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七次(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七次(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第I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萧国亮指出:“在中国封建社会,小农善于经营,可以累其赢余,益市田数亩”,上升为自耕农或小地主、小地主经营得法,也能上升为大地主。…不善经营,大地主也会下降为小地主,小地主破产为自耕农,乃至佃农,身无立锥之地。”这说明A.封建经济内存在竞争机制B.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的顽疾C.封建经济发展缺乏稳定性D.小农在封建社会中生存艰难【答案】A【解析】【详解】小农善于经营,可以上升为小地主,小地主经营得法,可以上升为大地主,大地主不善经营,也会降为小地主,甚至佃农,也就是说每个人经济地位的沉浮,主要取决于是否善于经营,这就会使所有人在经营上下功夫,努力提升自己的经济地位,这体现了封建经济内的竞争性,A项正确。B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个人经济地位处于变化中,发展不稳定,排除C项;小农也可上升为地主,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2.古希腊建筑师们在设计伊瑞克提翁神庙时,计划把6根单调的石柱雕刻成少女形象,但少女的脖子纤细,无法承受神庙的重量,如果加粗少女颈部,则会影响美观。建筑师们经过冥思苦想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那就是给每个少女颈后保留一缕秀发,再在头顶加上花篮。这主要体现了古希腊A.建筑师具有活跃思维和高超技艺B.妇女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C.注重人文与审美契合的建筑理念D.希腊艺术人才辈出成就斐然【答案】C【解析】-2-【详解】建筑师具有活跃思维和高超技艺和希腊艺术人才辈出成就斐然,都只是材料的表面现象而不是材料所要体现的主旨。故AD错误。材料中未体现古希腊妇女地位是否提高,故B错误。根据材料中的“把6根单调的石柱雕刻成少女形象”“如果加粗少女颈部,则会影响美观”可知,古希腊既注意到了人文精神又注意到了审美情趣,注重人文与审美契合的建筑理念,故C正确。3.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的大部分条文,都是明确自由民在“私法”范围上平等,尤其是契约缔结及财产私有;同时少部分条文属于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公法”。近代法国拿破仑最引以为傲的,是其颁布并成为后世典范的“民法典”。这反映了A.私权保护与契约构筑社会规范B.西方法律轻视国家利益的保护C.罗马法被延用并不断发展到近代D.注重条文的大陆法系更具优越性【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和拿破仑“民法典”的比较,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和比较的能力。根据材料,《十二铜表法》的大部分条文,尤其强调契约缔结及财产私有,注重私权保护和契约;而拿破仑的“民法典”对后来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产生了巨大影响,起到了立法规范的作用,两者反映了私权保护与契约来构筑社会规范,A项正确;B项“轻视”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C、D两项从材料中无法反映,排除。故选A。4.古代东亚,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万国来朝”“天下共主”的国际秩序模式,称为朝贡体系。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条约,在中国建立起新的中外关系模式,称为条约体系。这两种关系体系A.均为前资本主义时代的国际关系体系B.是平等与不平等两种外交关系的反映C.体现了王道与霸道不同交往观念的差异D.符合主权国家观念及其相应的国际秩序【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条约体系属于资本主义时代的国际关系体系,故A错误;朝贡体系也不是平等的外交关系,故B错误;朝贡体系重在天朝上国、宣扬国威,体现了王道观-3-念,条约体系以列强殖民侵略为前提,体现了霸道观念,故C正确;条约体系伴随殖民侵略,侵犯了被侵略国的主权,不符合主权国家观念及其相应的国际秩序,故D错误。5.有学者指出,清末放足运动中,最被关注的是妇女放足和国家兴盛的联系,“妇女裹足”俨然成为了国势衰弱的原因,被裹足妇女的身心感受在所有公开文字中看不到,官民一致的反裹足倡议,其实更多的还是为统治服务,为强国服务。该学者主要强调的是()A.清末女性放足忽视了主体感受B.废止缠足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C.传统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D.进步人士的倡议体现文明开化【答案】A【解析】对材料进行分析后可知,在清末放足运动中妇女放足已经和国家兴盛的联系,反对裹足是为统治服务,为强国服务,而忽视了女性自身的感受,故此题选A;材料中讲到“官民一致的反裹足倡议”,也就说明了政府不会进行反清革命,故B的说法与材料意思不符,可排除;材料反映了妇女放足是为统治服务的,这就不能体现了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可排除C;材料中讲到“官民一致的反裹足倡议”,其中的官民不一定是进步人士,故可排除D。6.下列世界近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能正确反映发展趋势是重要事件发展趋势A1787年宪法颁布、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B英国颁布《航海条例》、瓦特改良联动式蒸汽机、明清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工业化、市场化、全球化C《社会契约论》出版、船山遗书》理性化、科学化D新兴城市的出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理性化、城市化A.AB.BC.CD.D【答案】A-4-【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宪法颁布、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世界发展趋势是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A选项符合题意。英国颁布《航海条例》、瓦特改良联动式蒸汽机、明清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无法体现全球化趋势,B选项排除。《社会契约论》出版、《船山遗书》无法体现科学化,C选项排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属于封建传统思想的内容之一,无法体现理性化、城市化,D选项排除。7.“英国是第一个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的国家,紧随其后,欧洲大陆和北美洲的一些国家也成功地实现了工业化。