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合格演练测评(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正确率:__________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宇宙飞船经济”把地球看成一个巨大的宇宙飞船,除了能量要依靠太阳供给外,人类的一切物质需要靠完善的循环来得到满足。“宇宙飞船经济”要求人类按照生态学原理建造一个自给自足的、不产生污染的经济或生产体系,它将是一种封闭的经济体系,其内部具有极完善的物质循环和更新的性能。据此,完成1~2题。1.“宇宙飞船经济”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A.地理环境决定论B.人类中心论C.人地伙伴论思想D.人地对抗性思想2.在该人地关系思想的影响下会使()A.人类崇拜自然,地理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B.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C.地理环境恶化,人类社会发展停滞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人类社会发展速度加快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宇宙飞船经济”强调人和自然的相互协调发展,实现物质循环利用,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社会活动会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答案:1.C2.D下图是有关环境问题的图示,读图,完成3~4题。3.该图不能揭示()A.环境问题的表现B.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2-C.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D.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产生的环境问题4.目前,人类倡导的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特点是()A.主要关注经济领域中产值和利润的增长B.关注资源、环境,停止经济发展C.快速取得最大经济效益,促进社会财富的积累D.要考虑到经济增长给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给社会造成的实际代价,追求经济、社会、生态的综合效益解析:第3题,图示揭示了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也揭示了环境问题发生的原因,如只关注经济利益,但没有表现环境问题的分布。第4题,目前人类倡导可持续发展,其实质应是追求经济、社会、生态的综合效益。答案:3.C4.D当代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如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等,都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据此,完成5~6题。5.分析下列生态问题的成因,分别由资源利用方式不当和资源利用强度过大造成的是()A.矿产枯竭,土地沙漠化B.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C.水资源枯竭,物种减少D.物种减少,水土流失6.下列属于合理利用资源的是()①盲目扩大耕地面积②退耕还林③山地缓坡修筑梯田④围湖造田⑤随意开挖矿产资源⑥适度开采地下水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⑤D.②③⑥解析:第5题,矿产枯竭、土地沙漠化、森林减少、水资源枯竭、物种减少主要是利用强度过大造成的,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则是利用方式不当造成的。第6题,盲目扩大耕地面积、围湖造田,随意开挖矿产资源都可能破坏生态环境。丘陵缓坡修筑梯田,既可取得经济效应,也可保持水土,有较好的环境效益。答案:5.B6.D中国政府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据此,完成7~8题。7.“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基础是()A.经济可持续发展B.社会可持续发展C.生态可持续发展D.文化可持续发展8.下列人类活动中,符合“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理念的是()A.退耕还林还牧B.大量开采地下水-3-C.围湖造田D.禁止发展化学工业解析:第7题,“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指可持续发展,其中,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第8题,符合“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理念就是指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过量采伐、因噎废食都是错误的做法,选A。答案:7.C8.A稻壳餐具以稻壳为原料,经高科技制成,在自然条件下可自行降解。据此,完成9~10题。9.以稻壳餐具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塑料餐具,对环境的直接影响是()A.加剧大气污染B.减少白色垃圾C.减轻酸雨危害D.促进生物多样性10.选用稻壳为原料制作餐具,符合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解析:第9题,塑料餐具难以降解会产生白色污染,而稻壳餐具可自行降解。用稻壳餐具替代塑料餐具,对环境的直接影响就是减少白色垃圾。第10题,稻壳餐具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体现追求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保持在资源和环境承载力之内,属于持续性原则。公平性指的是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共同性原则指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积极参与,全球整体的协调。发展性不是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原则之一。答案:9.B10.C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据此,完成11~13题。11.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可能产生下列哪种生产方式()A.全球化生产B.信息化生产C.集聚生产D.清洁生产12.不符合从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的行为是()A.政府制定相关的法规,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督管理B.城市大量建设垃圾发电厂,化害为利C.消费者选用环保产品,减少废弃物D.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减少浪费13.以保护环境和垃圾资源化为目的,将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属于同一类的是()A.果皮、烂菜叶B.旧报纸、易拉罐C.玻璃瓶、塑料袋D.废铜烂铁、旧服装-4-解析:第11题,与循环经济相对应的是“清洁生产”。第12题,大量建设垃圾发电厂,会导致二次污染:大气污染。第13题,果皮、烂菜叶都是生活垃圾,易腐烂、可入肥,属同一类。答案:11.D12.B13.A下图为某电厂循环经济示意图,读图,完成14~15题。14.若H是一个工厂,最适宜的是()A.砖瓦厂B.钢铁厂C.玻璃厂D.化工厂15.该电厂的生产模式对环境的直接影响是()A.减弱噪声B.绿化环境C.保持水土D.减少酸雨解析: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分析,发电厂的废渣可用作生产砖瓦等建筑材料的原料。第15题,该电厂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了脱硫处理,减少了酸性气体的排放。