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苏省如皋市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含解析)
-1-江苏省如皋市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含解析)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荀子谓:“治之经,礼与刑”(《成相》);“隆礼重法,则国有常”(《君道》);又谓:“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劝学》)。这些观点表明A.儒家学派吸收了其他学派的主张B.荀子在儒家基础上创立了法家学说C.儒家与法家事实上已经融为一体D.礼法并用的治国思想被统治者采纳【答案】A【解析】【详解】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之一,材料中体现了他的主张中有法的内容,说明在儒学发展过程中,儒学吸收了其他学派的主张,故A项正确;法家思想不是荀子创立的,排除B项;儒家与法家思想是不一样的,并没有融为一体,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统治者对荀子主张的态度,故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D项。2.董仲舒称:“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这反映出董仲舒A.以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维护统治秩序B.把道教及法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C.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D.试图以天人感应学说限制统治者暴政【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上谨于承天意”“下务明教化民”“别上下之序”,可知董仲舒强调封建统治者对民众进行统治的合、合理性,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三纲五常的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道家思想融合进儒家思想的内容,故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天人感应的作用,故D项排除。-2-3.元代地方官吏的选用,“从七品至从九品的地方官吏由吏部‘拟注’,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审核……正三品至正七品,由中书省自除……二品以上则选自特旨。”材料表明元朝时A.恢复了九品中正制B.中央集权得到加强C.行省长官形同虚设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表明从七品至从九品的地方官吏必须由中央的吏部拟注,中书省审核,由此可见地方的选官权力被削弱,中央集权得以加强,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九品中正制的内容,故A项表述错误;材料没有强调行省长官的地位,只涉及地方在选官方面的权力受限,故C项错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是在清朝,材料涉及的是中央集权方面,故D项错误。4.下图是江西吉安为纪念一位明代思想家按原貌复建的书院一隅,中有一联,据对联内容判断,下列属于该思想家主张的是A.今以良知为天理……事物无复本然之则矣。B.故君子之学,惟求得其心。C.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D.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中“良知”二字,可以判断是心学的主张,故B项“故君子之学,惟求得其心”符合材料的主旨,故B项正确;A项是反对心学的主张,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A项;-3-“在即物而穷其理也”是理学格物致知的主张,与材料主旨无关,故C项错误;“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是李贽的主张,与材料中心学的主张无关,排除D项。5.明代徐光启说:“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材料反映出A.明代士人普遍以商为荣B.明政府放宽重农抑商政策C.明代商品经济得到发展D.明政府限制商人经营范围【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可以得出明代商品经济得到发展,C项正确;A项中“普遍”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材料无法体现普遍性,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明朝政府的态度,以及政府对商人的政策,故BD项错误。6.李贽讲“人必有私”,并说“势利之心,亦吾人禀赋之自然”“天下尽市道之交也”;黄宗羲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盖皆本也。”这两种观点都A.体现了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B.表达了反对君主专制的主观愿望C.批判了理学家们的虚假说教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人必有私”“亦吾人禀赋之自然”,说明李贽认为私心是人的本性,追求利益也是人的本性,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们对利益的追求态度。“盖皆本也”体现出黄宗羲主张发展工商业,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要求体现。故二者的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D项正确;材料强调利也是合理正常的,并没有重义轻利,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经济主张方面,没有涉及到政治上的反对君主专制,也没有针对理学的虚假说教,故BC项错误。7.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加到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A.人民军队的创建-4-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C.土地革命的开展D.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1925年1月”的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正是开展国民大革命的时期,反帝爱国运动不断高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共党员人数的增加,D项正确;人民军队的创建是1927年,排除A项;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排除B项;土地革命的开展是从1927年开始的,故C项错误。8.在希腊神话中,虽然神创造万物,一切却是为了人能在自然界存在与生活,神与人之间还有割舍不断的姻缘关系,繁衍出无比优秀的英雄人物。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的A.民主思想B.理性主义思想C.无神论思想D.人文主义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一切却是为了人能在自然界存在与生活,神与人之间还有割舍不断的姻缘关系”说明,古希腊的神话中突出人的地位与作用,体现了人文主义色彩,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民主的内容,排除A项;理性主义主要体现于启蒙运动时期,且材料中没有反映理性,故B项错误;古希腊神话中有神的内容,并不是无神论,故C项错误。9.下图是一幅14世纪欧洲人对遥远国度的想象图。当时欧洲人产生这种想象的客观原因是A.对“异教徒”的恐惧B.三角贸易引发的种族歧视-5-C.世界各地的相对封闭D.