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湖北省夷陵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湖北省夷陵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央视公益广告《回家的路》,展现了扎根于中国人心底的回家过年情结。与这一现象联系最为密切的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宗法制【答案】D【解析】【详解】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与材料没有关系,排除A;世袭制是贵胄子弟继承祖上的权位的制度,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分封制是地方管理制度,与材料无关,排除C;题干信息“回家过年”反映的是人们注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团聚,这与宗法制有着密切的关系,故选D。2.《全球通史》写到:“新皇帝…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所说的行政管理制度A.具有浓厚的贵族政治色彩B.使中央得以垂直管理地方C.旨在充分发挥地方自主性D.由秦始皇首创并推行全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新皇帝是指秦始皇,由材料“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可知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各级官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建立了一套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故B项正确。郡县制的官员由皇帝任命,有任期,服从于中央统治,是官僚政治的体现,不具有贵族政治色彩,排除A。秦朝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地方自主性受到削弱,排除C。郡县制-2-起源于春秋后期,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已广泛实行,并非为秦始皇首创,排除D。【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新皇帝”、“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等,结合郡县制的相关史实即可知道答案。3.汉朝时,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封国并存,后来封国势力越来越大,威胁到中央。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王国势力,采取的措施是A.在地方设置节度使B.在地方设通判C.颁布“推恩令”D.实行三省六部制【答案】C【解析】汉武帝时期为了解决王国问题,实行“推恩令”,把王国的土地层层分封,让地方失去了对抗中央的财力,故C项正确;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故A项错误;通判是北宋时期设立管理地方监察机构,故B项错误;三省六部制属于隋唐时期中央中枢机构,故D项错误。点睛: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这项政令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西汉自文、景两代起,如何限制和削弱日益膨胀的诸侯王势力,一直是皇帝面临的严重问题。4.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却被陶片放逐。由此可见A.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B.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C.直接民主导致了雅典的派系纷争D.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描述的现象表明雅典民主政治-3-中的原始直接民主方法,由于公民的道德休养的差异,在投票中出现以多数票而不是以公正正义或真理来判断,体现它的弊端,故C项符合;陶片放逐法是针对所有公职人员而不是仅仅对将领,故B错误;A项与史实不符;D项表述错误。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5.在古罗马有一个人把洗衣店告上法庭,要求店家赔偿被老鼠咬破的衣服,其理由为:“按照约定,店家洗好衣服后应妥善保管好,事先应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依据罗马法,最后法庭判决洗衣店赔偿全部损失。该案例主要说明了A.司法程序严格完备B.审判非常重视证据C.法律维护平民利益D.审判体现契约精神【答案】D【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司法程序问题,排除A;B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B;材料没有提到平民,排除C;由材料“按照约定,店家洗好衣服后应妥善保管好,事先应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故选D。6.美国前总统布什曾在一次演讲中说:“人类千百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下列文献中,在美国把统治者“关”进笼子里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A.《权利法案》B.《1787年宪法》C.《人权宣言》D.《民法典》【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原则,把统治者“关”进笼子里,故B项正确;ACD三项分别是英国、法国、法国,故排除ACD三项。7.粱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粱启超所述“割台湾、偿二百兆”出自A.《天津条约》-4-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答案】B【解析】“割台湾、偿二百兆”指割让台湾,赔款两亿两白银,出自《马关条约》,故B正确;其他条约不涉及割让台湾问题,排除A、C和D。点睛:代史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主要有《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于条约的内容,学生应该牢记并能熟练运用。8.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答案】B【解析】“光绪二十八年”是1902年,“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指的是保路运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四川的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提供了条件,从而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故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1851年,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故C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兴起于1924年,故D项错误。9.唐德刚认为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的总统宣誓词虽然很短,“但它却是中华五千年政治史上一座极重要的里程碑和分水岭。”文中的“分水岭”是指A.由“帝制”转入“民治”B.由“器物”转入“制度”C.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民主主义革命”D.