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1-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30题,共60分)1.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人体内的每一个细胞均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B.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C.艾滋病的病原体无细胞结构,其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D.草履虫是单细胞原核生物,一个细胞能够完成其所有生命活动2.检验还原性糖、蛋白质、脂肪、淀粉的试剂分别是A.斐林试剂、苏丹Ⅲ、碘液、双缩脲试剂B.苏丹Ⅲ、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碘液C.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碘液、苏丹ⅢD.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苏丹Ⅲ、碘液3.下列关于细菌和蓝藻的说法,正确的是A.蓝藻没有叶绿体,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细菌没有线粒体,因此不能进行有氧呼吸C.二者都属于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相比,细胞中都没有核膜,但有核糖体D.二者细胞中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都有拟核,拟核中有染色体4.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学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个活细胞中,各种化合物的含量保持不变B.用同位素标记某种元素,希望被标记的元素只被组合到蛋白质中而不被组合到核酸中,可以选择35SC.代谢逐渐旺盛的细胞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减小D.某有机物分子的元素组成是:C、H、0、N、S、Fe,该有机物最可能是蛋白质5.以下是形成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①氨基酸②C、H、0、N等元素③氨基酸脱水缩合④一条或几条多肽链盘曲、折叠⑤多肽⑥蛋白质A.②—①—③—④—⑥—⑤B.①—②—③—④—⑥—⑤C.①—②—⑥—③—④—⑤D.②—①—③—⑤—④—⑥6.下列关于植物细胞细胞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绝大多数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B.细胞壁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D.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中含有多糖7.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磷脂和蛋白质是高尔基体膜的主要组成成分-2-B.性激素的合成与内质网有关C.溶酶体对自身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D.线粒体是既有核酸又具有双层膜的结构8.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用来培养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并测得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下图甲),以及在此过程中,高尔基体、内质网和细胞膜膜面积的变化曲线(下图乙)。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的a、b、c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B.图乙中的A、B、C三条曲线所指代的膜结构分别是细胞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C.与乳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密切相关的具膜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D.35S在细胞各个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9.一场“毒黄瓜”引起的疫病使欧洲一时陷入恐慌。经科学家实验查明,这些黄瓜其实是受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污染”,食用后可引发致命性的溶血性尿毒症。对这种可怕病原体的描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EHEC细胞为原核细胞,无细胞壁B.EHEC细胞中含有的核酸种类是2种C.在EHEC细胞的线粒体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D.EHEC细胞不能生活在人体的肠道中10.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草履虫,①-⑥是有关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要换用高倍镜观察右上方的一个草履虫,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转动细准焦螺旋③调节光圈④转动转换器⑤向右上方移动装片⑥向左下方移动装片A.⑤③④②B.⑥④③⑤C.⑤④③②D.⑥④⑤③11.右图为渗透作用实验装置,此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和单糖分子通过,向a侧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向b侧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初始状态如图,则刚开始不久时和最终时的液面高低分别为A.a高于b,a高于bB.a高于b,a低于bC.a低于b,a高于bD.a低于b,a低于b-3-12.细胞之间依靠细胞膜进行信息交流,下列具体事例与之不符的是A.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B.相邻细胞的细胞膜直接接触C.核酸不能通过细胞膜D.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13.蝌蚪在发育成蛙的过程中,尾巴会自行消失;随着个体的不断长大,其体内的蛋白质不断地加速合成。与这些生理过程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A.溶酶体;核糖体和线粒体B.高尔基体;核糖体和内质网C.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内质网D.核糖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14.下列图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观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中①④⑥组合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的调节顺序为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装片→转动细准焦螺旋C.若丙是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D.若丙图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15.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其中通过图乙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的物质是A.K+B.Na+C.胰岛素D.CO216.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浸泡在一定浓度KN03溶液中的洋葱鱗片叶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出现质壁分离自动复原,与此过程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液泡和线粒体-4-B.水分子在根细胞的细胞液与土壤溶液之间的运动是单向的C.当渗透装置中长颈漏斗内液面不再升高时,漏斗内溶液浓度等于烧杯内溶液浓度D.利用台盼蓝染色剂来判断细胞的死活,可反映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17.如图是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相关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增加底物浓度,则曲线可由c→bB.