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河南省安阳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安阳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卷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1.东周时期(公元前8~公元前3世纪)被称为社会制度嬗变、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共同的文化圈、经济圈形成期。下列史实与这一观点相关的是A.中国疆域版图的最终确定期B.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巅峰期C.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基本形成期D.中央集权国家模式的完善时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明清时期是中国疆域版图的最终确定期和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巅峰期,隋唐时期是中央集权国家模式的完善时期,因此AB错误;东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基本形成期,包括影响后世的儒家、道家和法家思想都已经形成。故选C。D项错误,秦朝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时期。考点:战国百家思想点评:此题借助西方启蒙思想来考察中国古代的先秦思想。解答此题需要准确把握百家争鸣各家思想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的思想的主要内容,是考试的重点。百家争鸣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传统文化在此时基本定型。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2.老子是我国春秋晚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下列言论反映了他思想主张的有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剩,盗贼无有。”②“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③“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④“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2-D.①④【答案】C【解析】【详解】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派生万物的根源;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相互依存、转化;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反对严刑峻法;主张“小国寡民”的社会形态。①项,本句话体现了“清静无为”的思想主张。故①项正确。②项,本句强调“德”与“礼”的重要性,反对“刑”,属于儒家的仁政思想。故②项错误。③项,由关键词“上之有为”可知,该思想反对有为,崇尚无为。故③项正确。④项,本句主张统治者应关心百姓,暗含百姓比君王更重要的观念,是孟子的“仁政”、“保民”思想的体现。故④项错误。综上所述,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排除ABD三项。3.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他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答案】D【解析】归服自然符合道家的无为,专制君主符合法家的专制思想,劳苦大众符合道家的代表下层利益,无限同情心符合儒家的仁者爱人,所以本题只有选D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4.2010年9月30日《南方日报》刊文称:“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或主张,这就是()A.有教无类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存天理,灭人欲D.经世致用【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让外来工子女和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教育,反映的是主张每个人都有接受教-3-育的权利,与春秋时期教育家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相似,故A项正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提出的,与材料的教育公平不符,排除B。存天理,灭人欲是理学家朱熹的主张,与材料的教育公平不符,排除C。经世致用是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提出的,与材料的教育公平不符,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要抓住关键点——教育平等,结合孔子教育思想中“有教无类”的内容进行来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5.《史记·商君列传》中关于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的记载:“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其中关于“帝道、王道、霸道”对应的思想分别是A.法家、道家、儒家B.道家、儒家、法家C.墨家、法家、道家D.儒家、法家、墨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题考查的是对商鞅变法思想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帝道指的是上古帝王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王道指的是遵循现代的礼乐制度的儒家思想;霸道指的是在诸侯争霸的乱世依靠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加强对人民的约束。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根据以上分析,ACD均错误。【名师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采用的思想。解答此题需要准确把握百家争鸣各家思想的主要内容。要知道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的思想的主要内容,也是考试的重点。百家争鸣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传统文化在此时基本定型。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考点: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道家、儒家、法家6.关于君主与百姓的关系,中国古代史上的思想家们多有论述。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孟子认为君权来自于神和百姓的授予B.董仲舒的主张将君主权力进行神化C.黄宗羲的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4-D.他们都对君主拥有权力的正当性提出质疑【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孟子认为君权来自于神、董仲舒的主张将君主权力神化,所以董仲舒和孟子均未对君主拥有权力的正当性提出质疑。所以,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也就是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君主与百姓的关系7.《汉书·董仲舒传》中“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A.强调“春秋大一统”B.糅合了多学派思想C.趋向“三教合一”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儒学体系,故答案为B。A属于董仲舒的思想,但与材料不符;CD项是魏晋南北朝以后儒学发展中出现的现象。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新儒学体系8.《宋史》中出现了一批下列人物名字——王克己、张先忍、陈从信、赵安仁、钱端礼、张忠恕。从中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A.佛学B.法学C.道学D.理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克己”、“忍”、“信”、“仁”、“礼”、“忠恕”符合儒家的主张,这些名字出现在《宋史》中,可见是受理学的影响较深。故选D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的影响9.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5-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抓住关键词“理学”、“支离”。人民版必修三教材“宋明理学”一课中,讲述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说了很多,却不能使人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坚定信念。因此,他反对埋头书册,主张于人生日用处直接体悟,“发明本心”,以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地。由此可见,这里的“甲方代表人物”指朱熹,乙方代表人物为陆九渊。“格物致知”是朱熹的思想;“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的思想;“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即天理是万物的本原,这是二程的思想,“发明本心”是陆九渊的的思想,因此选A。考点:宋明理学点评: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共同点:(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2)影响相同:①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②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不同点:(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10.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五经正义》等一大箱书籍进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会出现于A.西汉B.北宋C.南宋D.明清【答案】C【解析】-6-南宋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故这个情景最早出现在南宋时期,故选C。【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程朱理学,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清楚《四书章句集注》的作者是南宋朱熹。11.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李贽代表的是中小地主和工商业者的利益,文艺复兴代表的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C符合题意。李贽思想是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人文主义思想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B表达准确。李贽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文艺复兴将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都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C说法正确。李贽主张个性自由,男女平等,人文主义批判当时宗教宣传的“禁欲”主张注重人性,D说法正确。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故答案为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思想家·李贽的离经叛道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人文主义12.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观点中,最能体现其“民主性”的是A.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B.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C.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D.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理解分析能力。A项反映的是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未涉及推翻君主专制的具体措施;C项是经济上工商皆本的主张,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项主要是对君主权威的否定;只有B项最符合题中要求,强调的是“民贵君轻”。所以答案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7-13.无数儒家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一组是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C.王守仁、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D.王夫之、程颢、王守仁、顾炎武【答案】C【解析】【详解】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结合所学可以知道出自明朝著名的思想家王阳明的《大学问》,主要意思是:善待自己的父母还能扩展到善待别人的父母。把天下人都当成自己的家人,那么中国所有人都可以团结成一个人一样了;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结合所学可以知道是黄宗羲的思想主张;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结合所学可以知道是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加强思想统一的主张;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合所学可以知道是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正确顺序是:王守仁、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故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14.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独禁人的本能。”假如你同意他的观点,那么你的论据是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D.因信称义致良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对比分析能力,材料中“西方不禁人的本能”体现
本文标题:河南省安阳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31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