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我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故B正确。土地和五谷不能说明非常重视祭祀,故A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农业与土地的关系,故C排除。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是自给自足、精耕细作,材料未涉及,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特点2.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A.铁农具B.牛耕C.曲辕犁D.筒车【答案】B【解析】2【详解】根据材料“农用动力”并结合所学可知,牛耕的出现是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故B项正确;AC项是生产工具的改进,与农用动力无关,排除;D项是灌溉工具,与农用动力无关,排除。【点睛】“农用动力”是关键信息。3.西周晚期的一些青铜器的铭文中出现土地交换和土地买卖的记录,甚至还列出了在场作证的王室官员的名字,以作凭据。这说明了西周晚期A.土地出现私有化的趋势B.宗法分封制严重破坏C.青铜铸造工艺日渐成熟D.井田制得到发展和完善【答案】A【解析】【详解】从题目材料“西周晚期”“出现土地交换和土地买卖的记录”可知,西周晚期出现土地私有化现象,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土地私有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对井田制的破坏,而不是完善。且材料并没有涉及到宗法制的信息。故BD项错误。题目材料未体现青铜铸造工艺,故C项错误。所以选A。4.西汉《氾胜之书》记载了“强土弱之”、“弱土强之”的办法:过于坚硬的土壤(强土),可以在开春时犁过,然后再耙,等上面草长起来,再翻一遍,下过小雨之后,又再犁过,使土里不见硬块为止。据古农书上说:“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这主要说明当时()A.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B.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C.农业科学体系已经形成D.小农生产的优越性明显【答案】B【解析】材料中“耙土”“再翻一遍”“又再犁过,使土里不见硬块为止”说明对于土地进行精耕细作,B正确;材料主旨信息是精耕细作,不是耕作方式,A错误;C中科学体现显然不符合古代农业特点;D中优越性不符合材料主旨。35.唐代开元钱币纠正了隋五蛛偏轻的缺点,恢复到西汉五蛛钱的标准重量。政府逐步增设钱炉,打一大铸钱的数量,至玄宗天宝年间,钱炉打一充至99座,每岁铸钱三十二万一七千余贯,达到唐朝历史上的最高产量。据此可知,官营铸币业的上述举措A.使政府垄断了铸币权B.促使盈利规模不断扩大C.有利于稳定金融秩序D.满足了商品经济的需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唐代开元钱币纠正了隋五蛛偏轻的缺点,恢复到西汉五蛛钱的标准重量”“达到唐朝历史上的最高产量”等信息可知,铸币业由官署办理有利于使钱币标准化,规律化,提高铸钱的技术水准,增加生产量,有效防止私铸钱币,有利于稳定金融秩序,故C选项贴切;材料体现了唐代官营铸币业的情况,无法得出政府垄断了铸币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江淮地区的官营铸币业初步发展,但与当时私铸业相比这种发展微不足道,故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唐代开元钱币纠正隋朝钱币的缺点,恢复西汉五铢钱的重量,有利于使钱币的标准化和规律化,无法得出盈利规模不断扩大,故B选项错误;材料中唐朝官营铸币业的措施更多的是有利于稳定金融秩序,D选项与史实不符,故D选项错误。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简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全国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是北宋中期,四川密布着大量采用新技术的私营盐井,井主雇佣大量的工匠,这说明四川地区的民营制盐业技术先进、生产关系进步,即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故A4项正确;工匠“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侧面反映出工匠受到井主的压榨,体现不出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高,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的雇佣关系一直局限于个别地区和个别行业,一直没有普及,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说的是盐业的开采,没有涉及买卖,故D项错误。7.明代学者丘浚曰:“韩愈谓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以今观之,浙东西又居江南十九,而苏松常嘉湖五府又居两浙十九也。”自中唐到明清,国家赋税大多出自江南。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A.江南成为全国经济重心B.政府以重税削弱江南财力C.京杭运河便利赋税北运D.政权的建立者都是北方人【答案】A【解析】【详解】从丘浚的观点和“国家赋税大多出自江南”可知,江南文化繁荣和江南成为全国经济重心,故A项正确。题目未体现政府是否征收征税,以及削弱江南财力的问题,故B项错误。题目未涉及京杭大运河,故C项错误。题目未涉及政权的建立者,故D项错误。所以选A。8.《农政全书》卷三十五记载:“今之搅车(棉花去籽工具),以一人当三人矣,所见句容式,一人可当四人,太仓式两人可当八人。”材料说明明朝A.私营手工业规模已超过官营手工业B.纺织原料呈现出多样化C.工具的改进大大提高棉纺织业效率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以一人当三人矣,所见句容式,一人可当四人,太仓式两人可当八人”可知随着工具的不断改进,劳动效率增加,故C正确;材料未体现私营和官营手工业规模,故A错误;材料未体现纺织原料多元化,故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工具的改进,与资本主义萌5芽发展缓慢无关,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生产工具的进步。材料“搅车(棉花去籽工具),以一人当三人矣,所见句容式,一人可当四人,太仓式两人可当八人”说明工具的改进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注重对材料的理解。9.1488年版吴江县县志载:在苏州正南的农村,商人如果离家100里以外经商,让家人在家从事耕作,又多年不归,会被视为无信义的人。而在1548年新的县志编成时,这段文字则被删除。这一变化反映出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社会价值观念B.江南地区的经济结构出现了转型C.商人的经商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D.长途贩运贸易渐趋得到官府保护【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商人如果离家100里以外经商,让家人在家从事耕作,又多年不归,会被视为无信义的人。