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黑龙江省大庆一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黑龙江省大庆一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组成细胞的元素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B.ATP、磷脂、酶、脱氧核糖中共有的元素是C、H、O、N、PC.变性的蛋白质无法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D.糖原、核酸、抗体、酶等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体内各种有机物的元素组成:蛋白质:C、H、O、N,有的还含有S、P;糖类:C、H、O;脂肪:C、H、O;核酸及核苷酸:C、H、0、N、P;蛋白质类激素:C、H、O、N(甲状腺激素还含有I);固醇类激素:C、H、O;叶绿素:C、H、O、N、Mg。【详解】A、组成细胞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A错误;B、ATP、磷脂和酶的组成元素都含有C、H、0、N,脱氧核糖的组成元素为C、H、O,B错误;C、变性的蛋白质肽键存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C错误;D、糖原、核酸、抗体、酶等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D正确。故选D。2.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质中包括颗粒状的细胞器和胶体状的细胞液B.细胞器中不一定含有磷脂,但一定有蛋白质C.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的单细胞原核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D.电子显微镜下细胞膜的的结构照片属于物理模型【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膜有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如核糖体和中心体,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中不含有磷脂,所有细胞器都含有蛋白质;-2-2、酵母菌是真核单细胞的真菌,即有成型的细胞核,它的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详解】A.、细胞液存在于液泡中,不在细胞质中,A错误;B、没有膜的细胞器不含磷脂,如核糖体和中心体,但所有的细胞器一定含有蛋白质,B正确;C、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的单细胞真核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错误;D、照片不属于模型,D错误。故选B。3.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B.某些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C.抑制细胞膜上载体的作用会阻碍性激素进入细胞D.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答案】C【解析】【分析】物质进出细胞膜方式主要分跨膜运输和非跨膜运输,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方式浓度梯度载体能量举例自由扩散顺××O2、CO2、H2O、甘油、乙醇、苯协助扩散顺√×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逆√√无机盐、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非跨膜运输主要包括胞吞胞吐。结构基础:细胞膜的流动性。胞吞: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膜的表面,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这种现象叫胞吞。胞吐: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上,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这种现象叫胞吐。【详解】生物膜主要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磷脂双分子层是膜结构的基本骨架,生物膜的功能主要是由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决定的,A正确;某些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吐的方式-3-运出细胞,如神经递质,B正确;性激素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的协助,所以抑制细胞膜上载体的作用不会阻碍性激素进入细胞,C错误;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易错项C,性激素化学本质为固醇,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运输。4.下列生物学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淀粉酶的化学本质可用斐林试剂鉴定B.可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可用淀粉和淀粉酶并用碘液检测结果D.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后经过漂洗,洗去多余染色剂后制片【答案】C【解析】【分析】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与DNA的亲和力强,吡罗红与RNA的亲和力强,即甲基绿+DNA一呈现绿色,吡罗红+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并制作装片步骤是: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在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详解】A、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检测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A错误;B、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宜做该实验的实验材料,因为紫色的液泡会干扰对红色细胞质的-4-观察,B错误;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可用淀粉和淀粉酶并用碘液检测结果,C正确;D、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后不需要漂洗,直接制片,D错误。故选C。5.在细胞呼吸过程中,若有CO2产生,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不一定发生有氧呼吸,但一定有水产生B.不一定发生无氧呼吸,但一定有能量释放C.不一定在生物膜上进行,但一定有酒精产生D.不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但一定有葡萄糖的消耗【答案】B【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详解】有水产生的呼吸方式一定是有氧呼吸,A错误;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有CO2产生,且一定有能量释放,B正确;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CO2产生于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不是在生物膜上进行,也没有酒精产生,C错误;细胞呼吸的底物一般是葡萄糖,但也可以是脂肪或蛋白质,D错误。故选B。【点睛】易错点: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可产生能量,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可产生能量,第二阶段不产生能量。6.长郡中学高三生物兴趣小组为了研究pH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a、b、c三组实验,各组pH条件均不同,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5-A.a组的pH可能高于b组的pHB.a组pH条件下,该酶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可能最多C.在c组pH条件下比较适宜保存酶D.实验要求“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坐标曲线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酶的活性在最适pH条件下最高,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在过酸或过碱的条件下,酶会变性失活。据此依题意并分析图示可知:a组酶的活性高于b组酶的活性,因此a组的pH可能高于b组的pH,A正确;与b、c组相比,a组酶的活性最高,说明a组pH条件下,该酶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可能最多,B正确;c组产物的最大生成量明显低于a、b组,说明在c组pH条件下,酶已经变性失活,不适宜保存酶,C错误;实验中的“其他条件”为无关变量,实验要求“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D正确。7.取生长旺盛的绿叶,利用打孔器打出一批直径为1cm的叶圆片,将叶圆片细胞间隙中的气体排出后,平均分装到盛有等量的不同浓度NaHCO3溶液的培养皿底部,置于光温恒定且适宜的条件下(如图甲),测得各组培养皿中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时间(如图乙)。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6-A.a~b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类囊体薄膜上水的分解速率逐渐增加B.c~d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叶绿体基质中C3的生成速率逐渐减弱C.c~d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单个叶圆片有机物的积累速率逐渐减小D.a~d段如果增加光照强度或温度,都能明显缩短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时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a~b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暗反应速率上升,促进光反应速率上升,释放的氧气增加,叶片上浮时间缩短,故A正确。c~d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因为光照强度有限,光反应提供的[H]和ATP跟不上CO2浓度增加速度,C3的还原下降,有机物生存速率下降,产生的C5下降,故C3的生成速率逐渐减弱,故BC正确。如果a~d段处于最适温度和光饱和点,增加光照强度或温度,不能再提高光合速率,故D错。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实验分析,意在考查考生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能力。8.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在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的细胞中表达的基因有差异C.成熟生物体中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过程是由基因调控的D.细胞癌变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DNA分子中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答案】D【解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衰老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可见,在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基因的选择性表达,-7-A正确;在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的细胞中发生的化学变化不完全相同,因此表达的基因有差异,B正确;成熟生物体中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过程属于细胞凋亡,是由基因调控的,C正确;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而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可见,细胞癌变的过程中,不会发生DNA分子中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D错误。9.对于某雄性动物,下列数目一定相同的是()A.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B.体细胞与精子细胞内Y染色体的数目C.有丝分裂前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细胞核内DNA的数目D.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内染色体组的数目【答案】A【解析】【分析】1、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在没有发生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的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2、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结构时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有丝分裂间期2n0→4n2n→4n分裂期前、中期2n4n4n后期2n→4n4n→04n末期4n→2n04n→2n减数间期2n0→4n2n→4n减前、中期2n4n4n-8-分裂Ⅰ后期2n4n4n末期2n→n4n→2n4n→2n减Ⅱ前、中期n2n2n后期n→2n2n→02n末期2n→n02n→n【详解】A.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都等于该生物体细胞中的数量,A正确;B.体细胞内含有1个Y染色体,精子细胞含有1或者0个Y染色体,B错误;C.有丝分裂前期细胞核内DNA的数目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细胞核内DNA的数目2倍,C错误;D.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内染色体组的数目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内染色体组的数目2倍,D错误。故选A。10.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B.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C.为了验证提出的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可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答案】C【解析】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孟德尔所在的年代还没有“基因”
本文标题:黑龙江省大庆一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97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