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
-1-安徽省示范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必修2第一〜二单元。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华姓氏源远流长,以国为氏的现象在周代较为普遍,如晋文公称晋重、齐昭公称齐潘登。这一现象普遍出现是缘于A.宗法制的瓦解B.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C.分封制的推行D.王位世袭制的延续【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之下的主要国家有齐、鲁、燕、宋、晋等国,C选项符合题意。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材料与宗法制无关,A选项排除。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是在秦朝,B选项排除。王位世袭制的表现是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D选项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分封制之下的对象有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主要国家有齐鲁燕卫晋宋等国家。2.在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对太平天国政权的政策总基调是中立。但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放弃中立,要求维持清政府的统一稳定,并借师助剿太平军。这一变化说明,当时英国A.在列强瓜分中同中处于劣势B.欲改善与中国的友好关系C.不满太平军把矛头指向自己D.积极维护在华的既得利益【答案】D-2-【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英国对太平天国政策由“中立”到“借师助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对华政策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本国利益,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对华政策,无法得出列强瓜分中国的结论,A选项排除。英国改善与中国的友好关系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当时中国是被侵略的对象,B选项排除。太平军的矛头是清政府,C选项排除。3.1931年2月,毛泽东在给江西苏维埃政府的指示信中,规定“过去分好了的田,即算分定,这田由分得田的人私有;广家的田租借买卖,由他做主;田中出产,除交土地税于政府外,均归农民所有……政府不得借词罚款,民众闭体也不得勒捐”。这一指示的贯彻有利于A.巩固“工农武装割据”局面B.开启农村根据地的建设C.消除中共内部“左”的倾向D.推动国民革命深入开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31年2月,毛泽东在给江西苏维埃政府的指示信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毛泽东在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政策;根据材料“田中出产,除交土地税于政府外,均归农民所有……政府不得借词罚款,民众闭体也不得勒捐”可知毛泽东的政策有利于巩固“工农武装割据”局面,A选项符合题意。1928年井冈山会师之后,农村革命根据地就已经建设,B选项排除。消除中共内部“左”的倾向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选项排除。国民革命时期是在1924——1927年,D选项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工农武装割据,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材料“除交土地税于政府外,均归农民所有……政府不得借词罚款,民众闭体也不得勒捐”体现的是毛泽东的指示有利于巩固“工农武装割据”。4.1952年,周恩来总理在一次驻外使节会议上谈到,“一些民族主义国家是属于资本主义世界的”,但不参加战争,“表示中立”,所以“我们不能采取敌对态度”,可以与其做朋友。为此,中国A.要求遏制资本主义阵营B.积极倡导和参与万隆会议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以务实理念改善对欧关系-3-【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52年,周恩来总理在一次驻外使节会议上谈到,“一些民族主义国家是属于资本主义世界的”……所以“我们不能采取敌对态度”,可以与其做朋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强调的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成为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可以与部分友好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无法得出遏制资本主义阵营的结论,A选项排除。万隆会议的召开时间是1955年,B选项排除。此时处于美苏两大阵营对峙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一边倒”,改善对欧关系不符合史实,D选项排除。【点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五项原则是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得到中国、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和完整体现,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5.下面是《十二铜表法》主要内容的结构示意图。据图中内容可知,《十二铜表法》A.遵循了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B.利于调解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C.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D.是奴隶主剥削奴隶的主要工具【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第五、六、七、八表的内容:继承和监护、所有权及占有、房屋及土地、私犯”可知,《十二铜表法》主要是利于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是罗马成文法的起点,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无法得出遵循人人平等的原则,且罗马法是奴隶主专制的工具,不可能实现人人平等,A选项排除。自然法的出现标志罗马法学高度成熟,C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十二铜表法》协调的是公民内部之间的关系,D选项排除。-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十二铜表法》,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十二铜表法》是平民和贵族斗争的结果,主要协调的公民内部之间的关系,是罗马公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6.在华盛顿、汉密尔顿、麦迪逊等人看来,“显然再没有其他政体符合美国人民的天性,符合革命的基本原则,或者符合鼓励每个自由之士把我们的一切政治实验寄托于人类自治能力基础之上的光荣决定了”。为此,他们的选择是A.抵制欧洲列强的入侵B.形成了责任内阁制度C.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D.