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饯行宴第一部分:浅析《琵琶行》诗歌中画面的悲美浅析《琵琶行》诗中图画的凄婉美晴隆县第二中学杨军内容摘要:《琵琶行》这首叙事诗,主要记叙白居易贬谪江州时,在一个萧瑟的秋夜,送客浔阳江头,偶逢琵琶女,听她弹奏琵琶并自述凄凉的身世,从其苦难的身世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顿时触发了天涯沦落的痛苦心境,再请琵琶女重弹琵琶泪湿青衫,悲怆之意油然而生,他饱蘸满腹辛酸之泪,尽情倾述悲愤之情,描绘了一幅幅美丽、凄婉的画面。关键词:琵琶行图画凄婉美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记叙的是诗人秋江送客偶遇琵琶女,听她弹奏琵琶并自述凄凉的身世,由此诗人联系到自己被贬后坎坷不平的悲惨遭遇,再次请求琵琶女重弹琵琶这样五幅画面抒发了积郁在心中的愤懑和不平,揭露了封建社会政治的黑暗。全篇情感真切,画面优美深沉,绘形传神。把人们引入深沉的诗情画意之中,然而悲惨沦落的两人相遇却给含情浓郁的景色布满了凄婉的色彩。一、秋江送客图的凄婉美江边送客,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别时的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枫叶红透,荻花飘飘的深秋,夜来江头送客,秋风萧索,江涛声声。自古以来春女悲,秋士悲,本来逢秋寂寥,何况夜晚送别。诗人谪居九江,故人稀疏,难得有人来访,却又不得不别离。人生凄苦,最重莫过生别离,求不得。诗人所渴望的兼济天下已经不可求,这时又不得不和故人别离,谪居卧病怎知此一别相会何期?离别本身就叫人伤感,酒宴前再没有个歌女侍应,当然就更加显得寂寞难耐了。主人陪着客人一道骑马来至江边,一同下马来到船上。秋夜的枫树不堪寒风,在瑟瑟发抖,江边成片的荻花随风摇曳,主人在江边设下饯行宴,从下午直喝到夜幕降临,意犹未尽,还不忍分别,可见好友的情意是多么的深。就这样,主人尚且为招待不周而难过,觉得这里比不上都市的繁华,这场饯行酒没有尽兴,心里不免涌上一阵凄惨之情。秋夜,送别,伤感,这种画面真是太经典了!让人想了忍不住眼圈发红。醉不成欢惨将别”,不是醉了不成欢乐,而是不成欢醉,因为无弦歌为酒助兴,不成痛饮的意思。因为酩酊,今宵易逝;举杯难饮,不成欢醉,“别时茫茫江浸月”体现“秋江月”的“茫茫”的景象,既有秋夜令人心颤的无穷凄冷,又有荒村临歧,杯盘草草无法排遣的怅惘。这一幅“夜茫茫、月茫茫、江茫茫”中表现出的是空虚中蕴失望,惆怅中含感伤,清冷中藏凄凉的画面。茫茫黑夜幽深莫测,表现作者对现实的绝望,对未来的悲观;茫茫月色捉摸不定,暗含作者对帝君愈来愈远的失望;茫茫江水暗含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伤。整个画面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二、月听琵琶图的凄婉美月下诗人和他的好友“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但“邀相见”还不那么容易,又要经历一个“千呼万唤”的过程,她才肯“出来”。这并不是她在第1页共1页拿身份。正象“我”渴望听仙乐一般的琵琶声,是“直欲描写天涯沦落之恨”一样,她“千呼万唤始出来”,也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所以才“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羞羞答答的,但琵琶女也不是不近人情,只要你诚恳地邀请,她到底还是过来了。于是,好友们继续坐下来,在琵琶曲的伴奏下畅饮。这位琵琶女绝对不简单,她只用了这么一种乐器,就已经表达了无数的心事。转轴拨弦三两声”在正式演奏前她调弦试音;而后“弦弦掩抑”,变到曲调的悲伧;“低眉信手续续弹”,再到舒缓的行板。我们可以看到琵琶女拢、捻、抹、挑熟练的弹奏手法。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朝宫廷中制作的一个舞曲名。六幺是当时流行的一个舞曲名。从这些曲名都可看出琵琶女对乐曲的精通。接着描写音乐声的优美动人。将有声的音乐化为了有形的画面。乐声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而起的疾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划,戛然而止,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这里有落玉盘的大珠小珠,有流啭花间的间关莺语,有水流冰下的丝丝细细,有细到没有了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有突然而起的银瓶乍裂、铁骑金戈,它使听者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魂动魄。