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学习目标本课主要介绍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学习本课应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1.1889年日本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日本近代天皇制的确立。2.明治维新的积极影响是使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走上近代化道路。3.明治维新的消极影响是使日本踏上对外扩张之路。对应学生用书P84清单一确立近代天皇制1889年日本宪法1.背景(1)明治维新期间,农民负担沉重,发动暴动。(2)地主和中小资产阶级掀起“自由民权运动”。(3)1885年,日本实行内阁制,伊藤博文出任第一任内阁首相。2.目的缓和矛盾,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3.颁布1889年,明治政府以天皇名义颁布钦定的《大日本帝国宪法》。4.内容(1)宣布日本实行君主立宪,但又宣称“天皇神圣不可侵犯”。(2)规定日本国民称臣民,他们享有法律范围内的自由。(3)规定议会分为贵族院和众议院,议会的权力很有限。(4)规定设立内阁和枢密院,内阁是行政机关,只对天皇负责;枢密院实际上成为最高决策机关。5.评价(1)局限性:带有浓厚的封建性。(2)进步性:①承认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②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③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④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深化认知]21889年日本宪法以当时欧洲军国主义色彩最浓厚、君主权力最突出的普鲁士宪法为蓝本,所以不可避免地具有浓厚的封建性。清单二改革的积极影响崛起为东方强国1.原因明治政府推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2.时间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3.表现(1)经济上:①90年代,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②以钢铁和机器制造业为代表的重工业发展迅速。(2)军事上: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3)国际地位上:20世纪初,完全废除了不平等条约,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并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一员。[深化认知]废除不平等条约是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崛起的表现之一,有利于捍卫其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清单三改革的消极影响踏上对外扩张之路1.侵占琉球(1)1872年,日本把琉球国变成自己的藩属。(2)1879年,正式吞并琉球,把它变成日本的冲绳县。2.侵占朝鲜(1)1876年,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2)中日甲午战争后,朝鲜变成日本的殖民地。3.侵略中国(1)1874年侵入台湾,后获清政府50万两白银赔款。(2)1894年,日本挑起中日甲午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从中国割得台湾和澎湖列岛,获得两亿多两白银。(3)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深化认知]日本明治维新主要是在中下级武士的领导之下进行的,因而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带3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这使得日本在刚刚摆脱了西方列强的侵略之后不久就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对应学生用书P85探究点一评价明治维新[史料探究]材料一假如支那(中国)、朝鲜政府的陈旧专制体制无法律可依,西洋人就怀疑日本也是无法律的国家;假如支那、朝鲜的知识人自我沉溺不知科学为何物,西洋人就认为日本也是阴阳五行的国家。既然如此,作为当今之策,我国……与西洋文明国共进退。对待支那、朝鲜的方法,也不必因其为邻国而特别予以同情,只要模仿西洋人对他们的态度方式对待即可。与坏朋友亲近的人也难免近墨者黑,我们要从内心谢绝亚细亚东方的坏朋友。——福泽谕吉《脱亚论》(1)依据材料一,指出福泽谕吉“脱亚入欧”的实质是什么?明治维新以后,“脱亚入欧”论对19世纪后期日本的发展和对外政策产生了哪些影响?[答案]实质:倡导“全面西化”;学习引进西方近代文明。影响:对日本的明治维新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日本政治、经济和社会文明的近代化;反映出日本极端民族主义和利己意识,是明治维新后日本走向对外扩张、侵略邻国的重要思想根源。材料二1890年,明治天皇颁布了在日本近代教育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教育敕语》。从它颁布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成了日本的教育基本法。《教育敕语》说:“尔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世济厥美,此乃我国体之精华也。教育之渊源,亦实存于此。望尔臣民孝父母、友兄弟、夫妇和、朋友信、恭俭律己。时守国法,一旦危机,则义勇奉公,以辅翼天壤之皇运。”——《福泽谕吉第十卷》日本·岩波书店出版(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教育敕语》对日本社会的影响。[答案]提升了日本国民的素质,为日本在东亚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向日本人民灌输忠君爱国的思想,将日本教育纳入军国主义政策的轨道;为日本培养了一支具有武士道精神的“皇军”,为日本对外扩张提供了民众基础。[结论形成]明治维新的评价积极性局限性经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消极性不断显现,农民的贫困影响国内市场扩大,制约工业发展4政治实现了由早期中央集权向后期君主立宪政体的过渡,成为亚洲第一个君主立宪国家宪法颁布后,藩阀依然长期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民主权利文化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藩阀推行的愚民政策和天皇崇拜思想根深蒂固国际摆脱民族危机,跻身强国行列;为亚洲国家提供启迪和经验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推动日本加入对外侵略的行列,给亚洲国家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总评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保留了较多的封建残余势力和军国主义势力性质明治政府推行的旨在巩固统治、维护独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探究点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史料探究]材料一日本资本主义从无到有迅速发展的史实表明,明治政府是沿着经济发展的同一方向起作用的权力。较之于其他落后国家的政府,明治政府的“明智”不只在于它能够建立官办企业,还在于它建立官办企业的目的一开始就是明确的:率先进行工业试验,积累经验,为民间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条件。——《官办企业的拍卖与日本早期资本主义经济特征》(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思路。结合史实说明为实现这一思路,明治政府做了哪些努力?[答案]思路:建立官办企业以积累经验,为民间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条件。