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文科)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以德治民,反对苛政C.有教无类,因材施教D.维护周礼,贵贱有序【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孔子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孔子在个人修养方面的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是孔子在政治方面的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孔子的教育主张。这些主张都体现了孔子思想的精华,故排除A、B、C项;“维护周礼,贵贱有序”是指孔子主张恢复周代的礼乐和等级制度,体现了对奴隶主贵族的维护,不符合社会历史发展潮流,不是他思想的精华,故选D。【点睛】“维护周礼,贵贱有序”实际上是孔子的克己复礼,即孔子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份制度,实质上是力图维护奴隶制。在春秋末年奴隶制正在走向灭亡的背景下,他的这一思想显然落后于历史发展的潮流。2.某学者认为中国人文精神的基本旨趣是实现人内在的某种理想人格。那么如果要“实现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自由”,下列主张与之相符合的是A.孔孟儒家的“修齐治平,内圣外王”B.老庄道家的“乘物游心,亲近自然”C.韩非法家的“抱法处势,道法者治”D.墨家的“兼爱非攻,上同而不下比”-2-【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道家思想。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最符合“实现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自由”的道家逍遥无为的思想。儒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法家主张严刑峻法,墨家主张兼爱非攻,都不能“实现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自由”,故排除A、C、D项,故选B。3.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现象是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在世界文明的‘轴心时代’(公元前6一前3世纪),人类首次觉醒”和所学知识,这一时期是指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和古希腊先哲精神觉醒时期,在中国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A正确;以法为教、焚书坑儒是秦朝,与时间不符,排除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与时间不符,排除C;崇儒尚佛、兼收并蓄是宋明时期,与时间不符,排除D。所以选A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诸子百家【名师点睛】“轴心时代”(公元前6一前3世纪),人类首次觉醒分别指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古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1)“百家争鸣”的意义:“诸子百家”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古希腊先哲精神觉醒的意义:古希腊先哲从客观实际出发,上观宇宙,俯察人生,强调人的价值,崇尚知识和智慧,追求真理,闪耀着理性探索精神的光芒,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4.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后世尊称为“亚圣”,并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的观点中,成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的思想基础的是A.“性善说”B.“奖励耕战”C.“民贵君轻”D.“无为而治”-3-【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国百家思想。孟子是继孔子之后重要的儒家思想家,他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为“仁政”,并且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民本思想。A项与题意无关;B项是法家思想;D项是道家思想。所以应选C。考点: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百家争鸣·儒家思想5.汉武帝立卫子夫为皇后的诏书中引《易》、《诗》之文,令有司议赏功诏中引孔子言政之事。《后汉书·祭祀志上》记载:“据经依传,庶无咎悔。”这是因为汉代A.独尊儒术的社会环境B.祭祀与经学关系紧密C.儒学变得更具哲学化D.政治沦为儒学的附庸【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汉代儒学。祭祀是宗法血缘有关,与经学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B项;题意没有体现儒学变得更加哲学化的内容,故排除C项;应该是儒学变为政治的附庸,而非政治沦为儒学的附庸,故排除D项。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正统思想,所以儒家思想的内容成为引经据典的依据,故选A。6.在古代史籍中也有许多对于“霾”的记载,认为“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材料对应的是以下哪种思想主张A.存天理,灭人欲B.天人感应C.君权神授D.君舟民水【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汉代儒学。根据题意内容可知,材料中将自然异象与皇权统治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存天理,灭人欲”是指人的欲望问题,“君权神授”是指君主权力的来源,“君舟民水”是指君主和人民之间的关系,这些都和自然异象无关,故排除A、C、D项,故选B。-4-【点睛】天人感应,是中国古代儒教神学术语。中国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唯心主义学说,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7.成书于唐代的道教经典《玉清经》中说元始天尊讲十戒,第一戒不违戾父母师长,第二戒不杀生,第三戒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这反映了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道教思想成为主流C.道教思想深受理学影响D.佛教开始传入中国【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儒道佛思想融合。道教思想在中国古代没有成为过主流思想,故排除B项;理学思想的形成有道家思想的影响,而非理学影响到道教思想,故排除C项;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是在汉代,故排除D项。“不违戾父母师长,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都体现了儒家忠君爱国,尊师孝上的思想,“不杀生”则体现了佛教思想,这些都出现与道教典籍中,说明出现了儒道佛三教思想融合的趋势,故选A。