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1-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初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文科)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第Ⅰ卷(共7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伯利克里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甚至入场观看城邦组织的戏剧会演的公民也可得“观剧津贴”。这一做法A.有利于缓和城邦内阶级矛盾B.进一步扩大了城邦公民的权力C.奠定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基础D.有利于调动公民参政的积极性【答案】D【解析】【详解】伯利克里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解决了平民参加政治活动的后顾之忧,有利于调动公民参政的积极性。故答案为D项。发放津贴是针对公民,不包括奴隶,与缓和阶级矛盾无关,排除A项;发放津贴没有涉及公民权力的变化,且“居民”说法错误,排除B项;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基础,排除C项。2.公民不能以人身做抵押,来偿还债务。提出这一规定的可能是-2-A.梭伦B.克利斯提尼C.伯里克利D.苏格拉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解负令。根据题意可知,这一规定的出台意味着公民不会再因为债务沦为奴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规定是梭伦改革中的解负令,解负令不但避免公民再沦为债务奴隶,那些因为受到贵族盘剥而沦为债务奴隶的公民也因此重获自由。这一规定由梭伦提出,与克里斯提尼、伯利克里和苏格拉底无关,故排除B、C、D项,故选A。3.波斯战争中的主帅特米斯托克里斯(Themistocles)说:“只要雅典人拥有200只满载海军的船只,那就是有城邦。”材料说明A.反思了战争胜利的原因B.古代雅典人很重视海军C.城邦就是一个公民集体D.公民是希腊城邦的根本【答案】D【解析】希腊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材料中的“只要雅典人拥有200只满载海军的船只,那就是有城邦”,说明公民是希腊城邦的根本,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说法绝对,排除。4.自伯利克里时代开始,雅典实行公职给薪制,出席公民大会者每次给薪1个奥波尔,至公元前327年,每次给薪6个奥波尔,参加重要会议者领取9个奥波尔。这表明当时雅典A.鼓励公民积极参政B.城邦经济繁荣发达C.重视消除贫富差距D.民主已发展到顶峰【答案】A【解析】材料“雅典实行公职给薪制,出席公民大会者每次给薪”表明雅典政府对公民积极参与城邦-3-政治给予鼓励和重视,故A项正确;实行公职给薪制并不能表明雅典经济繁荣和民主发展到顶峰,故BD项排除;雅典实行公职给薪制并非解决贫富差距,故C项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材料“雅典实行公职给薪制,出席公民大会者每次给薪”,从中可以得出政府重视公民参政。5.十二铜表法把作为辅助法的诉讼程序法排在前面,作为主体法的人法和物法则排在后面;后来出现的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则与此相反。此变化反映出罗马A.阶级矛盾逐渐消除B.思想启蒙运动出现C.社会商品经济发展D.法律规定长期不变【答案】C【解析】古罗马是奴隶制社会,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矛盾贯穿于社会的始终,A项“消除”错误。启蒙运动出现在17世纪的英国,B错误。人法和物法的排序放在前面,说明社会上人与人之间、财产经济之间的纠纷越来越多,也说明了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C正确。罗马法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并不是长期不变的,D错误。6.经过两年的工作,10人法典编著委员会将成文法刻在十二个铜表上,立于广场,公布于众(下图)该成文法的颁布A.废除了野蛮法律B.保护了平民利益C.实现了社会稳定D.消除了贵族特权-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将成文法刻在十二个铜表上”可以得出,材料中“成文法”是指《十二铜表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的颁布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平民的利益得到保护,故B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过去习惯法的汇编,过去的一些野蛮习惯法得以保留,故A项错误;《十二铜表法》维护贵族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社会矛盾,故CD项错误。点睛:首先根据“将成文法刻在十二个铜表上”得出这部法律是《十二铜表法》;然后结合《十二铜表法》的相关内容就能得出正确答案。7.美国学者查尔斯·舍曼曾说:“就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法典编纂来说,现代立法机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看成是查士丁尼庞大的罗马法机关的翻版,前者只不过是适应时代的需求,披上了现代语言的外衣而已。”据此,查尔斯·舍曼强调()A.罗马法是一部体系完善的法典B.罗马法与资本主义发展相吻合C.罗马法原则具有较强的实用性D.现代西方法典完全套用罗马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现代立法机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看成是优士丁尼庞大的罗马法机关的翻版”可知,查尔斯·舍曼强调现代立法机构充分利用罗马法原则,说明罗马法的原则不仅在古代,而且在近现代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故C项为正确答案。罗马法并非一部法典,A项观点本身错误;B项拔高了罗马法的作用;D项观点绝对化。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特点8.1861年,伦敦一家报纸经过统计后指出:就数量和重要性而言,下院十分之九的议案是经由政府之手通过的。这表明A.英国内阁的权力比较大B.英国内阁拥有立法权C.英王的立法权开始被剥夺D.内阁和议会权力平等【答案】A【解析】-5-从材料可知,英国议会大部分的议案是经由政府之手通过的,说明了英国内阁的权力很大,A正确。英国的立法权属于议会,B错误。英王的立法权被剥夺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C错误。议会掌握立法权,内阁掌握行政权,内阁对议会负责,不能说二者权力平等,D错误。9.英国国王的活动总原则之一是“国王不能为非”,即国王永远没有是非错误,国家政策中出现的一切错误,都不能归咎于国王,国王永远不对国家的任何政治决策负政治责任。这原则A.违背了《权利法案》的基本精神B.实质是对国王行使权力的限制C.表明国王已经失去自由权利D.