日不落帝国丑化东方民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可知,欧洲人对世界的认识有限,把其它国家的人想象成了如怪物一样,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可知,当时主要是由于受到世界各地的相对封闭的影响,从而让欧洲人产生了这样的认识,故C项正确;A项不是客观的原因,而是主观上的,排除A项;三角贸易是新航路开辟后的内容,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是在18世纪,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10.“玛利亚的形象是那样朴实、端庄、温厚,她头上没有光圈,身上没有华丽的衣饰,只是披着一身朴素的衣服,光着脚,眼睛里发出智慧的光芒。”《西斯廷圣母》(下图)的这一特征反映了A.作者对人性的肯定与赞扬B.女性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C.人们打破宗教神权束缚D.作者主张“因信称义”【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朴实、端庄、温厚”“披着一身朴素的衣服,光着脚”,拉斐尔的作品体现了对人性的肯定与赞扬,宣扬了人文主义精神,故A项正确;《西斯廷圣母》是要展现人文主义的内涵,并不能说明女性的地位有了显著提高,且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西斯廷圣母》只代表了拉斐尔的风格,并不能代表当时社会上已经打破了宗教神权束缚,故C项错误;主张“因信称义”的是马丁·路德,排除D项。11.“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6-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卢梭的这一思想A.违背了社会契约理论B.推动了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C.发展了三权分立学说D.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武器【答案】D【解析】【详解】“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体现了卢梭主权在民的思想,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其思想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武器,故D项正确;“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是指对那些受托人来说,而不是全社会,因此并没有违背社会契约理论,故A项错误;材料与民族国家的形成无关,故B项错误;三权分立思想是孟德斯鸠的主张,材料并没有涉及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故C项错误。12.英国议会在19世纪30年代通过的一部法案规定:“……宜剥夺许多微不足道的选区产生议员之权利,将该项权利授予人口稠密、资源富饶之大城市;宜增加州郡之代表名额;宜扩充有权参加议员选举之人数……”该法案A.对工业资产阶级最为有利B.使工人阶级获得了更多议席C.忽视了对选民权利的保护D.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内容体现的是英国议会改革。“将该项权利授予人口稠密、资源富饶之大城市”有利于新兴的工业城市的发展,对于工业资产阶级最为有利,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工人阶级的利益,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选民权利的内容,故无法得出C项的结论,故C项错误;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权利法案》,故排除D项。13.1930年,美国总统胡佛签署《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修订了关税目录中的两万多个税则,税率几乎全都提高。法案一经实施即有30余国抗议,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幅增加关税,引发全面贸易战。由此可知该法案A.诱发国际自由贸易体系崩溃B.体现了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7-C.有效改善了本国的经济状况D.是经济大危机爆发原因之一【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税率几乎全都提高”“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幅增加关税,引发全面贸易战”,得出美国因经济危机而提高关税,引发了各国大打贸易战,从而诱发国际自由贸易体系崩溃,A项正确;材料中美国及各国的做法违反了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排除B项;提高关税的做法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故C项错误;D项是经济危机所引发的,而不是原因,故D项错误。14.1933年罗斯福签署《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畜牧繁殖,并对其进行补贴。随后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A.降低物价以保障消费者权益B.减少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C.稳定市场并刺激农产品出口D.控制生产规模以减轻环境破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畜牧繁殖,并对其进行补贴”,可知这是罗斯福新政对于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减少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故B项正确;A项是指商业领域,C项是指贸易方面,与材料强调农业方面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AC两项;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畜牧繁殖并不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而是为了应对经济危机,故D项错误。15.2018年2月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晒出旧照(下图)向前总统里根(1989年在任)致意。美国《国会山报》报道称,特朗普在许多做法上其实也在效仿里根。里根执政期间可供效仿的做法是-8-A.强化政府责任,扩大福利规模B.减轻政府负担,减少国家干预C.降低企业税收,转型“新经济”D.放宽企业管制,恢复自由放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里根主张运用货币学派与供给学派的思想,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B项正确;A项是加强政府干预经济的体现,与里根的经济主张不符合,排除A项;“新经济”是克林顿执政时期的内容,排除C项;里根执政时期不可能恢复自由放任的政策,故D项错误。16.《苏联经济发展状况与苏联解体的原因分析》这样形容苏联(俄)某一时期的经济政策:“在完成了土地改革和工业企业国有化改革后,工人和农民真正感觉是为自己劳动而不是被迫劳动,基于‘共同体思维’来组织战时经济激发了人民劳动的热情,其中包括劳动人民自发进行的义务劳动。”该政策A.通过农业集体化解决了军粮供应问题B.实行按劳分配以激发人民的生产热情C.取消自由贸易的行为违背了经济规律D.成为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终选择【答案】C【解析】【详解】“基于‘共同体思维’来组织战时经济激发了人民劳动的热情,其中包括劳动人民自发进行的义务劳动”,可得出该时期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时期,实行义务劳动制,同时取消了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这种做法违背了经济规律,故C项正确;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时期的内容,与材料不符合,故排除A项;按劳分配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不属于战-9-时共产
本文标题:江苏省如皋市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45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