努力:利用政府力量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创办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后采取低价转让等方法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发展。材料二1871年明治政府成立了文部省,统一管理全国的教育,开始逐步建立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教育体制……教学内容增加了许多自然科学的知识……明治时期,确立了“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的评价。[答案]“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为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各种人才;另一方面又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浓厚。材料三“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摘自《世界近代史》(3)据材料三,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因素是什么。5[答案]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全面地向西方学习,不仅学习政治制度,而且学习经济、文化等。[结论形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1.时代和国际环境因素:明治维新时,世界处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尚未到来,西方列强侵略矛头主要指向中国,加上亚洲民族运动兴起,特别是太平天国运动牵制了西方列强的大部分势力,为日本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2.国内因素(1)政治体制:封建领主潜伏着很大的离心力,维新派的尊王倒幕号召,客观上符合建立民族国家和统一国内市场的要求,以大阪为中心的国内统一市场逐步形成,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思想文化传统:日本知识分子善于吸收外国的新思想、新文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和科学技术在日本传播快、普及早,并与自身民族文化融合,对维新运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3.改革的主观因素(1)领袖人物:改革派骨干多为资产阶级化的知识分子,具有斗争经验和政治才干。(2)方针正确:长州、萨摩等藩,采取割据富强的方针,有强大的武装力量。(3)人民群众:重视利用人民的力量,推翻了幕府统治。(4)国家政权:明治政权掌握在改革派手中,改革成为基本国策和政府的一致行动,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对应学生用书P86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史学界认为,日本是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这里的“不成熟”主要是指明治维新前的日本()A.资本主义尚不发达B.未产生资本主义因素C.封建统治仍很牢固D.已沦为半殖民地社会解析:选A作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所谓的条件不成熟应与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有关。本题应该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角度进行分析,进而排除C、D两项,而B项与史实不符。2.1868年明治天皇颁布《五条誓文》:“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盛展经纶……”。这表明日本实行()A.归政天皇学习西方B.文明开化国民皆学C.四民平等中央集权D.自由民权确立立宪解析:选A材料中是天皇1868年颁布的《五条誓文》,可知是要归政天皇,材料中“广6兴会议”也就是实行议会制,万事不是由天皇一人独断,而是决于公论,可知主张学习西方,故A项正确;B、C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确立立宪是在1889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3.19世纪70年代起,日本各种不满现状的政治力量掀起了要求开设民选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减轻地税、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政治及社会运动。其本质是()A.明治维新的继续和发展B.促进日本政治的改革C.呼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解析:选A从材料中各种政治力量的政治经济诉求分析可知,实际是要求明治政府的政治经济改革向纵深发展,故本题选A项;B项是其目的,C、D两项与史实不符。4.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未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重要的原因是()A.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B.资产阶级还没有能力克服封建专制主义C.倒幕中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的熏陶D.《日本帝国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解析:选A日本的倒幕维新运动,由中下级武士领导,倒幕之后建立的明治维新政府,本质上是个藩阀政府,这就使封建传统观念和专制主义政治得以保留。《日本帝国宪法》之所以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正是这种保留的反映。B、C两项虽也属原因,但起的作用都不如A项重要。5.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日本从一个亚洲文明边缘的小国,实现了“脱亚入欧”的历史转折。这里的“脱亚入欧”是指()A.从亚洲边缘小国跻身于世界强国B.从东方国家演变为西方国家C.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D.从亚洲脱离并加入欧洲同盟解析:选C“脱亚入欧”是指明治维新使日本由封建割据、贫穷落后的弱国变成了统一的、先进的资本主义强国。A、B、D三项叙述不符合题意,排除。6.有人说:“日本近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同时孕育在明治维新中。”对此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上富强B.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向战争C.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战争7D.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上富强解析:选B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使日本走上富强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而明治维新不彻底,对军国主义传统的保留使日本不断挑起侵略战争,最终导致了二战的战败,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第7题14分,第8题12分,共26分)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重吸收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进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作坊里的日本》(1)结合日本19世纪下半期改革的相关史实,指出日本人“‘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具体表现。(8
本文标题: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37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