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天津市河西区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总复习质量调查试题(一)(含解析)
1天津市河西区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总复习质量调查试题(一)(含解析)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本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2.本卷共11小题,每题4分,共计44分。在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写道:“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作者赞赏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中“垂两千年而弗能改矣”等信息可得出不应该是分封制、宗法制,在时间上不合题意,故A、B项排除;据材料中“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可得出其反映了郡县制的好处和深远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故C项正确;行省制度是在元朝设置,其深远影响与题意不合,故D项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建立·郡县制2.“明君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材料体现了A.“仁爱”的主张B.“仁政”的思想C.“兼爱”的思想2D.“农本”的主张【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明君,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等信息来看,材料的核心意思是“明君”即君主要保护人民利益或以民为本,体现的是“仁政”的思想。故答案为B项。材料中的观点是针对统治者提出的,排除A项;“兼爱”的思想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爱护,排除C项;“农本”的主张是强调要以农业为本,是相对于工商业来说的,排除D项。3.明清以来,在聚族而居的村庄宗族势力比较强大,雍正四年(1726年),清政府专门规定这些村庄可以不编保甲,以宗族组织来代行保甲之职。同时,授予族长族中承嗣权、教化权、经济裁处权、治安查举权、对族人的生杀权等各项权力。这说明A.清朝初年政府地方控制能力有限B.封建社会家国同构色彩的具体体现C.宗族组织成为合法的地方行政机构D.族权开始成为政权控制的依靠力量【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举措是清政府授权,不能说明A;“家国同构”是宗法社会最鲜明的结构特征。严格的宗法制虽在周代以后已不复存在,但“家国同构”观念并未随之消弭,反而贯穿于中国古代社会。家族要保证其子孙兴旺、富贵,必然需要一个坚定稳固的国家层面的行政体系进行庇护;而另一方面,国家要维护国家整个局面的平和与安定,捍卫君权的至高无上,同样需要将国家的组织形式和家族宗法关系进行合理有效的沟通,这就形成了中国古代“家国同构”这种独特的社会政治模式,B正确;宗族并不是地方一级行政机构,C错误;不能说“开始成为”,族权在政权控制中早已被利用,D错误。故选B。4.《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与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时间最接近的事件是A.《本草纲目》问世B.经典力学产生C.洋务运动3D.瓦特改良蒸汽机【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的“两个学说”,一个是阐述生物界生存竞争斗争的生物进化论,来自于1859年达尔文发表的《物种起源》。另一个是阐述人类社会阶级斗争法则,来自于1848年马克思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均为19世纪中期,与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时间最接近的事件是19世纪60年代初开始的洋务运动。故答案为C项。《本草纲目》问世是在16世纪的明朝,排除A项;经典力学产生的标志是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发表,排除B项;瓦特改良蒸汽机的产生是1785年,排除D项。【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对“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中“两个学说”的准确把握。在确定“两个学说”是指生物进化论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之后,根据“两个学说”诞生的时间在19世纪中期,据此即可作出正确选择。5.1939年,蒋介石在全国教育会议上提出:“今天我们再不能附和过去误解了许久的教育独立的口号了……中国国民党对于全国有志于救国的贤智人士,始终是殷切期待加入本党的,共同奋斗的。”蒋介石发表这些言论意在A.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缓解与其他党派的矛盾C.强化国民党的组织建设D.争夺抗日战争的领导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我们再不能附和过去误解了许久的教育独立的口号了…对于全国有志于救国的贤智人士,始终是殷切期待加入…”可知,蒋介石反对教育独立的政策,表明当时国民政府意图加强在教育领域的控制,吸纳知识分子进入国民党组织以达到强化其专制统治目的,故C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内容与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关,排除。B项,反对教育独立政策导致了国民党与其他党派和民主人士的矛盾,排除。D项,此时国民党已掌握抗战的领导权,排除。6.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4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答案】D【解析】注意题中时间1958年,当时在经济上的“左”倾错误(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影响下,中国的工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而不是高速发展。中苏关系和粮食出口都只是次要原因,经济上的“左”倾错误是造成当时中国工农业遭受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7.1957年12月4日,时任锡兰(今斯里兰卡)总理的班达拉奈克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发表演说时说道:“如果我们不互相畏惧,不互相猜忌,如果我们觉得我们都是在不同方面增进人类幸福的人,而每个人都不想用武力强使别人接受他的意志一那就是万隆决议的精神。”