而在1548年新的县志编成时,这段文字则被删除。”中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对商人看法的改变,这体现出当时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冲击了社会价值观念,故A项正确;当时江南地区仍然是以小农经济为主导的,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商人经商环境发生一定的变化,故C项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长途贩运贸易,故D项排除。10.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催生了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松江棉布有“衣被天下”之称;丝绸业市镇有著名的盛泽镇、濮院镇;景德镇瓷业也是“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据此可知,明清时期A.草市开始成为地方商业中心B.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C.手工业的经济主导地位日趋显现D.市镇的规模不断扩大【答案】B【解析】【详解】“棉布、丝绸业、瓷器”等反映新兴工商业市镇专业化明显,故选B项;草市开始6成为地方商业中心是唐朝时期,排除A项;明清时期农业占经济主导地位,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市镇的专业分工,没有反映规模,排除D项。11.明朝平息倭患以后,海洋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这一变化A.说明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B.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客观上顺应了新航路的开辟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两种海上贸易模式”的“开启”使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加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平息倭患”主要与戚继光抗倭相关,此时是16世纪,世界也因新航路的开辟而日益连在一起。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中两种海上贸易模式的开启并不能说明“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事实上闭关锁国政策也没有终结,在鸦片战争前一直存在,排除;B项,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与材料中的时间“明朝”不符,排除;D项,虽然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12.1847年,英国商人的一个组织的报告书中写道:“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洋布物美价廉,竞争力强B.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土布做工粗糙,价格昂贵D.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促使大量手工业者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7故B项正确。AC项是现象,而不是本质,排除。D项错在“完全占领”,自然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排除。点睛:本题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为切入点,考查小农经济解体等相关内容,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衰落了”,抓住设问要求“实质”,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3.1865年,天津海关税务司抱怨“外国商人和轮船主越来越变成中国贸易商人的代理人,变成他们的搬运工”;1875年,烟台海关税务司也谈到烟台“外国商人进口的棉布占八分之一当地中国商人从上海进口另外的八分之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列强为扩大侵略权益制造借口B.传统商业体系仍具活力C.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有较大优势D.新式交通运输迅捷便利【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期的大部分对外贸易控制在中国商人之手,中国商人用传统的商业和市场网络体系去经营大机器工业时代的代表性产品,并在同外国商业体制的竞争中占据优势,这说明传统商业体系仍然具有活力,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列强为扩大侵略权益制造借口发动的是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洋货在中国的销售中中国商人相较于外国商人仍具有优势,不是在对外贸易中占有较大优势;D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中国传统商业体系仍具有活力,不是新式交通运输的迅捷便利。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4.1882年底,华商大量抛售洋务企业股票转而投资生丝市场,使洋务企业陷入绝境。导致朝廷对职业买办操持的洋务企业丧失信心,变其由放权的“官督商办”为集权的“官员督办”。这说明A.政策决定中国近代企业的发展B.民间资本主导洋务企业发展方向C.官员督办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8D.洋务企业的局限性制约了其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华商大量抛售洋务企业股票转而投资生丝市场,使洋务企业陷入绝境”可知,19世纪80年代洋务企业的发展已经面临困难,根据材料中“变其由放权的‘官督商办’为集权的‘官员督办’”可知,洋务企业的办理权限回到了政府手里,反映了洋务企业发展艰难,洋务企业封建的局限性无法适应近代经济的发展。故答案为D项。A项,洋务企业不等同于中国近代企业,且政策不是决定近代企业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主导洋务企业发展方向的为清政府,排除;C项,官员督办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排除。【点睛】知识型选择题的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15.下表是某学者统计的1895—1911年间国内开设厂矿企业的情况,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企业形式设厂数资本(万元)资本所占比重官办371007.89.2%官办招商集股6356.43.2%官督商
本文标题: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42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