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洛阳一高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2小题,共48分)1.有学者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根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该学者评价的制度是A.世官制B.嫡长子继承制C.分封制D.中央集权制【答案】B【解析】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制度避免了王位继承带来的纷争问题,影响了中国社会几千年,故B项正确;世官制是先秦时期选官制度,不符合“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信息,故A项错误;分封制属于地方政治制度,会导致战争,故C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属于官僚政治,不符合“亲属等差递减制度”,故D项错误。2.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其中寄信上谕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A.保证了决策机密B.强化了专制皇权C.提高了行政效率D.适应了军务需要【答案】B【解析】题干关键词为“根本目的”。寄信上谕加盖封印,由皇帝直达执行者,的确有提高机密性和行政效率的功效,但这并非其根本目的,它们在本质上仍是为专制皇权服务的,故AC项错误;寄信上谕能够直接将皇帝的旨意传达到执行者的手中,彻底甩开了六部的掣肘,这就大大加-2-强了专制皇权,保证了皇权的独断专行,这是其最主要的作用,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军务方面的内容,故D项错误。点睛: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把全国的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寄信上谕”使皇帝可以直接操纵地方大员,避免其他因素干扰。这样,地方官员的行为完全反映皇帝意志,皇权专制得以强化。3.公元前560年,雅典开始举办城市酒神节,戏剧表演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当时,由公民大会选出的执政官指定富有的雅典公民担任赞助者。在戏剧公演前,以抽签方式选出评委以行使戏剧评判权,这与集体议政程序如出一辙。当时古代雅典的戏剧表演活动A.推动了财产等级制度的确立B.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C.利于营造城邦民主政治氛围D.反映出旧贵族特权被基本铲除【答案】C【解析】材料中酒神节“以抽签方式选出评委以行使戏剧评判权,这与集体议政程序如出一辙”,这有利于营造城邦民主政治氛围,故选C;A是梭伦改革的内容,排除;公元前5世纪中期,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排除B;公元前506年的克里斯提尼改革旧贵族的特权基本被铲除,排除D。4.1866年,清朝官员斌椿奉命考察欧洲,所著《乘槎笔记》被认为是中国知识分子最早亲历欧洲的记述。下列项中,不可能在其笔记中出现的是A.在伦敦,访威斯敏斯特宫(议会所在地),“高峻宏敞”。B.到曼彻斯特,观纺织工厂“皆用火轮法,总轮有四百匹马力。”C.在巴黎,见“电机寄信法,……通都大邑以及乡村镇市,线到处,皆可通信。”D.到柏林,访帝国议会,见“会议厅甚大……旁有皇座,备德皇降临之用焉。”【答案】D【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据材料“1866年”、“考察欧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在1871年完成统一,建立帝国议会,故1866年不可能出现帝国议会,故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当时英国伦敦有议会,故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当时英国曼彻斯特是著名的工业城市,故存在纺织工厂使用蒸汽机,故B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835年美国人莫尔斯已经发明电报,-3-故1866年电报已经存在,故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5.2004年11月2日至4日,伊丽莎白女王出访德国,到柏林亡者纪念堂里向所有战争死难者献花圈,并在柏林交响乐厅举办大型音乐会,邀请名流1850人为修建德累斯顿圣女教堂募捐。女王的这趟舟车劳顿没有白费,德国媒体称其为“抚平了英德二战恩怨的和解之行”。由此可见,女王的这趟“舟车劳顿”表明其在英国国家政治生活中A.不管内部事务,但可以处理一定的外交事务B.女王无实权,却可以代表英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C.女王无所事事,只是其个人行为D.作为国家元首,可以处理国家大事【答案】B【解析】【详解】2004年的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在君主立宪制下,英国的国王是无实权的,但是对外代表英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故选B;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的,不管是内部事务还是外交事务,都没有实权,故A的表达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由于英国女王代表英国,所以其行为不是个人行为,而是国家行为,故C的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英国女王是国家元首,但由于没有实权,是并不能处理国家大事的,故排除D。【点睛】概念学习和理解是历史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有些题目就是在偷换概念,考生如果不是很熟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很难做对,在考题选项设计中的偷换概念中导致理解失误而丢分。还有的题涉及的是几个概念的区分和准确理解,只有把握每个概念的具体含义才可以,这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就深入理解才能做对。所有的概念都需要放到特定的时空去理解,这一题的两个概念就需要结合所处的时代来理解。这一题实际上是考查考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准确理解和表达。6.美国开国元勋汉密尔顿认为,要使行政部门强而有力,必须将行政权集于一人,”一人行事,在决断、灵活、保密、及时等方面,无不较之多人行事优越得多;而人数越多,这终好处就越少”。由此可见汉密尔顿A.强调国家权力的高度集中B.认为民主政治会降低效率C.反对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D.主张加强总统的行政权力【答案】D-4-【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一人行事,在决断、灵活、保密、及时等方面,无不较之多人行事优越得多;而人数越多,这终好处就越少”信息说明对于总统权力较小感到不满,故D项正确;A在高度集中错误;B中效率不符合题意;C中不是反对少数服从多数。考点:近代西方代议制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内容7.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预备从各省调兵共二十五万增援东南沿海,其执行情况举例如表命调时间调出省兵数调往方向1841年1月6日贵州1000广东1842年3月24日甘肃1000浙江1842年6月1日山西1000江苏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A.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B.