这是工业文明的第一轮扩张,其对象是与英国有着相同或者相近文化传统的欧洲大陆、北美国家。”这说明A.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B.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C.文化传统已成为完成工业化的必要条件D.自然条件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起重要作用【答案】B【解析】A、C项表述过于绝对,不恰当,并且材料没有体现“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文化传统已成为完成工业化的必要条件”,排除A、C;材料说明工业革命首先波及与英国有着相同或者相近文化传统的欧洲大陆、北美国家,并且紧随英国之后,也成功地实现了工业化,说明制度因素在推动工业化发展方面的作用,故B正确;根据材料,欧洲大陆、北美国家与英国文化传统相近或相似,不是自然条件,排除D。8.中国《反分裂国家法》颁布后,西方媒体却蓄意将其描述为是一部“授权发动战争”的法律。而台湾当局也正是看重了海外媒体的这一特征,竭力利用国际媒体来拓展“国际生存空间”,妄图使台湾问题国际化。这说明在解决台湾问题上A.应加强对外宣传的影响力B.避免直接出现武力争端C.揭露国际媒体的错误导向D.应构建舆论战传播体系【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西方媒体却蓄意将其描述为是一部‘授权发动战争’的法律。而台湾当局也正是-5-看重了海外媒体的这一特征,竭力利用国际媒体来拓展‘国际生存空间’,妄图使台湾问题国际化”可知,西方和台湾妄图曲解《反分裂国家法》,国家应加强对外宣传的影响力,A项正确。《反分裂国家法》为惩罚分裂国家的行为提供法律依据,而不是避免直接出现武力争端,排除B。题干不是为了揭露错误导向,而是强调国家应加强对外宣传的影响力,排除C。题干不是为了构建舆论战传播体系,而是强调国家应加强对外宣传的影响力,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9.下图为21世纪初联合国召开的某次重要会议的标识。下方的人形代表社会公平、中间的曲线代表经济增长、上方的叶子代表环境保护,这三个元素构成一个地球形状。其蕴含的理念是A.区域集团化B.科技是生产力C.可持续发展D.反对恐怖主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这是联合的一次会议,联合国是一个世界性的国家组织并不属于区域集团化,且材料中无区域集团化信息,故A选项错误;B选项材料中无关于科技的信息,故无法体现选项内容,故错误;C选项根据材料的关键词“公正”“经济增长”“环境保护”推断利用环保促进持续发展维护公正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材料中并无明显的反恐内容,D选项错误。10.20世纪70年代,苏联领导人曾说:“让我们等待西方由于它的内部经济危机和它同第三世界越来越紧张的关系而自行灭亡。我们应当避免冒风险或采取危险的倡议。”这表明当时的苏联A.预见到两级格局崩溃的必然性B.工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C.尚未认清与西方国家间的差距D.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团结斗争-6-【答案】C【解析】【详解】20世纪70年代,虽然美国经济发展缓慢,但总体实力仍然较强,依然处于领先地位,故“自行灭亡”说法错误,苏联没有认清与西方国家间的差距,C正确;1991年苏联解体两级格局结束,并非是西方资本主义自行灭亡,A错误;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11.下图《胆小的农夫》,塑造了19世纪中后期俄罗斯农民形象。这幅画的特点是高超的艺术技巧、深刻的心理揭示以及画面的完整性。下列创作理念与该作品最为贴近的是A.“专注于对自然任意和瞬间的描绘”B.“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没有见过他”C.“最美的艺术品就是要传达出艺术家的纯粹的幻想”D.“色彩的目的,是表达画家的需要,而不是看事物的需要”【答案】B【解析】印象派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与材料中“19世纪中后期俄罗斯农民形象……画面的完整性”不符,故A项错误;19世纪中期,兴起了注重表现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美术,“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没有见过他”言外之意是表现社会现实,与材料中作品的特征相符,故B项正确;现代主义美术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符合“纯粹的幻想”,但与材料中“农民形象”不符,故C项错误;“色彩的目的,是表达画家的需要,而不是看事物的需要”表明是现代主义美术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与材料中“农民形象”不符,故D项错误。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7-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世纪上半期,随着启蒙运动从英、法向整个欧洲的扩散,德国思想文化界的精英们也汇入启蒙运动的洪流之中。但是,德国的启蒙运动有自己的特点。这种特点体现为,一方面,它高扬理性、宽容、进步等启蒙思想大旗,从迷信和传统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它还针对德国分裂落后的现状,将启蒙运动的理性思考与民族情感融合起来,在宣扬理性等启蒙观念的同时,伴之以浓烈的民族情感,最终形成了启蒙思想与德意志民族意识的共生。由于这样一个特点,启蒙运动在德国的发展过程也成了德意志民族意识在文化领域逐渐成长的过程,它不仅构建起德意志民族的自信,而且最终催生了德意志的文化民族主义。——摘自邢来顺《启蒙运动与德国的文化民族主义》材料二儒者三纲之说,为吾伦理政治之大原,共貫同条,莫可偏废。三纲之根本义,阶级制度是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貴贱制度者也……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共一……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内涵。(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启蒙运动时期德意志的文化民族主义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的异同并作简要评价。【答案】(1)背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启蒙运动的扩展;德意志分裂落后;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内涵:宣扬民主、科学、理性、宽容、进步;理性思考与民族情感相结合,启蒙思想与民族意识共生。(2)相同:都反对迷信和传统,提倡民主、科学、理性、进步等启蒙思想;都力图使本民族适应世界而生存。不同:德
本文标题: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七次(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30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