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下列关于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合理的是A.氨基酸序列相同的肽链可折叠成结构和功能不同的蛋白质B.血红蛋白分子含有Fe元素是因为某些氨基酸的R基含有Fe元素C.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D.核酸是多聚体,其单体在细胞中有5种【答案】A【解析】【分析】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的条数不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原核生物的细胞中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是DNA。【详解】A、氨基酸序列相同的肽链可折叠成结构和功能不同的蛋白质,A正确;B、血红蛋白分子含有的Fe元素不存在于氨基酸的R基,B错误;C、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D、核酸是多聚体,其单体在细胞中有8种核苷酸,D错误。故选A。2.关于酵母菌和硝化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不含RNAB.溶菌酶能破坏酵母菌的细胞壁C.硝化细菌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D.硝化细菌能从氨的氧化过程中获取能量【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明确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次要求考生识记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详解】A、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也含有RNA,A错误;B、溶菌酶能破坏硝化细菌的细胞壁,但不能破坏酵母菌的细胞壁,B错误;C、硝化细菌不含线粒体,但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C错误;D、硝化细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时需要的能量来自氨气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用于合成有机物,D正确。故选D。3.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的催化效率高是因为能显著提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酶既能专一性催化某一化学反应,也能作为另一反应的反应物C.酶只有在活细胞内才具有催化活性D.可用麦芽糖酶、蔗糖、麦芽糖和斐林试剂验证酶的专一性【答案】B【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而起催化作用;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酶作用的条件比较温和等特点。【详解】A、酶的催化效率高是因为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错误;B、酶既能专一性催化某一化学反应,也能作为另一反应的反应物,B正确;C、酶在活细胞内产生,可以在细胞外具有催化活性,C错误;D、麦芽糖具有还原性,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生成葡萄糖也具有还原性,蔗糖是非还原性糖,蔗糖酶不能催化,故斐林试剂不能验证酶的专一性,D错误。故选B。4.关于生物体内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A.机体在运动时ATP含量高,睡眠时ATP含量低B.蔗糖的合成伴随ATP的消耗,蔗糖的水解伴随ATP的合成C.肌细胞在缺氧条件下产生CO2的量等于O2的消耗量D.植物细胞若既不吸收O2同时也不释放CO2,表明该细胞已经死亡【答案】C【解析】【分析】3有氧呼吸:第一阶段C6H12O6(葡萄糖)4[H](还原氢)+2C3H4O3(丙酮酸)+少量能量;场所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6H2O(水)20[H](还原氢)+6CO2(二氧化碳)+少量能量;场所: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24[H](还原氢)+6O2(氧气)12H2O(水)+大量能量;场所:线粒体内膜。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大量能量无氧呼吸: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植物,低等动物和微生物)C6H12O62C3H6O3(乳酸)(高等动物和某些植物,例如马铃薯的块茎和甜菜的块根等)。【详解】A、机体在运动时或者安静时候,ATP与ATP含量处于动态平衡,A错误;B、蔗糖的水解没有ATP的合成,B错误;C、肌细胞只有有氧呼吸才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产生乳酸,故在缺氧条件下产生CO2的量等于O2的消耗量,C正确;D、若既不吸收O2也不释放CO2,则细胞只进行产物是乳酸的无氧呼吸,D错误。故选C。5.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胰岛B细胞内含有胰岛素基因,不含唾液淀粉酶基因B.能进行细胞分裂的细胞不一定有细胞周期C.细胞凋亡时相关基因活动加强,可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D.致癌病毒能将其基因组整合进入人的基因组中【答案】A【解析】【分析】4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癌变的原因:(1)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2)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3、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真核生物连续分裂的体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详解】A、胰岛B细胞内既含有胰岛素基因,也含唾液淀粉酶基因,只是细胞分化,基因选择性表达而已,A错误;B、能进行细胞分裂的细胞不都具有细胞周期,只有能进行连续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B正确;C、细胞凋亡是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C正确;D、致癌病毒能将其基因组整合进人人的基因组中,使人细胞癌变,D正确。故选A。6.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用自然光照射离体的新鲜叶绿体一段时间后,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自然光相同的绿色光照射,在照射瞬间叶绿体中的物质所发生的变化错误的是A.ATP含量下降B.C5的含量下降C.C3的含量上升D.NADP+的含量下降【答案】D【解析】【分析】如果在适宜反应条件下,用白光照射离体的新鲜叶绿体一段时间后,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绿光,由于“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光合色素吸收绿光极少”,所以改用绿光照射后,相当于降低光照强度;导致光反应减弱,产生的还原氢和ATP少,三碳化合物还原减慢,而二氧化碳固定速率暂时不变,因此三碳化合物增加,五碳化合物含量减少。