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
-1-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1.下列各项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肺泡腔内的气体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C.心室腔内的血浆D.膀胱腔内的尿液2.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C.正常人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在37OC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3.某学生午餐吃了芹菜炒肉丝、番茄炒蛋和米饭,2小时后,不可能被吸收进入血液的是()A.维生素B.纤维素C.氨基酸D.葡萄糖4.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A.通过胰岛分泌激素调节血糖含量B.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C.肾脏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通过肺脏可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5.下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的内环境主要是由①②④组成的。B.体液①中含有激素、血红蛋白、尿素、CO2等物质C.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①中,①中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PH保持不变。D.②和④之间相互渗透,它们都属于内环境成分。6.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分别是()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A.①②③①B.②③①①-2-C.③①②③D.②③①②7.如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若在B、E两处的细胞膜表面安放电极,中间接电流表,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B处时相应部位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A←B→CB.C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C.若C处缺乏递质受体,则D处将无法得到从C处传来的信息D.刺激D处时将会使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一次偏转8.下图为神经调节中两个重要的结构模式图,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图甲中③内的物质为神经递质,它可以和⑥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B.图甲为图乙中结构c的局部放大图,A是突触小体C.图乙中的X所示神经纤维为传入神经D.图乙中b受损的情况下,刺激a虽然肌肉不能收缩但仍有感觉9.研究表明,同一突触小体中可能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此现象称为递质共存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有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B.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C.同一突触后膜上可能存在多种受体D.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细胞一定不会产生神经递质10.下丘脑存在饱中枢和摄食中枢。现用电刺激某动物下丘脑的某一区域①,该动物表现出拒食行为;刺激下丘脑另一区域②,该动物表现出多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区域①是摄食中枢,区域②是饱中枢B.如果区域①损毁,将会引起多食C.如果区域②损毁,将会引起厌食D.下丘脑是摄食活动的调节中枢-3-11.下图表示一种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若在图中箭头处施一强刺激,则图中a、b、c、d、e能检测到兴奋的有几处()A.2处B.3处C.4处D.5处12.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A.家人一起边吃饭边聊天B.听到老师提问后有的同学举手,有的同学不举手C.某位打瞌睡同学的大腿被同桌用牙签刺了一下后猛的一抖D.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13.现有一种含催产素的新药,它能使人们对陌生人产生信赖感。这一新药可能有助于治疗孤独症等疾病。催产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的一种九肽(直链)荷尔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催产素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含有9个肽键B.孤独症患者直接口服适量催产素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C.催产素参与的调节过程具有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作用时间比较短等特点D.下丘脑中有些细胞不仅能分泌激素,而且能传导兴奋14.右图是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图解。甲、乙表示器官,a、b表示相应激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器官甲、乙的名称分别是肾上腺、胰岛B.激素a是胰岛素,能够促进过程①,抑制过程②C.激素b是胰高血糖素,是唯一能够升高血糖的激素D.血糖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15.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Ⅰ、Ⅱ、Ⅲ三种激素,下表表示的是注射相应激素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生理反应:注射的激素生理反应Ⅰ出现低血糖症状,甚至昏迷Ⅱ蛋白质合成加快,软骨生长明显-4-Ⅲ呼吸、心率加快,体内产热量增加据此判断Ⅰ、Ⅱ、Ⅲ三种激素的化学名称分别是()A.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B.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C.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D.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16.人处于高温环境中,下列关于人的叙述正确的是()A.因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这将通过增加排尿量来增加散热B.由于温度高,有氧呼吸酶失活,此时身体供能主要靠无氧呼吸C.因大量排汗,将丢失水和Na+,这将使内环境的渗透压降低D.因气温过高,将通过大量的排汗增加散热,调节体温平衡17.下列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行反馈调节B.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既能分泌激素同时也能传导神经冲动C.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但不是温度感觉的中枢D.下丘脑内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并能够合成抗利尿激素释放激素18.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A.注射“流感”疫苗预防感冒B.吞噬细胞吞噬抗原与抗体复合物C.皮肤接触花粉出现红斑和瘙痒感D.注射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19.T细胞具有短期保护(效应T细胞)和长期保护(记忆T细胞)的分工:短期保护的T细胞带有“战士”的蛋白分子标记;长期保护的T细胞则有“记忆细胞”的蛋白分子标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T细胞分化产生的效应T细胞能杀死侵入细胞内的抗原B.