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课程标准原文】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核心素养定位1.通过图文资料的阅读分析,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含义及特点。(综合思维)2.通过探究讨论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综合思维)3.掌握一些阅读卫星图片的简单方法以及地理信息技术防灾减灾工作原理。(地理实践力)4.增强学习科学、服务社会的信念,进一步树立人类战胜自然灾害的坚定信念。(人地协调观)知识体系导引知识点一遥感技术(RS)甲卫星遥感技术原理示意乙2008年5月14日四川北川县城遥感影像1.概念:利用装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的光学或电子设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2.工作环节(图甲)目标物电磁波―→卫星――→信息获取信息运输(1)从图中可以看出的自然灾害有________和________。(2)图中反映的自然灾害在我国________地区分布最典型,试从地质、地形、气候条件加-2-以分析。(3)高新技术对防御此类自然灾害的应用还不广泛,你认为今后高新技术在此类灾害的防御中会有什么作用?解析:第(1)题,从图中地形及防御的工程措施可以看出该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第(2)题,我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为西南地区,主要因为西南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岩石破碎,该地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再加上该地为湿润区,降水多,夏季多暴雨,所以滑坡、泥石流频发。第(3)题,未来对此类灾害可以用高新科学技术——影响天气技术进行人工消雨,降低暴雨率。用最新地震预报系统,实时准确预报。用全球定位技术实时对滑坡、泥石流进行跟踪,为救灾提供准确数据等。答案:(1)滑坡泥石流(2)西南地质: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岩石破碎;地形:山区地形起伏大,岩石风化严重;气候:全年降水多,夏季多暴雨。(3)随着高新科学技术发展,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会广泛应用于对此类灾害的综合监测,实现监测—评估—预测—预警的智能化、网络化,利用人工影响天气技术,进行人工消雨,加强地震预报的准确性等。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47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