【详解】A、由于光反应变慢,所以ATP合成减少,导致ATP含量下降,A正确;B、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去还原C3,光反应减弱后,导致C3化合物的还原减弱,则合成C5的速率减慢,C5的含量下降,B正确;C、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去还原C3,光反应减弱后,导致C3化合物的还原减弱,C35化合物消耗减少,同时CO2固定生成C3的速率不变,则C3化合物含量相对增多,C正确;D、暗反应C3的还原还在不断的消耗NADPH,生成NADP+,故NADP+的量有一定的增加,D错误。故选D。7.研究表明,人体细胞膜上分布有葡萄糖转运体家族(简称G,包括G1、G2、G3、G4等多种转运体)。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G在细胞中的_____中合成,_____(需要/不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后,分布到细胞膜上。(2)由上图分析可知,葡萄糖通过_____的方式运输进入上述两种细胞。研究表明,G1分布于大部分成体组织细胞,其中红细胞含量较丰富。G2主要分布于肝脏和胰岛B细胞。两种转运体中,G1与葡萄糖的亲和力较高,保障红细胞在血糖浓度_____时也能以较高速率从细胞外液摄入葡萄糖。当血糖浓度增加至餐后水平(10mmol/L)后,与红细胞相比,肝脏细胞_____增加很多,此时肝脏细胞摄入的葡萄糖作为_____储存起来。(3)研究表明,G3分布于脑内神经元细胞膜上,G4主要在肌肉和脂肪细胞表达。人体不同的组织细胞膜上分布的G的种类和数量不同,这种差异既保障了不同的体细胞独立调控葡萄糖的_________,又维持了同一时刻机体的血糖浓度的稳定。【答案】(1).核糖体(2).需要(3).协助扩散(4).低(5).摄入葡萄糖的速率(6).(肝)糖原(7).转运【解析】【分析】图中肝细胞和红细胞摄入葡萄糖的速率比对照组自由扩散高,说明与蛋白质载体G1、G2有关,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据此分析答题。【详解】(1)已知G葡萄糖转运体,分布在细胞膜上,所以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细胞中的核糖体合成后需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才能分布到细胞膜上。6(2)如图分析可知,葡萄糖运输进入上述两种细胞需要载体协助,为协助扩散;图中G1与葡萄糖的亲和力较高,保障红细胞在血糖浓度低时也能以较高速率从细胞外液摄入葡萄糖;当血糖浓度增加至10mmol/L后,与红细胞相比,肝脏细胞摄入葡萄糖的速率增加很多,此时肝脏细胞摄入的葡萄糖作为(肝)糖原储存起来。(3)人体不同的组织细胞膜上分布的G的种类和数量不同,这种差异既保障了不同的体细胞独立调控葡萄糖的转运,又维持了同一时刻机体的血糖浓度的稳定。【点睛】本题曲线图为载体,考查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8.A为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图B表示在一个细胞周期(G1、S、G2组成分裂间期,M为分裂期)中的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C表示处于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细胞数目的变化(用特殊的方法在一个培养基中测得的),请据图作答.(1)图A表示的是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_____期,此期细胞中有_____条染色单体,有_____个染色体组。(2)B图中,处在M期的细胞,其核基因_____大量表达(填“能”或“不能”)。(3)C图中的DNA含量由2C到4C的细胞,处在B图的_____期(填写图中字母符号)。(4)细胞培养过程中若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C图中DNA含量为_____(C)的细胞数量会增加。【答案】(1).中(2).8(3).2(4).不能(5).S(6).2【解析】【分析】分析A图:图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分析B图:图B表示在一个细胞周期(G1、S、G2组成分裂间期,M为分裂期)中的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分析C图:图C表示处于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细胞数目的变化,DNA含量为2C代表G17期;DNA含量为2C~4C代表S期;DNA含量为4C代表G2和M期。【详解】(1)通过分析可知,图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期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有2个染色体组。(2)B图中,处在M期(分裂期)的细胞,染色质高度螺旋成染色体,DNA不能解旋,核基因不能大量表达。(3)由以上分析可知,C图中的DNA含量由2C到4C的细胞,处在B图的S期。(4)DNA合成抑制剂会抑制DNA的复制,若培养过程中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则C图中DNA含量为2C的细胞数量会增加。【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柱形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A所处的时期,图C中各柱形代表的时期。9.如图表示在不同温度下,测定该植物叶片1cm2重量(mg)变化情况(均考虑为有机物的重量变化)的操作流程及结果,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从图分析可知,该植物的呼吸速率可表示为____________(mg/cm2•h)(用图中字母表示),总(真)光合速率可表示为_________(mg/cm2•h)(用图中字母表示)。(2)从图分析,恒定在上述_____℃温度下,维持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该植物叶片1cm2增重最多,增重了__________mg。【答案】(1).X(2).Y+2X(3).14(4).36【解析】【分析】无光时单位时间内叶片重量的减少量等于呼吸强度,故1小时呼吸消耗的有机物为X,而单位时间光照下叶片重量的增加量表示的是净光合速率,故光照一小时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M+Y-(M-X)+X=Y+2X。【详解】(1)从分析可知,该植物的呼吸速率可表示为X(mg/cm2•h)(用图中字
本文标题: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17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