清朝全民动员抗击英军C.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弛D.清军装备落后训练不足【答案】A【解析】表格表明,从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到清政府从各省调兵增援东南沿海、各省执行,存在着时间长、兵力人员不足、距离偏远等体制僵化落后等问题,故选A项。清政府害怕人民群众力量的壮大,不可能采取全民动员抗敌的方式,故排除B项;C、D两项所述与材料信息无关,均排除。8.《全球通史》记载,西方列强维持着几支炮舰舰队,在从上海到重庆1500里长的横穿中国中心的长江中巡逻。实际上,英国海军中有位军官还拥有“长江海军少将”的头衔。该现象-5-发生在A.《南京条约》签订后B.《马关条约》签订后C.《辛丑条约》签订后D.“二十一条”签订后【答案】B【解析】“在从上海到重庆1500哩长的、在横穿中国中心的长江中巡逻”与1895年《马关条约》中的中国向日本开放重庆为通商口岸有关,英国通过片面最惠国待遇,同样获得该特权,故C正确;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915年“二十一条”签订,不是最早出现材料现象,排除C、D。点睛:本题考查《马关条约》,《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向日本开放长江、吴淞江及运河等内河航行权范围,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9.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历史事件最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A.洋务运动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辛亥革命【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信息“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说明没有理性指导下的爱国反帝正义运动很容易被人利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不是反帝运动,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掀起的朴素的反帝爱国运动,但具有盲目排外的特点,并且被清政府利用,故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主要目标是反对清政府,而且也没有被利用,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有理性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而且也没有被利用,故D项错误。10.190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后,光绪帝下诏说:“从前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6-办理交涉,虽历有年所,惟所派王大臣等多系兼差,恐未能殚心职守,自应特设员缺,以专责成。”这说明外务部的设立A.改变了总理衙门的职能B.旨在扭转外交失败局面C.防范大臣通过兼职专权D.促进了外交近代化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从前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办理交涉……惟所派王大臣等多系兼差……自应特设员缺,以专责成”可知,外务部设立后,办理外交事物的官职由兼任发展到专任,这说明外务部的设立促进了外交近代化发展,故D项正确;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后,仍然掌管外交,总理衙门的职能没有变化,故A项错误;民族不独立、经济不发展无法扭转外交失败的局面,故B项错误;外务部的设立是为了与国际外交接轨,不是为了防范大臣,故C项错误。11.孙中山曾说过:“谓袁不可信,但我因而利用之,使推翻二百六十年贵族专制之满洲,则贤于用兵十万,纵其欲继满洲为恶,而基础已经远不止如前,覆之自易,故今日可先成一圆满之段落。”从中可看出孙中山A.将建立共和制度的希望寄托在袁世凯的身上B.利用袁世凯推翻清王朝,走和平发展的道路C.认识到唤醒民众的重要性,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认为民族革命任务已完成,准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孙中山的意思是想利用袁世凯推翻清王朝,以避免刀兵四起、血流成河,如果袁世凯继续专制独裁,就进而推翻其统治。如果袁世凯赞成民主共和,则革命事业就可圆满结束,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表明孙中山对袁世凯只是利用,而非完全将希望寄托于袁,故A错误。CD两项材料均未提及。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建立12.下表为不同报刊对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7-新闻来源地报道的主要内容北京《晨报》青岛问题当以死争,被拘同学应宜营救,此罢课之第二理由也天津《大公报》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曹汝霖宅之焚烧日本《大阪朝日新闻》北京烧打起排日学生的暴动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火烧曹汝霖宅是事件的导火线B.学生在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C.波及全国所有的大中型城市D.学生展开盲目的排日行为【答案】B【解析】“同学应宜营救”“学界之大举动”“排日学生”的信息说明五四运动中学生发挥了重要作用,B正确;五四运动导火线是巴黎和会外交失败,A错误;C中波及全国不符合材料主旨信息;D中盲目说法是日方观点。13.中国共产党发起者之一的李达曾说:“‘一大’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路是肯定的,但是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知道了。”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A.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作指导C.和以往的政党没有任何区别D.没明确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知道了”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只知道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但还没有和国情相结合,所以选择A。中国共产党有正确理论指导,故B错误;中共是新型政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故C错-8-误;中国共产党一大明确中国革命发展方向,故D错误。14.下图是一幅近代革命战争形势图,与之对应的斗争要求是A.“打倒列强,除军阀”B.“打土豪,分田地”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D.“将革命进行到底”【答案】A【解析】地图中张作霖、吴佩孚和孙传芳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北伐的对象,此时口号是“打倒列强,除军阀”,A正确;B是土地革命时期;C是抗战时期;D是解放战争时期。15.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将国共两党的合作比喻为共同建造了一座房子。我们虽然“像新娘子
本文标题: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69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