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课时分层作业(十)(建议用时:40分钟)[基础达标练]下图为江苏省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①—城市人口比重②—第二产业产值比重③—第三产业产值比重④—第一产业产值比重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图示曲线反映了()①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②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③1988年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④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1.D2.B[第1题,江苏省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结合图可判断①对应第二产业产值比重,④对应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且三次产业比重之和为100%,故③对应第三产业产值比重,②对应城市人口比重。第2题,结合第1题可得出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变化较小;城市人口比重20世纪90年代末增长速度最快;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在1988年相当,之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高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变化较小,而城市人口增长迅速。]设城市化水平为U,工业化水平为I,用I/U的比值和0.5相比较,可以判断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滞后、协调、超前)。读山东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表,回答3~4题。年份指标1980198419881992199620002004I(%)50.0241.1444.4845.4947.1649.6956.32U(%)9.4712.2616.3228.234.9436.2543.5-2-I/U5.283.362.731.611.351.371.29|0.5-I/U|4.782.862.231.110.850.870.793.关于山东省城市化和工业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化一直滞后于工业化,而且差距越来越大B.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差距逐渐缩小C.城市化一直超前于工业化,带来了一系列城市问题D.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两者相辅相成4.表中所体现的城市化发展特点,对山东省的影响有()A.造成了城市建设步伐的超前B.限制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C.加快了农村人口的职业转换D.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3.B4.B[第3题,由题意可知,|0.5-I/U|表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关系,其数值越大,表示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越大。由表可知,自1984年开始,|0.5-I/U|有变小的趋势,工业化和城市化整体向更加协调的方向发展,但是到2004年时工业化仍然超前于城市化。第4题,由第3题可判断出,山东省城市化一直滞后于工业化,所以阻碍了农村人口的职业转换,限制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读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回答5~6题。5.近年来B、C两地企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分别是()A.“民工荒”现象严重;水污染严重B.企业间过度竞争;经济腹地较小C.投资过多,产品积压;缺乏政策支持D.改革开放迟缓;资金严重短缺6.A地城市采用“内含式”城市化扩展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3-A.城市化水平B.经济发展水平C.用地紧张D.人口数量5.B6.C[第5题,B地位于浙江,该地的新兴乡镇企业由于缺乏分工协作,互不联系,互相竞争,使信息不通畅,市场开拓不到位;C地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腹地小。第6题,上海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主要是因为用地紧张。]深圳在发展过程中,曾提出了从“速度深圳”向“和谐深圳,效益深圳”转化。据此回答7~8题。7.下列属于有利于建设“和谐深圳”的措施是()①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网②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化建设③提供使用一次性用品④兴建别墅,提高居住质量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8.建设“效益深圳”要()①引进外资,大力发展加工业②发展科技,提高企业创新能力③引进廉价劳动力,发展重工业④改进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7.A8.C[第7题,本题的关键是从地区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第8题,深圳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9.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苏南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1)简述城市化的内涵及其与工业化的关系。(2)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苏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有何异同?(3)江苏省城市化战略的重要内容是“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构建三大“城市圈”,其中长江以南的两大“都市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外,江苏省加快发展城市化的措施还有哪些?[解析]第(1)题,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并进,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第(2)题,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但是不同区域工业化的驱动因素有所差异。第(3)题,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应从调整区域划分、建设都市圈、发展工业、合理解决进城农民问题等方面入手。[答案](1)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地区-4-扩散。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城市化又会反作用于工业化,工业化与城市化是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2)相同点: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不同点:珠江三角洲外企建立,吸引大量农业人口进城务工,促进了城市化;苏南地区是在大城市的辐射下,乡镇企业发展,促进了劳动力就地转移,带动了城市化。(3)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调整行政区划,加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以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体制和政策保证,农村城市化有了稳固的基础;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盘活城市存量土地,将土地推向市场等。[能力提升练]新塘(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在30多年前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改革开放之初,这里诞生了国内第一条牛仔裤。现在,这里聚集了几十万外来务工人员,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牛仔裤生产基地和华南摩托车、汽配产业重要生产基地。据此回答10~12题。10.新塘诞生国内第一条牛仔裤时,珠江三角洲()A.城市化以发展小城镇为主B.区域中心城市出现逆城市化现象C.基本形成了城乡一体化和城市群体系D.城市化向城市群模式转变11.30多年来,名不见经传的小镇新塘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①靠近港澳和东南亚②平原广阔,土壤肥沃③改革开放的政策④交通便利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具备的优势条件是()A.便捷的交通B.广阔的经济腹地C.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D.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10.A11.B12.B[第10题,改革开放之初,珠江三角洲地区受工业化的影响,小城镇得到不断发展。第11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的发展主要受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优惠的政策等的影响。第12题,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也拥有便捷的交通、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和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但是由于南岭的阻隔,其在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13.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果。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受区域发展基础条件、产业发展和体制背景等多方面的影响。读2000年与2005年我国大陆沿海各省(区、市)城市化水平及变化幅度图,回答下列问题。-5-(1)简述2000~2005年,我国大陆沿海各省(区、市)城市化发展的特点。(2)图中珠三角地区和辽中南地区的城市化推进动力有何不同?试从工业结构差异入手,分析说明广东省和辽宁省城市化的差异。(3)简要分析长三角城市群先天竞争力排名第一的原因。[解析]第(1)题,据图可以判断我国大陆沿海各省(区、市)城市化具有水平高、差异大、发展速度不均衡的特点。第(2)题,珠三角地区的城市化是由外资企业推进的,而辽中南地区是由国有大中型企业推进的;辽中南地区以重工业为主,工业多集中在大中城市,而珠三角以轻工业为主,工业多分布在小城镇。第(3)题,长三角地区具有位置、交通、市场、人口等优势。[答案](1)城市化水平较高;各省(区、市)城市化水平差异大;城市化发展速度不均衡。(2)珠三角地区的城市化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由外资企业的发展推进的;辽中南地区主要是由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发展推进的。辽宁省的重工业比重大,产业集中在大中城市,小城镇发展慢;广东省的轻工业比重大,小城镇发展迅速,工业化发展速度快。(3)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间位置,地处长江入海口,水运便利;平原面积广,经济腹地广阔;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课时分层作业10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含解析)中图版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93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