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14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考纲清单](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新政协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发展。(2)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3)“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的回归;“九二共识”与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新政协的召开(1)背景: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开始筹建新中国的工作。(2)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3)内容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规定国家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国家。②选举产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③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④确定了首都、国旗、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成立: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2)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初步建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暂时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正式确立: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其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3)发展到新阶段: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2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1)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普选方法产生,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建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地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目的: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2)依据:《共同纲领》规定,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建立5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4)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素养感悟家国情怀——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推翻了三座大山,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主权和人民民主思想的实践,能够代表多数人的利益,是由我们政权的性质决定的,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认同,有利于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二、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1.“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宪法和法律遭到破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都失去了保障。(2)工厂、学校正常的生产学习停顿下来,社会秩序遭到破坏。(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严重破坏。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1)民主法律建设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②为刘少奇平反昭雪,并在全国范围平反各种冤假错案。③1982年,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意义: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3(3)完善民主制度①1982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②1984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1998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易错提醒正确认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1)联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者相互结合,统一发挥作用,才能更好地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2)区别:“依法治国”是运用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将国家事务的决策与公民的行为纳入法律轨道;以德治国是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觉悟和法律意识,使人民自觉遵守法律制度。三、“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1.“一国两制”的构想(1)背景:1949年内战结束后,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隔绝的敌对状态。(2)过程①酝酿: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②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3)含义:一个国家(前提),两种制度。具体来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4)意义: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2.香港、澳门的回归(1)香港回归①背景: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提高。(根本原因)②历程:1984年,中英两国政府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③意义: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2)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1979年元旦,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4(2)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3)1992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即“九二共识”。(4)2008年,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实现。特别提示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区别(1)港澳问题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涉及国际关系问题。(2)台湾问题是国共两党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当前阻碍台湾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是岛内“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的阻挠和破坏。考点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1.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由列宁最早提出,概括地说,就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2.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推翻蒋介石反动政权,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称作“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继续存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其组织形式。1.《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区别项目《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背景1949年新中国正式成立之前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即将确立制定主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内容制定了新中国各项制度的总原则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国家的国体与政体性质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历史作用对新中国的各项工作起到了规范和指导作用为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法律保障52.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特点(1)本质: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2)特点①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主要形式。②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团结在一起。③根据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建立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平等关系,并建立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的正确关系。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针对练1(2018·苏州质检)在制定第一部宪法的过程中,中共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次的讨论方式:精英讨论和大众讨论;文字改革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知识分子进行了平等充分的协商,甚至改变自己拼音文字的价值偏好,采取汉语拼音方案。这些立体式协商民主模式()A.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起点B.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本质C.是中国协商民主的开端D.使新中国政权组织原则得以确立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这些立体式协商民主模式,可以使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等积极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本质,故选B项。第一届政协的召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起点,也是中国协商民主的开篇,故A、C两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政权组织原则问题,故D项错误。考点二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九二共识”1992年底,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为1993年的“汪辜会谈”铺平了道路。“九二共识”的核心意识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61.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2.“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涵(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2)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并存,共同发展。(3)高度自治。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照宪法规定在港、澳、台设置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台湾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4)和平谈判。通过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针对练2《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章第二条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这意味着()A.“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B.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建立C.“港人治港”原则最终确立D.中国仍是一个单一制国家答案D解析材料并未提及两种制度,故A项错误;199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故B项错误;香港自治必须要在中央的领导之下,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一个中国”原则,故D项正确。7材料1982年9月24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会见了来华访问的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并同她就香港问题进行了谈话。他说:“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要求:从材料中找出在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上中英可谈与不可谈的问题。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可谈问题: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不可谈问题:香港的主权问题不可以谈判;收回香港的时间不可以谈判;中国收回香港领土的内容不可以谈判。材料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发现问题: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大代表城乡的比例;该比例反映出当时工人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思考:1953年选举法为什么规定全国人大代表城乡的比例为4∶1?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突出工人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和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方向。材料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
本文标题:(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与东西方的实践 第14讲 现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55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