由“近代史”转入“现代史”【答案】A【解析】-5-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理的解能力和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这是中国民主政治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即由“帝制”转入“民治”,所以答案选A。B是戊戌变法;C是五四运动后;D是新中国的成立。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意义10.歌曲是时代的产物,与“游击战,敌后方,坚持反扫荡”反映出共同时代主题的歌词是A.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B.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C.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D.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坚持抗战、坚持反扫荡;结合选项可知B项是《黄河大合唱》的内容,创作于1939年,故B项正确。A项是解放战争时期,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口号,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是土地革命时期,与材料不符,排除。【点睛】解决本题分两步走:一是理解该口号“游击战,敌后方,坚持反扫荡”的时期,二是结合所学知识逐一分析选项各口号所处的时代,找出符合设问的选项即可。11.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A.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B.标志着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站了起来C.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D.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到来【答案】A【解析】由材料“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意在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故选A;材料的主旨不是新中国成立的国内意义,排除BD;材料没有体现新中国成立的国际影响力,排除C。12.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是否成熟,标志就是它的实力、对国际制度理解和参与的程度、世界-6-对其认可程度。据此判断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A.提出一国两制政策B.提出一边倒政策C.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是否成熟,标志就是它的实力、对国际制度理解和参与的程度、世界对其认可程度”结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相关所学可知,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标志是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为实现国家统一而提出的伟大构想,不是外交政策;B选项错误,“一边倒”政策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是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外交方针,不是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标志;C选项错误,“求同存异”是周恩来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是针对当时情况,呼吁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的方针,不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3.二战后初期,在柏林市中心的分界地带,出现了70多家边界线电影院,这里播放的都是美苏双方精心拍摄的电影。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A.银幕上美苏的文化交流B.东西柏林间的文化共建C.冷战下特殊的文化战争D.传媒领域中的文化认同【答案】C【解析】冷战主要是指排除战争以外的所有对抗形式,由材料“二战后初期,在柏林市中心的分界地带,……播放的都是美苏双方精心拍摄的电影”可知美苏在文化领域进行对抗,故C符合题意;“二战后初期,在柏林市中心的分界地带,……这里播放的都是美苏双方精心拍摄的电影”,美苏拍摄的电影是宣传各自的意识形态,这并不仅仅是文化领域的较量,故A错误;从以上分析来看,美苏拍摄的电影更不是反映东西柏林之间的文化共建和认同,故排除BD。14.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这表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7-A.全球化趋势B.多极化趋势C.一体化趋势D.区域集团化【答案】B【解析】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洲走向联合,日本、中国逐渐兴起,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也开展了不结盟运动,各种力量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导致两极格局逐渐走向瓦解,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故选B;全球化多指经济,排除A;一体化,区域集团化说法片面,排除C,D。15.1992年邓小平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上述谈话的国际背景是()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B.美苏“冷战”逐步升级C.多极化格局形成D.第三世界迅速崛起【答案】A【解析】由材料“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可知,发生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所以答案选A,排除B;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逐渐形成多极化格局,C说法不够准确,排除;第三世界崛起于20世纪60年代,排除D。16.古代俗语说,“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油盐针线”。此俗语反映了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男耕女织B.极端贫困C.自给自足D.自产白销【答案】C【解析】-8-【详解】从材料中的“种田”“过年”“换油盐针线”等信息得出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因此选C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男的耕地,女的纺织等信息,不选A选项;材料内容从产品用途方面体现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的特点,无法体现极端贫困,不选B选项;自产自销不是小农经济的特点,不选D选项。17.商鞅变法中规定:“盗马者死,盗牛者加”;汉初政府曾下令禁止宰杀耕牛,规定杀牛、盗牛者受重刑。保护耕畜的法令,一直为历代所沿用。这说明:A.牲畜比较缺乏B.牛耕广泛推广C.政府重视农业生产D.精耕细作得到推广【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时期和汉初都有保护耕畜的法令
本文标题:湖北省夷陵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14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