众人物在社会教化中起示范作用。关键词:家风家庭;立德树人家风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风格、作风和传统,包括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行为准则,它犹如一种磁场会被人们深深地感受到,促使人发自内心地服从和遵守一种被认同的准则;家风还包含着我们常说的家范,家范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表现为人们处理各种关系的为人处事的准则。家风是由家庭成员的态度、行为及舆论营造的,家庭日常生活中,成年人处理日常生活中各种关系的态度和行为中,处处表现着家风的特点: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舆论营造良好的家风,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不正确的舆论营造不良的家风。以此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这是本文所要加以探讨的问题。一、家风与立德树人的关系家庭让一个人生命得以滋养,安全得以维护,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灵魂与精神得以安顿的精神家园。人的成长不仅在肉体上需要有父母的养育,在精神和上也需要父母的养育。“养不教,父之过”“孟母三迁”是孟子母亲为了对孟子进行正确的道德教育,而多次选择适于居住与教育的环境;“岳母刺字”则是岳飞母亲直接以刺字在身的形式教导岳飞要精忠报国。家庭自古以来就是德育的重要主体。虽然自上古社会就有“庠、序、校”等地方教学机构与“学”之国之教育机构,但实际上能受这种教育的人毕竟是少数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受教育的场所还多是在家庭。家庭教育虽也不乏知识教育的功能,但其主要任务是德育,既通过家风、家规、家训、家教来立德树人,使本家子弟成为道德高尚、知书达理之人,而这种身修之人才会寄望其齐家、治国、平天下。二、家风与德育功能之异同家风就是家族的精神文化传统,它具有代代相传的特性,一旦形成,对人和家族的影响很大。说到现代家风,新华出版社曾经出版一本书,名叫《家风》,书中记录了董必武、陈云、李先念、彭真、万里等八位老一代革命家的家风和孝道亲情。该书出版首发式时,出版社邀请篇三:历代名人的家风家训读后感《动机与人格》读后感为人所熟知的马斯洛的需求与层次理论,影响着人格的塑造。对于人格塑造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来自家庭的影响。一直对历史有着特殊好感的我,在这本书中寻找到了久违的感动。书中或熟悉或陌生的历史名人,他们的自身做为或者对后人的训导,也在有形无形的影响着我们。从为人之道、做官之道、求学之道、处世之道四个方面来分析家庭家风。先谈一谈为人方面。“做一个好人”,这是明末江南才子高攀龙的家训。对他而言,“好人”的定义应该是在朝堂上刚正不阿的气节,虽然这导致他后来坚拒不从黑暗势力,被迫沉塘而死,但这份气节让他的儿子高愈学到了与父亲相同的为人之道,以及潜心学术而习得了一身的学识,这些品质使他获得了康熙皇帝的重用。对于我们而言,做一个好人,不仅是指要道德品质高尚,更是在不断培养和学习中提升的情商,能够成为一个惠己又利人这样“双赢”的人才更重要。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出教育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以前看到微博上的一个问题: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还不是要回到一个平凡的城市,打一份平凡的工,嫁做人妇相夫教子,何必这么折腾呢?其实,就算是最后难免归于平凡,但那时却是看尽繁花盛开又落尽、洗尽自己一身铅华后的淡然心态。就算是同样的工作,却有不同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同的素养。同为三国时期的君主,刘备和曹操在教育和培养后代方面的重视程度截然不同,导致了两个国家不同的命运。刘备因前半生颠沛流离、命途跌宕,有了儿子之后更是忙碌于国家的内忧外患,无暇顾及刘禅的教育和成长问题。临终前托孤给了“亚父”诸葛亮,孔明一篇使闻之者潸然泪下的《出师表》,万分告诫刘禅“亲贤臣,远小人”。然而孔明去世后,不仅有了乐不思蜀,刘禅更是将他的话当成耳边风,“亲小人,远贤臣”,还在魏军攻入时草草投降,后世公论,便是庸主一个。相反,曹操十分重视教育,在忙于征战之际也将儿子们自幼带在身边,出入军中,而他自己也是一代文豪,不用说曹丕、曹植的文武双全,更有曹冲那样的神童了。由此可见,父母果然是孩子最早的、也是最有塑造作用的老师。在年龄进入20岁以后,我就经常思考教育后代方面的一些问题。因为我自己身上就有很多遗憾,比如时常后悔为何小时候没有去学习绘画,为什么没能养成从小就写日记的习惯,甚至是为何没能将从小学习的舞蹈坚持下来、保持身材?因而就总想着以后在对子女的教育上,一定要培养他/她全方面的爱好。记得心理学老师曾经说过,只要你想,就可以把一个婴儿培养成任何你希望的样子。而这之后,我也能够理解为什么父母总是让我完成一些或许我并不感兴趣的事情,也许是在弥补他们身上所
本文标题:家风家训对人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37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