这表明万隆会议A.提髙了中国的国际威望B.加强了亚非各国的联系C.赢得了各国的广泛认可D.主张通过对话解决分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万隆会议中主张避免武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分歧和矛盾,D项正确。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但与材料强调主张通过对话解决分歧不符,A项错误。B项是万隆会议的意义,但与材料主张通过对话解决分歧不符,故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赢得了各国的广泛认可,与材料强调主张通过对话解决分歧不符,C项错误。【点睛】解决本题分两步走:一是抓住材料信息“1957年”、“如果我们不互相畏惧,不互相猜忌,如果我们觉得我们都是在不同方面增进人类幸福的人,而每个人都不想用武力强使别人接受他的意志”等,二是联系万隆会议的史实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8.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指出,“联邦政府被授予媾和、宣战、缔结商约、征集军队和筹建舰队的专权。……加入联邦的各州虽然有权修改或改订自己的立法,但不准制定追究既往的法律,不得在本州内组织贵族集团。”对这段话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联邦政府权力不受制约B.中央政府与地方分权而治C.中央政府权威得到保障D.各州政府有较大的自主权5【答案】B【解析】托克维尔的观点是既要加强中央的权力,又要保证民主政治,涉及到如何在中央和地方间分权,B项最全面;C、D反映的是其中一个方面;A项说法错误。9.下面是1784~1836年英国进出口相关贸易数据统计表(单位:%)。据此表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时期英国年份原料进口在总进口中的比重制造品出口在总出口中的比重1784~1786年43.682.21814~1816年51.683.61834~1836年67.891.1A.在世界贸易中占据绝对优势B.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发生变化C.重商主义促进对外贸易发展D.经济发展日益依赖世界市场【答案】D【解析】【详解】从表格中可知,原料进口和工业品出口占比均提高。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大量进口原材料,在本国生产成工业品再出口到其他国家。故答案为D项。缺乏其他国家进出口信息,无法通过比较得出A项说法,排除;缺乏英国对外贸易各个时期各类商品具体信息,无法通过对比得出B项说法,排除;随着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在英国的推动下,自由贸易取代重商主义,推动对外贸易发展,C项排除。10.“这种经济危机特别难以应付,用紧缩性财政金融政策医治通货膨胀,就会使生产停滞,失业增加;用赤字财政政策医治生产停滞,增加就业,又加剧通货膨胀。”美国结束这种状态主要借助于6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B.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C.高新技术的强力推动D.成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开始实施“新经济”,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通货膨胀和失业危机的困扰,故本题应选C项;A、B两项均发生于20世纪40年代,早于题目中“通货膨胀和生产停滞”并存的时间,故排除;D项发生于1989年,此时美国的经济处于“滞胀”时期,与题目中的信息“结束(滞胀)状态”不符,故排除。11.“缔约各方同意他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以下对这一条约所产生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①德国取得了与其他国家平等的地位,为它重新成为政治大国铺平了道路②是第一个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③为奠定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④对侵略者并没有强大的约束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可知,该条约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结合相关所学可知,这是1928年签订的《非战公约》。1925年《洛迦诺公约》使德国取得了与其他国家平等的地位,为它重新成为政治大国铺平了道路,这不是《非战公约》的影响,①项不符合题意;《非战公约》是第一个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其中体现的尊重和平、摒弃武力的思想,具有一定进步意义。②项是《非战公约》的积极影响,符合题意;《非战公约》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奠定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③项是《非战公约》的积极影响,符合题意;《非战公约》对侵略7者并没有强大的约束力,列强借助各自的“保留条件”,为以后发动战争埋下了伏笔。④项是《非战公约》的局限性,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的项为②③④,B选项正确。A、C、D选项不符合上述分析,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B选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本卷共3道题,12题19分,13题21分,14题16分,共计56分。12.回顾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历程,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前进是重要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豪杰务学《诗》、《书》,随从外权靡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摘自《商君书》材料二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根据上述材料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再谈一谈对“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
本文标题:天津市河西区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总复习质量调查试题(一)(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42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