8.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A.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和思辩化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和主流化C.实现了儒学的神学化和宗教化D.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生活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朱熹。儒家思想哲学化在孔子时期就出现了,故排除A项;实现儒学主流化和神学化的是董仲舒,故排除B、C项;根据“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可知作者认为朱熹是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生活化,故选D。9.“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此诗阐释的观点应属于-5-A.董仲舒B.朱熹C.王阳明D.李贽【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王阳明。根据“个个人心有仲尼,……只是良知更莫疑”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诗阐释的观点是王阳明的致良知。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排除A项;朱熹主张格物致知,故排除B项;李贽反对传统儒家思想,故排除D项。故选C。10.某位思想家放弃了正统的儒家观念,重视物质也重视功利,认为“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这位思想家是A.朱熹B.王守仁C.李贽D.黄宗羲【答案】C【解析】李贽批判传统的儒家思想,提出不必遵循圣人的三纲五常,故本题选C项。朱熹是理学集大成,不可能放弃正统的儒家观念,故A项错误;王守仁是心学代表,以儒家思想为主,故B项错误;黄宗羲主要是批判君主专制,故D项错误。11.王夫之说“理欲皆自然”“理”与“欲”都存在于人的自然状态之中。即“理”是一种客观的自然属性,而“欲”则为人的主观欲求。由此可知,他A.要求明确工商业合法地位B.反对宋明理学“禁欲”思想C.具有自由民主的意识导向D.全面阐述了主客观辩证关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王夫之的思想。根据“理欲皆自然”、“‘欲’则为人的主观欲求”可知王夫之认为人的欲望的存在是正常的,由此可知王夫之反对宋明理学的“禁欲”思想。题干内容没有体现要求工商业合法地位的内容,故排除A项;王夫之的思想体现了民主启蒙的内容,但不能说明他具有自由民主的意识导向,故排除C项;王夫之并不是在阐述主客观的辩证关系,故排除D项。故选B。-6-12.《九章算术》共收有246个数学问题,分为九章,分别是:方田(田亩面积计算)粟米(谷物粮食的按比例折换)衰分(比例分配问题)少广(已知面积、体积、求其一边长和径长)商功(土石工程,体积计算)均输(合理摊派赋税)盈不足(双设法问题)方程、勾股。这反映了其突出特点是A.偏重理论B.重视实用C.内容严密D.世界领先【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九章算术》均是研究方田、粟米等均是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事情,体现了重视实用的特点,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偏重实用而非理论,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反映内容是否严密,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出世界领先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3.中国最早的《神农本草经》只记载药物365种,后来便“代有增附”,梁代的《名医别录》,唐代的《唐本草》,北宋的《开宝本草》,元代的《本草衍义补遗》等,都次第有所增加,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录的药物达到1892种。这表明中医药业A.理论体系规范严谨B.研究方法科学先进C.独步世界医学之林D.传承发展前代药学【答案】D【解析】“代有增附”“都次第有所增加”说明古代中医药对于以前药学的继承和发展,故D项正确;理论完整不是材料主旨,故A错误;古代药学研究大多是经验总结,方法并不科学,故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和世界相比的信息,故C错误。14.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A.奠定中华文明古国地位B.打破世界隔绝状态-7-C.推动欧洲工业革命发展D.促进欧洲社会转型【答案】D【解析】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传入欧洲,分别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开辟新航路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这系列事件共同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和封建社会的衰落,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15.汉字独特的象形、表意等功能,使它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及各民族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主要体现了A.汉字重意境的特征B.各地文字完全一致C.中国语言的多样性D.中华文化的内聚性【答案】D【解析】题干强调的是汉字的作用而不是特点,排除AC;B项“完全”说法太绝对;根据“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可知汉字促进了民族的团结,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内聚性,D正确。16.近代著名美术家、艺术教育家陈衡恪先生在论及中国古代某一画派时,认为该画派的风格是“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功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据此判断他评论的是A.山水画B.宫廷画C.文人画D.民间风情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文人画。根据“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评论的应该是文人画。山水画、宫廷画和民间风情画都无法如文人画一般于画外体现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故排除A、B、D项,故选C。【点睛】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画,区别于民间和宫廷画师的绘画,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17.张炎在《词派》中评价宋词中的某流派时说:“簸弄风月,陶写性情。盖声出于莺吭燕舌-8-间,稍近乎情可也。”这表明该流派词作A.构思深细缜密,意境婉媚轻柔B.气势豪迈飞动,场景宏阔雄壮C.视野雄奇广阔,气象恢弘奔放D.题材狭隘空虚,缺乏意境创造【答案】A【解析】试题
本文标题: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35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