意在为国王的行为开脱责任【答案】B【解析】材料“国王不能为非”即国王永不犯错,永不对国家决策负政治责任,意味着国王不能对国家政策负责,实质是对国王行使权力的限制,故B项正确,D项错误;A项错误,这一原则维护了《权利法案》的基本精神;材料强调的是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不是失去自由,故C项错误。10.1952年杜鲁门总统命令商务部长将某些钢铁企业置于联邦政府的管制之下,不久,最高法院裁决杜鲁门发布的这一行政命令违宪。据材料可看出,美国A.各州拥有高于联邦政府的权力B.总统无权签署上述行政命令C.最高法院正常行使自身的权力D.司法机关的权力高于行政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美国的三权分立。美国实行联邦制,但各州并不拥有高于联邦政府的权力,故排除A项;美国总统形式行政权,有权签署行政命令,故排除B项;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司法权并不高于行政权,故排除D项。美国总统虽然有权签署行政命令,但该命令必须符合宪法规定。最高法院以违宪裁决该行政命令无效,体现了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衡,是最高法院正常行使权力的表现,故选C。11.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道:“其他任何国家从来没有创制出如此强大的司法权。-6-联邦的安定、繁荣与生存本身,全系于七位联邦大法官之手。没有他们,宪法只是一纸空文。行政权也依靠他们去抵制立法机构的侵犯,而立法权则依靠他们使自己不受行政权的进攻。”托克维尔意在说明美国A.三权分立的体制遭到破坏B.民主制度受到了司法干预C.立法和行政部分冲突不断D.司法权在体制中举足轻重【答案】D【解析】材料“联邦的安定、繁荣与生存本身,全系于七位联邦大法官之手。没有他们,宪法只是一纸空文”的信息说明司法权在美国政治体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故D项正确;美国宪法规定的三权分立体制并没有遭到破坏,故A项错误;美国实行三权分立体制,司法并不会干预民主,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司法的重要性,并不是说立法和行政部门冲突不断,故C项错误。12.近代以来法国共和国产生了16部宪法,其中在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后近70年一直未改变。这反映了A.启蒙运动使法国思想极其活跃B.经济发展导致政治力量多元C.法兰西共和国之路历程非常艰难D.外国干涉频繁打断民主化进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90年内更换12部宪法”可知法国宪法的频繁更迭说明法国国内各种势力较量的激烈,法国1875年宪法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从而表明法国在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C项正确。ABD三项只是强调宪法变更的原因,排除。所以选C13.德意志帝国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材料反映了德意志的政治特点是A.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B.君权至上和君主专制C.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7-D.强烈的军国主义色彩【答案】A【解析】【详解】德意志帝国实际上是一个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在帝国中得到延续。由材料中的“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可以判断出德国君主权利很大,类似于封建君主,专制色彩比较浓厚,故选A;B项德意志实行君主立宪制而非君主专制,排除;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强烈的军国主义色彩,排除D。14.空想社会主义者们主张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建立社会平等,甚至还主张暴力革命……但他们在一些基本问题上,还未能摆脱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根本缺陷”是指A.未对资本主义制度进入深入批判B.对未来理想社会设想不够健全C.未认识到无产阶级的使命和作用D.寄希望于统治阶级的良心发现【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根本缺陷”是指空想社会主义不懂得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不懂得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历史使命和伟大力量,因而找不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正确途径。故C项正确。ABD三项本身正确,但不是“根本缺陷”,排除。15.马克思说:“人们对(巴黎)公社有多种多样的解释,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由此可知,巴黎公社A.是完全的无产阶级专政B.建立了民主的联合阵线C.是工农阶级的联合政权D.政权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答案】D【解析】巴黎公社政权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伟大尝试,材料“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8-代表者”说明组成该政权的代表具有较广代表性,故D项正确;A中完全说法绝对;B中联合阵线不符合巴黎公社性质;C中工农联合说法错误,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政权。16.下表是近代以来,不同人物对鸦片战争的不同看法。下列选项中叙述错误的是道光皇帝“连衅”,这些“犯上作乱”者都是不能长久的。孙中山、毛泽东陈旭麓(著名史学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中国赶往近代最初的一步”A.道光皇帝仍然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未醒B.孙中山、毛泽东用革命史观来评价鸦片战争C.陈旭麓认为鸦片战争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D.历史真相因为叙述者的立场不同而模糊不清【答案】D【解析】【详解】叙述者因为立场的不同,得出的观点存在差异,但多角度的研究可以接近历史真相,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犯上作乱”说明道光皇帝仍然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未醒,故A项排除。孙中山、毛泽东认为鸦片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反映出用革命史观来评价鸦片战争,故B项排除。陈旭麓认为“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中
本文标题: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01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