若该图为不同酶浓度条件下的水解曲线,则增加酶浓度,曲线可由b→aC.若该图为在不同pH条件下的水解曲线,则a对应的pH一定高于bD.若该图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水解曲线,则c对应的反应温度低于a18.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温度(℃)5101520253035光照下吸收CO2(mg/h)1.001.752.503.253.753.503.00黑暗中释放CO2(mg/h)0.500.751.001.502.253.003.50A.昼夜不停地光照,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B.昼夜不停地光照,在15℃时该植物生长得最快C.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在2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在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10℃时的2倍19.某同学为了研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类型,制作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甲、乙中各加等量的经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并加等量的酵母菌,乙内用液体石蜡隔绝空气。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A.该实验不能以有无C02的产生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类型B.将葡萄糖溶液煮沸可以防止杂菌污染,以免影响实验结果C.乙和甲比较,说明酵母菌在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呼吸作用类型D.乙为甲的空白对照实验,以排除无关因素对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影响20.下列有关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醋酸杆菌,可看到线粒体由双层膜构成B.口腔上皮细胞用盐酸处理后,线粒体可被健那绿染成蓝绿色C.线粒体中含有少量DNA,是能进行半自主自我复制的细胞器D.无论在有氧还是无氧条件下,线粒体都可以产生能量-5-21.—分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一相邻细胞叶绿体基质内,共穿过几层磷脂分子层A.5B.6C.10D.1222.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为了验证猪笼草分泌液中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35℃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现象是A.甲蛋白块消失,乙蛋白块仍然存在B.甲蛋白块仍然存在,乙蛋白块消失C.加入双缩脲试剂,甲试管中溶液变成紫色,乙试管中溶液不变色D.加入双缩脲试剂,甲试管中溶液不变色,乙试管中溶液变成紫色23.如图表示动物某肌肉细胞膜转运部分物质示意图,与图中信息不相符的是A.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B.Na+既可顺浓度梯度运输也可逆浓度梯度运输C.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的直接驱动力不是ATPD.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相同24.如下图所示,甲、乙、丙三图表示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温度、pH的关系。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因反应液中酶的数量有限,当反应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反应速率不再上升B.图乙中,a点对应的温度称为最适温度-6-C.图乙中,温度超过a点后反应速率急剧下降,其原因是高温条件下酶变性失活D.图丙中,pH从6上升到10的过程中,酶活性先增强,后降低25.图为显微镜下洋葱表皮细胞在30%蔗糖溶液中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B/A值能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B.若将细胞置于清水中,A基本不变C.若将该细胞置于20%蔗糖溶液中,B/A值将变小D.B/A值能反映液泡体积的变化26.甲、乙两图都表示苹果组织细胞中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A点B.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若CO2释放量为6mol和O2吸收量为4mol,则此时有氧呼吸占优势C.甲图的a、b、c、d四个浓度中,c是适合储藏苹果的氧浓度D.甲图中氧浓度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27.下面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唯一场所B.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C.绿藻细胞中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中D.细胞呼吸中有机物的分解必须有氧气参与才能释放储存的能量28.在适宜反应条件下,用白光照射离体的新鲜叶绿体一段时间后,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红光或绿光照射。下列是光源与瞬间发生变化的物质,组合正确的是A.红光,ATP下降B.红光,[H]下降C.绿光,[H]下降D.绿光,C5上升29.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7-B.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C.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H2OD.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30.下图表示某种植物在最适温度和0.03%的CO2浓度条件下,光合作用合成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若在B点时改变某种条件,结果发生了如曲线b的变化,则改变的环境因素是A.适当增加CO2浓度B.适当提高温度C.增大光照强度D.增加酶的数量二、非选择题(4大题,共40分)31.某学生根据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的某高等植物活细胞切片画了一张如图所示的细胞图,据图回答。(1)生物绘图属于构建模型形式中的___________(填“物理”或“概念”或“数学”)模型。该细胞为高等植物细胞的理由除了有叶绿体和大液泡外,还有[]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___。(2)如果将该细胞放入0.3g/ml的蔗糖溶液中,将会出现___________现象。能使细胞保持一定的渗透压,维持细胞形态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可能含有色素的细胞器___________。(填编号)(3)图中能合成淀粉酶的结构是[]____________,含有DNA的细胞器有_________(填编号)。若想将这些细胞器分离出来常用_______________法。32.为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如下:取3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并且分别按下表中①②③④⑤⑥⑦⑨⑧-8-序号1至序号5的要求操作:(1)上表中A处应填入______。(2)将上述3支试管内的液体混合均匀,将1号、2号两支试管的下半部浸到60℃热水中,保温5min;然后,在上述两试管中各加入2mL______,混合均匀后,将两试管下半部放进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加热2min,观察并记录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3)分析上述两支试管内将会出现的实验现象:1号试管中有______色沉淀产生;2号试管内为______色。(4)实验过程中,有实验组先将1、2号两试管放在100℃的沸水中保温5min,然后再继续做颜色鉴定,结果试管中都不变色,原因是______。(5)经检测3号试管的pH为2,若其他条件不变,向3号试管中加入碱性物质中和至中性,试管3中______(会/不会)出现和1号试管一样的实验现象。33.如图表示生
本文标题: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47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