“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眼前是江水茫茫,无边无际,四周寥落,万籁俱寂,中天一轮明月,江心倒映一派光辉。人们凭着诗意的想象,似乎感到这秋凉的夜色中弥漫着音乐的气氛,这粼粼的波光中荡漾着动人的旋律。余音绕梁,不绝如缕。用秋月的皎洁,用江水的无声,更表现出了人们听完音乐后那种如大江大河般外表澄澈,而内心却波涛汹涌,万千的感慨无法用话语来表达的心情。各人内心的感受,各人因音乐所引起的联想是不一致的。白居易认为音乐“似诉生平不得志”,琵琶女也不可能有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喟深沉。所以,外形同是失神入迷,内心实各有所思。因此,“白”,不是“白水青山未近思”的白色之白,而是“白见”---无所见,视若无睹的意思。在“茫茫”中虽蕴着“千里烟波”,主人行客的内心感情却是既单纯的,又是十分丰富,十分复杂意象的概括。情和景,意和景,悲怆的乐曲和凄清的画面都融为一体,作者把动态的音乐凝结在静态的江水中,用静水流深的视觉形象来表达出了自己内心难以描述的凄苦感受如此绘声绘色地再现千变万化的音乐美,已不能不使我们惊佩琵琶女的艺术才华。弹者苦听者悲。乐曲悦耳动听,秋月江心染白,融汇成一幅水乳交融的凄婉画面之美。三、自叙身世图的凄婉美“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弹完一曲,琵琶女心中的万千心事在乐曲的回旋中勾起,即便面对的是陌生人,但是也没有消除她向人倾诉的欲望,由此也可以看出琵琶女久已是一人独居,才会这么渴望与人交流。琵琶女自述身世,早年曾走红运,盛极一时,到后来年长色衰,飘零沦落。她年纪幼小,而技艺高超,她被老辈艺人所赞服,而被同辈艺人所妒忌。王孙公子迷恋她的色艺:为了请她演奏,而不惜花费重金;她自己也放纵奢华,从来不懂什么叫吝惜。就这样年复一年,好时光像水一样地很快流走了。等到年老色衰时,不得不找一个可以依托的归宿,但又所托非人,在封建社会商为社会的下层,琵琶女所嫁的商人居无定所,她只能居在江上一舟中,可见其贫困。并且商人为了生计奔波,让琵琶女独守空船,可以说这时的琵琶女一无所有,青春已去,美貌不在,丈夫远走,一贫如洗。梦中不忘第2页共2页过去的欢笑时光,醒来现实却让她难以面对,所以只能以泪洗面,到如今,沦落江湖,何等凄惨!怎能不使她“梦啼妆泪红阑干”呢?月下的琵琶女,思忆当年,悲惨凄苦诉生平,“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月冷,水寒,这正是琵琶女冷冷落落、凄凄惨惨的悲凉心情。人物、景物、情感、气氛,浑然一体。同是一江秋水,因为人物的处境不同、心情不同,而呈现出的画面、色彩、情味各异。四、自叹谪居图的凄婉美听了琵琶女的自述,诗人马上想到自己的身世:“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地势荒僻,环境恶劣,举目伤怀,一点开心解闷的东西都没有。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诗人自己的苦闷移情的结果,《水浒传》里有一段宋江赞赏江州的话,他说:“端的好座江州,我虽犯罪远流到此,倒也看了真山真水。我那里虽有几座名山古迹,却无此等景致。”自古江南就是风景极佳的地方,江南的秋天,在柳永笔下是“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何等之美,以至金主读到此句,竟有挥鞭南指之意。然而诗人流落于江洲,政治上失意,所以看来山无好山,水无好水。诗人本来少年得志,青云直上,十年三登科,可以说是意气风发。但是后来却因得罪权贵,日渐被皇上疏远,被朝庭冷落,以至发配为江洲司马。这与琵琶女的身世何等相似。诗人的悲哀苦闷完全是由于他政治上受打击造成的,但是这点他没法说。他将断肠裂腑的伤痛就全都压到心底。他从内心里吟出了这句传诵千古的名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接着他以一个平等真诚的朋友、一个患难知音的身份,由衷地称赞和感谢了琵琶女的精彩表演,并提出请她再弹一个曲子,而自己要为她写一首长诗《琵琶行》。琵琶女本来已经不愿意再多应酬,后来见到诗人如此真诚,如此动情,于是她紧弦定调,演奏了一支更为悲恻的曲子。这支曲子使得所有听者无不唏嘘成声。多情的诗人呢?看他的青衫前襟早巳经湿透了诗人陈述谪居生活的苦闷,谪居在优美的“黄芦苦竹绕宅生”、“杜鹃啼血猿哀鸣”自然环境中,但作者却谪居卧病,大大加深了作者对天涯沦落之感的表现,悲凉的画面构成了凄苦的氛围,衬托了悲凉的心境。五、重闻琵琶图的凄婉美作者在被琵琶女的命运激起的情感波涛中坦露了自我形象。