建立了联邦共和政体【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显然再没有其他政体符合美国人民的天性,符合革命的基本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政体是民主共和政体;根据材料“或者符合鼓励每个自由之士把我们的一切政治实验寄托于人类自治能力基础之上的光荣决定了”可知体现的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原则,也就是联邦制,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抵制欧洲列强入侵不符合史实,A选项排除。美国的内阁由总统任命,对总统负责,且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美国联邦制政治体制,体现的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原则,C选项排除。7.巴黎公社规定:“选民不受任何不合理条件,诸如财产、政治态度、思想观点、民族等的限制,全体劳动群众、旧政府职员以及一切不采取公开对抗行为的敌对者,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表明巴黎公社A.贯彻了民主集中制B.内部阶级矛盾已消除C.具有普遍的民主性D.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全体劳动群众、旧政府职员以及一切不采取公开对抗行为的敌对者,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知体现的是巴黎公社的具有普遍的民主性,C选项符合题意。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材料与民主集中制无关,A选项排除。材料-5-无法得出巴黎公社内部阶级矛盾已经消除的结论,B选项排除。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建立社会主义民主说法错误,D选项排除。8.—些政治漫画常常带有讽刺性意味。下图是冷战时期苏联画家绘制的题为《窒息的英法意市场》的漫両。据图可知,该漫画的寓意是A.经济危机导致欧洲经济震荡B.马歇尔计划利于欧洲经济复兴C.讽刺美国财大气粗掌控欧洲D.美国霸主地位受到挑战而动摇【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冷战时期苏联画家绘制的题为《窒息的英法意市场》”体现的是讽刺美国财大气粗掌控欧洲,C选项符合题意。冷战期间欧洲未发生大规模的经济危机,A选项排除。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援助欧洲的经济复兴计划,有利于稳定欧洲的政治局势,促进欧洲的经济恢复发展,便于控制欧洲进而遏制苏联,但是材料与马歇尔计划无关,B选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美国的经济实力的强大,D选项排除。9.古代中国农民在日常耕作中创新了一系列农具,如四齿钉耙、耧车、锄头等。这反映出古代中国-6-A.生产工具比较落后B.农业注重精耕细作C.农耕技术缺乏进步D.小农经济较为分散【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精耕细作指的是在有限的土地上尽可能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精耕细作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生产工具的改进,B选项符合题意。四齿钉耙、耧车、锄头在农业社会是相对比较先进的工具,A选项排除。中国古代农业社会注重改进农耕技术,C选项排除。材料无法得出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的结论,D选项排除。【点睛】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精耕细作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10.北宋李觏认为:“一夫之耕,食有佘也;一妇之蚕,衣有余也。衣食且有余而家不以富者,内以给吉凶之用,外以奉公上之求也。”由此可知,造成“衣食且有余而家不以富”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的负担较重B.土地兼并日益严重C.小农经济的脆弱D.自然灾害较为频繁【答案】A【解析】-7-【详解】根据材料“内以给吉凶之用,外以奉公上之求也”可知农民赋税负担过于沉重是造成“衣食且有余而家不以富”的主要原因,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无法得出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的结论,B选项排除。脆弱性属于小农经济的特点,C选项排除。自然灾害的破坏不是农民“衣食且有余而家不以富”的主要原因,D选项排除。11.下图是云南出土的战国时期滇同王侯贵族所用的铜扣饰,这两枚铜扣饰中,前者镶嵌宝石和玛瑙,后者运用鎏金、金银错技法。这表明战国时期的铜扣饰A.技术高超B.数量庞大C.分工细致D.种类丰富【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前者镶嵌宝石和玛瑙,后者运用鎏金、金银错技法”体现的是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高超,A选项符合题意。数量庞大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分工细致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种类丰富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12.元朝时期,政府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组织工匠生产,进行徭役劳动。由此可推知,浮梁瓷局A.没有制定工艺制作标准B.生产具有较强的国家色彩C.其产品主要服务于市场D.手工业者的生活较有保障-8-【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政府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组织工匠生产,进行徭役劳动”可知浮梁瓷局是官营手工业的代表,生产具有较强的国家色彩,B选项符合题意。官营手工业的产品有统一的标准,A选项排除。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是为皇室、贵族服务,产品不投放市场,C选项排除。材料无法得出手工业者的生活较有保障的结论,D选项排除。13.唐诗《夜看扬州市》中写道“夜市下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以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该诗反映出唐代A.夜市丰富了民众生活B.坊市界限已经被打破C.政府对市的管理松弛D.扬州是全国商业中心【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夜市下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体现的是商业活动突破时间限制,夜市丰富了民众生活,A选项符合题意。宋朝坊市限制被打破,B选项排除。政府对市的管理松弛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材料无法得出扬州是全国商业中心的结论,D选项排除。14.北宋时期,社会商业信用体系更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种类繁多的信用票据和信用货币,主要包括如茶引、盐引等期票类交引和交子、会子、便钱等汇票类兑换券两种类型。这一现象A.催生了新型的生产关系B.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提升了商人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信用票据和信用货币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进而又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B选项符合题意。资本主义萌芽是在明中叶后出现的,A选项排除。在封建社会,商人社会地位一直处于被压制状态,C选项排除。材料与农产品商品
本文标题:安徽省示范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80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