答案:14.A15.D下图为“某区域森林覆盖率在人为影响下的长期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6~17题。16.①②③④四个阶段中,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是()A.①B.②C.③D.④17.下列关于各阶段人地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A.①阶段森林覆盖率最高,不存在生态环境问题B.②阶段人口增长快,森林被大量砍伐,污染严重C.③阶段人地矛盾尖锐,环境人口容量最小D.④阶段森林覆盖率上升,人地关系走向和谐解析:第16题,③阶段森林覆盖率最低,环境问题最严重。第17题,①阶段森林覆盖率高,也可能存在生态问题;②阶段森林大量砍伐,水土流失严重;③阶段人地矛盾尖锐,随着资源的开发,环境人口容量不一定最小。-5-答案:16.C17.D18.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根本区别在于()A.粮食产量高B.种植业比重下降,而林、牧业发达C.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D.机械化、电气化水平高解析:生态农业把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且还维护了农业生态平衡。答案:C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环境友好的突出特点。读2012年中国省级行政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类图,完成19~20题。19.关于我国省级行政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省际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吉林高于河北B.山西高于河南C.青海高于甘肃D.安徽高于湖南20.我国东南沿海低碳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产业结构轻型化B.劳动力资源丰富C.森林覆盖度较高D.离国际市场较近解析:第19题,吉林和河北都为相对高碳区;山西为高碳区,河南为相对高碳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山西低于河南;青海为相对低碳区,甘肃为相对高碳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青海高于甘肃;安徽为相对高碳区,湖南为相对低碳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安徽低于湖南。第20题,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第三产业和高科技工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高,能耗小,因而形成了低碳区。答案:19.C20.A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21~23题。21.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6-A.重金属盐B.氮、磷营养物C.固体废弃物D.泄漏的石油22.赤潮爆发的海域一般()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23.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A.赤道附近B.大洋中部C.中、低纬近海D.高纬近海解析:第21题,浮游生物的暴发性繁殖和生长是赤潮发生的原因,而浮游生物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四个选项中只有B选项的内容是营养物质。溶解在水中的氮、磷等物质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浮游生物疯狂生长,形成赤潮。重金属盐毒性高,可能会导致浮游生物死亡。固体废弃物没有溶解在水中,浮游生物不能直接吸收。泄漏的石油会形成油膜,隔绝空气中的氧气,导致水体缺氧,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第22题,水温高,浮游生物生长活跃;风力小,水体运动缓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污染物浓度高为浮游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第23题,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中低纬度近海地区水温较高,且人口稠密,工业比较发达,排放的污染物多,为浮游生物生长提供了营养物质。赤道地区虽然水温高,风力小,但人口少,排放的污染物少,A选项是错误的。大洋中部受人类污染少、高纬近海水温低,均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答案:21.B22.C23.C读江南丘陵某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图(图甲)及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比例图(图乙),完成24~25题。图甲图乙24.该县农村这种生活用能构成状况可能带来的严重的生态问题是()A.土地盐碱化B.水土流失C.酸雨危害D.大气污染25.关于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方式多样化,科学合理B.主要用于还田,提高土壤肥力C.直接作为生活燃料,燃烧效率高D.利用不充分,浪费严重-7-解析:第24题,由图甲可以看出该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中,薪柴所占的比重高达32%,这样容易造成丘陵地区的植被破坏,江南丘陵地区降水量较多,一旦植被遭到破坏,就会带来水土流失问题。第25题,由图乙可以看出该县农作物的秸秆主要当作燃料利用,而在农村,农作物秸秆燃烧发出的热量利用率很低,所以该县农村秸秆利用不充分,浪费严重。答案:24.B25.D二、非选择题26.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变革,它的成败关系到人类这个物种的生存或者毁灭。我们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改变着地球环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自觉地节能节水,购买绿色产品,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分类回收生活垃圾,拒食野生动物……那么13亿人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一支环境保护大军。在这方面,仅仅依靠政府的努力是不够的,因为政府不可能涉及每个人的消费行为,也不可能规定每个人的生活方式。(1)请说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上面的材料,参照第一框图中甲、乙两同学提出的关于资源利用的倡议口号,依据后三个框图提示的主题,自己编撰一句倡议口号(不超过20个字)。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或理解进行合理描述即可。第(2)题,多从生活、生产实际上去思考。答案:(1)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2)消费:绿色消费,选购环保产品。废品:分类回收利用,保护环境。动物:珍爱生灵,万物共存。27.随着规模化畜禽养殖的迅速发展,畜禽粪便污染越来越严重。2007年我国畜禽粪便排放量超过40亿吨,是工业有机污染物的4.1倍,且大多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环境带来极大威胁。读“我国某地区畜禽粪尿生态工程处理模式”图,完成问题。-8-(1)指出畜禽粪便污染对环境造成的主要危害。(2)简述畜禽粪尿生态工程处理模式的主要优点。解析:第(1)题,主要从水、大气角度危害及其造成对人体的
本文标题:2019-2020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专题七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合格演练测评(七)(含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43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