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2018.10.7第Ⅰ卷(选择题60分)选择题:60分(第1—8小题重温初中历史,每小题1.5分,共12分;9—24小题体验和挑战高一历史,每小题3分,共48分)1.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律令。此举A.促进了民族交融B.确立了三国鼎立局面C.加快了江南地区开发D.实现了南北方的统一【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5世纪末”“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律令”中可以分析出,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故A项正确;B项是三国时期,排除;迁都洛阳,无法加快江南的开发,故C项排除;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没有统一南北,故D项错误。2.下图所示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郑和下西洋B.戚继光抗倭C.郑成功收复台湾D.左宗棠收复新疆【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倭奴”中可知,这一事件与日本有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事件是指明朝戚继光抗倭,故B项正确;郑和下西洋和“杀尽倭奴”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的是荷兰殖民者,和“杀尽倭奴”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左宗棠收复新疆与“杀尽倭奴”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2-【点睛】“倭奴”是关键信息。3.引发下表所示列强在华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清政府被迫签订了时间1894年前1900年列强在华设厂总数80家933家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C【解析】【详解】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894年后,列强在华设厂数目迅速增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后,中日签订的《马关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故C项正确;A项是1842年签订,B项是1860年签订,都没有涉及到“在华投资设厂”的问题,排除;《辛丑条约》是1901年签订,故D项排除。【点睛】“列强在华设厂”是关键信息。4.“人们已经被革命的巨浪搞得筋疲力尽,认为只有独裁才能维持法国的秩序。”材料说明拿破仑夺取政权A.维护了法国的封建统治B.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C.顺应了法国当时的形势D.加速了法国对欧洲的征服【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人们已经被革命的巨浪搞得筋疲力尽,认为只有独裁才能维持法国的秩序。”表明法国人民希望建立独裁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99年拿破仑夺取法国政权,1804年-3-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实行独裁统治。由此可见,拿破仑夺取政权顺应了法国当时的形势,故C项符合题意;拿破仑夺取政权后颁布法典,维护了资产阶级统治,故A项错误;拿破仑建立政权,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故B项排除;拿破仑建立政权后,发动对外战争,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损害了被侵略国家的利益。加速了法国对欧洲的征服的说法与材料不符,故D项排除。5.“到1952年,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私营工厂只有依附国营经济才能生存。大部分资本家认识到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材料叙述的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A.背景B.目的C.内容D.作用【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1952年”“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叙述的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强调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条件已经成熟,故A项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故B项排除;我国的三大改造是1953年开始,1952年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还未开始,故CD项排除。【点睛】“1952年”“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是关键信息。6.《汉书》记载:“汉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A.恩泽贵族B.实现民族交融C.解决七国之乱D.削弱王国势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使得诸侯国的实力越来越小,削弱了王国势力,巩固了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A项是推恩令的表现,不是目的,排除;推恩令无法实-4-现民族融合,故B项排除;C项是汉景帝时解决的,排除。7.1864年,美国联邦部队中的黑人团队增加到166个,达到12.6万多人。其直接原因是A.独立战争爆发B.英国承认美国独立C.法国大革命的推动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南北战争中,1862年《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激发了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这是“1864年,美国联邦部队中的黑人团队增加到166个,达到12.6万多人”的直接原因,故D项正确;独立战争爆发时间是1775年,与题干的“1864年”不符,故A项不符合题意;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是1783年,故B项不符合题意;法国大革命和美国联邦部队中的黑人团队增加无关,故C项不符合题意。【点睛】关键时间信息是“1864年”。8.中国古代有一位皇帝在地方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域,并设立了一个新的职务,当时全国共计13人出任这一职务,负责全国13行政监察区的监察工作。这一职务是A.诸侯B.刺史C.丞相D.御史大夫【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全国十三个行政监察区”“监察”可以判断出材料中的“职务”是地方的监察官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武帝时期设立刺史,监察地方,故B项正确;A项没有监察权,故排除;CD为中央官员,排除。【点睛】关键信息是“全国十三个行政监察区”“监察”。9.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5-D.