“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的那个“我”,是作者自己。作者由于要求革除暴政、实行仁政而遭受打击,从长安贬到九江,心情很痛苦。琵琶女身世漂沦的命运,白居易政治上遭受打击,贬谪天涯的不幸,都不是偶然的。他们都是封建专制社会的牺牲品。他们的命运在日趋没落的中唐社会中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在客观上暴露出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腐朽。又由于命运的相似,两个萍水相逢的艺术家才可能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共鸣中,一个重弹,一个重听。当琵琶女第一次弹出哀怨的乐曲、表达心事的时候,就已经拨动了他的心弦,发出了深长的叹息声。当琵琶女自诉身世、讲到“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的时候,就更激起他的情感的共鸣,从而情不自禁地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遭遇。此时此刻,琵琶女与诗人便成为了知己。于是,诗人要第3页共3页琵琶女“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琵琶女“感我此言良久立”是对诗人自述的反应,包含着非常复杂的感情,有对诗人的遭遇的同情,也有对知遇之恩的感激。“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就是琵琶女满腔激情的自然流露,因而收到“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效果。“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白居易之所以能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琵琶女与诗人萍水相逢,却能以诚相见,理解诗人,借曲抚慰,可谓知己难觅,故而诗人激动得泪洒青衫。“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样是“泪”的内涵的集中写照。更是两人情感上的共鸣。伤物,伤曲,伤人,伤己,伤别,这诸多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不由使他悲怆满怀。在这里,把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琵琶女的遭遇,同被压抑的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遭遇汇入画中,相互映衬,相互补充,作如此细致生动的描写,并寄予无限同情,美中略显几分哀伤。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因为音乐,让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画面——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着,一路洒下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参考文献:《琵琶行》美点品读李华波《琵琶行》赏析吴卫江第4页共4页篇二:宴会礼仪宴会礼仪中小学生在社交过程中,经常会提出邀请朋友、同学、老师参加不同形式的宴会,或者自己也被人邀请,这已是很普遍的行为了。在宴会上,三五知己,相邀一起;或亲朋好友,久别重逢;或盛大节日,家人团聚,大家共享美味佳肴,畅想美好生活,真是人生一桩乐事。1.真诚发出邀请宴会使同学们聚在一起,使与会者沟通情感,传达美意,增进友谊。为了纪念某一个特别的日子,邀请朋友或者同学来参加宴会,首先要考虑对方的接受程度,喜欢不喜欢,有没有兴趣。这都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免造成在宴会上不必要的尴尬。宴会地点应尽可能选择干净、舒适、安静的,能使人感到心情舒畅、便于交流的地点,或者是自己和朋友第一次认识或共餐的地方,这样会让对方有安全感,从而产生亲和力,使宴会变得轻松。同时,宴会菜肴的确定要注意考虑朋友及客人的爱好和禁忌。如果发请柬,通常在一至二周前发出,以便被邀请者及早安排,有些还需用电话联系,以确认是
本文标题:饯行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02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