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受抗原刺激后可以产生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C.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D.记忆T细胞能够呈递抗原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20.人体免疫反应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系列的变化。下列有关曲线中,不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过程中某些因素变化情况的是()-5-21.乙肝疫苗进入人体后将会()A.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体C.侵入宿主细胞并大量增殖D.与乙肝病毒特异性结合22.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反应和所利用的蛇毒分别是()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B.特异性免疫,抗体C.非特异性免疫,抗体D.特异性免疫,抗原23.给动物饮相同量的清水,与对照组动物相比,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尿量减少的实验动物是()A.输液不久后的动物B.患糖尿病的动物C.切除垂体的动物D.摄入过多食盐的动物24.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②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③水盐平衡的调节是通过体液调节完成的④人体从炎热环境到达寒冷环境后,身体散热量减少,产热量增加⑤抗体、抗生素和溶菌酶等人体免疫系统分泌的物质在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⑥体液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起到摄取、处理、呈递抗原和消化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作用⑦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均来源于造血干细胞⑧胰岛素一般是从新鲜的动物胰腺研磨液中获得A.2项B.4项C.6项D.0项25.下列五种反应依次属于()(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6-(3)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细胞裂解(4)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5)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毒素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①正常免疫②自身免疫病③免疫缺陷④过敏反应A.②③①④③B.④③②①①C.②①④①③D.④③②②①26.下表为患者血液化验的部分结果。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项目结果参考值单位葡萄糖12.283.89~6.11mmol/L钾离子3.233.50~5.50mmol/L钙离子2.812.02~2.60mmol/LA.会出现抽搐等症状B.神经细胞膜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増大C.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跑D.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增加27.如图表示人体通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蛇毒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2、3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B.细胞1、4、5都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C.细胞2、4的高尔基体特别发达D.物质a有特异性,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28.下图是某种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A、B为有关的物质,分析正确的是()-7-A.T细胞成熟于骨髓,它在人体免疫应答中具有识别、呈递抗原及增殖分化的功能B.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脂类C.禽流感病毒侵入机体后,T细胞的细胞周期变短D.A物质为抗体,最终将该禽流感病毒清除29.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d两点分别为电表①和电表②两电极的中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刺激a点,电表①不会发生偏转B.刺激c点,电表①偏转一次,电表②偏转两次C.兴奋由c传导到e时,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D.刺激c点,若检测到b、d点都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可以双向传导30.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如图表示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因素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影响其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刺激Y可能是胰岛素分泌减少B.从反射类型看,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①结构称为传入神经,②结构位于下丘脑C.激素作用于靶细胞,靶细胞内发生的主要代谢变化是肝糖原的分解或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D.结构③通过释放化学信息直接影响胰岛A细胞的分泌,该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8-31.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C.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D.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32.科学家研究了有关T细胞的“刹车”分子,它是T细胞合成的蛋白质,能抑制T细胞的激活,从而避免T细胞过度激活而导致健康细胞的损伤。通过阻断“刹车”分子的作用,使细胞全力攻击癌细胞来进行癌症治疗。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只有T淋巴细胞才有控制合成“刹车”分子的相关基因B.T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与癌细胞结合形成细胞集团C.抑制“刹车”分子的合成可以提高器官移植手术的成功率D.T细胞发现并攻击癌细胞体现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33.利用免疫学原理既可以预防疾病,也可以治疗疾病。如图是某人获得抗病毒抗体的两种途径及其抗体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途径①注射的是病毒疫苗,途径②注射的是抗病毒抗体B.途径①通常用于免疫预防,途径②常用于免疫治疗C.途径①曲线下降原因可能是抗病毒抗体与病毒结合凝集沉淀D.途径②曲线在0~7天逐渐上升的原因是病毒逐渐增多的结果34.用体重、性别等均相同的三组实验用狗进行以下实验: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射到a、b、c三组狗的体内,然后定时检测狗体内血液中的放射量。4d后,向a组狗体内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向b组狗体内注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向c组狗体内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对实验结果描述不
本文标题: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43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