广东、广西【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南简称“豫”,河北简称“冀”,两者的简称均不是来自西周封国,排除A。湖南简称“湘”,湖北简称“鄂”,两者的简称均不是来自西周封国,排除B。山东简称“鲁”,山西简称“晋”,两者的简称均来自西周封国“鲁国”、“晋国”,C项正确。广东简称“粤”,广西简称“桂”,两者的简称均不是来自西周封国,排除D。点睛:由材料可知,本题将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的简称与西周封国相联系,考查西周的分封制,熟悉掌握西周分封制的知识以及各行政区划的简称是解题的关键。10.《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A.周王的亲族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C.周王的姻亲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答案】A【解析】注意题干信息“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说明西周分封对象以同姓亲族为主,因此选A。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将士;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中贵族范围太广。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11.据史料记载,商王断定大事,要综合考虑五个方面的意见,即王本身、卿士、庶民(人)卜(龟)和筮。如若王、卿士和庶民一致同意,而龟筮反对,则以不动为好,动则不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商朝A.商王完全垄断决策权B.政治带有迷信色彩C.王权受制于族权D.已形成早期民主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商王断定大事要进行(人)、卜(龟)和筮,且龟筮反对,则以不动为好,说明早期的政治有带迷信色彩,故B项正确;“要综合考虑五个方面的意见”说明商王没有完全垄断决策权,故A项排除;材料“要综合考虑五个方面的意见,即王本身、卿士、-6-庶民(人)、卜(龟)和筮”说明王权并不是完全受制于族权,还受到其它方面因素的限制,排除C项;材料反映商王决策会综合考虑各方意见,并不能说明就是早期的民主制,排除D项。12.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规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周王的妻妾周王与妻妾所生的后代妻(正室)三哥(20岁)四哥(14岁)妾一大哥(25岁)妾二二哥(22岁)A.大哥B.二哥C.三哥D.四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西周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即由正妻所生的大儿子来继承王位,题干中的三哥属于嫡长子,因此答案为C项;AB两项不属于嫡子,D项不属于嫡长子,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宗法制是高考中的常考点。学生要认识到宗法制的核心和实行宗法制的目的。高考中常以古文材料为形式考查宗法制。在此,需仔细阅读古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示例1:下列史实符合西示例: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简析】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在这一制度下太子亡就应该由太子的嫡长子,也就是明太祖的嫡长孙继承王位。-7-示例2: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简析】题目要求回答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度,我国大部分朝代的皇位继承采用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度,故选B。一夫多妻制在宗法制之前就已经存在,排除A。宗法制分大宗和小宗,排除C。宗法制是协调家族内部关系,排除D。13.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A.深受宗法影响B.突出皇权至上C.体现宗教色彩D.利于邻里和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长幼有序”“男尊女卑”可得出土楼的结构特点与建筑布局体现的宗法的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一个家族,谈不上皇权至上,故B项排除;材料中宗族与宗教是两回事,故C项排除;利于邻里和睦有其影响,但是反映不了题旨,故D项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晴】土楼是中原汉民即客家先民沿黄河、长江等流域历经多次辗转迁徙后,将远古的生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特殊产物。一座土楼就是一个家族的凝聚中心。客家土楼集体聚居的特殊性,反映了客家人的强烈的家族伦理制度。尊师重教的传统,使许多土楼内专设学堂或以祠堂祖堂兼作学堂,供本楼及邻近子弟学习文化。1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封建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B.交通的发展C.疆域的拓展-8-D.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下地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诸侯割据争霸的局面;郡县制下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因此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从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故A项正确;BCD项包含在A项之中,排除。15.“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也没有拥有土地。……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这个时代是指A.春秋战国B.秦代C.汉代D.唐宋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个王朝没有分封制同时儒学也受到极大迫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个王朝是秦朝,故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依然保留有分封制与题意不符,故A项排除;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地位崇高,故C项排除;唐宋时期尽管儒学遭遇佛道的巨大挑战,但亦占据主导地位而未受排挤,故D项排除。16.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A.九品中正制、科举制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C.郡县制、行省制D.三省六部制、内阁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秦朝时期建立了三公九卿制,西汉时期继承了这一制度,因此题干中说“是一个大变动”,唐朝时期建立了三省六部制也是一个大变动。分封制度、宗法制度是西周时期建立的;郡县制在秦朝时-9-期实
本文标题: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45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