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单元综合提升专题一近代中国的五种经济形态经济形态产生条件发展概况历史影响小农经济封建土地制度;封建政治制度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中被改造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在近代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鸦片战争之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为主要表现形式,新中国成立后消亡凭借其政治特权和经济实力,长期占据优势地位,破坏了中国的经济主权,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经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在甲午中日战争后覆灭是清政府的一次自救运动;只学技术,不变制度;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外商企业刺激,洋务运动诱导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发展曲折,1953~1956年间被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是中国经济近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推动力量,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和动力2官僚资本主义经济1927年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而形成,抗战期间迅速膨胀,新中国成立后被人民政府没收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严重压制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相互关系自然经济在其他经济发展中不断走向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夹缝中生存,具有革命性,同时又具有依赖性和妥协性;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夺专题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1.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中国近代工业化艰难起步。2.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3.20世纪初,“实业救国”思潮表达了民族资产阶级希望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的美好愿望,具有爱国的进步性,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4.中华民国成立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中国民族工业获得短暂而迅速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5.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政策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也导致了官僚资本主义的迅速膨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官僚资本的压榨和国民政府出卖主权的险恶环境下,民族资本主义陷入了发展困境。深化理解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与中国近现代革命的关系(1)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为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行百日维新挽救民族危亡奠定了基础,也促成了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2)民国初期兴办实业高潮,为资产阶级激进派发动新文化运动创造了条件,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扩大了阶级基础。(3)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发展及民族资产阶级的表现,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支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4)国民政府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迫使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了对国民党的幻想,走上了同共产党合作的道路。3专题三中国近现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变迁时间历史背景表现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等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们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城市中的衣、食、住、行变化尤其明显第二次辛亥革命以后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带有民主平等色彩的服饰、称呼、婚丧礼仪逐渐推广第三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政府的强制行动,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被取缔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社会风气有了根本性改变,城市生活有了保障,但农民温饱问题未解决第四次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切实关注民生,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衣、食、住、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理解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变迁的影响及其认识(1)影响①政治上:有利于近代中国反封建制度变革的开展,推动了资产阶级社会改良和民主革命的进程。②经济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③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推陈出新,既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增添文明科学内涵。(2)认识①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进步。②受帝国主义影响和封建势力阻碍,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留有遗憾。③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色彩。专题四近代西方工业化与中国工业化的差异西方工业化中国工业化发展从18世纪以来,世界工业化经历了鸦片战争后的工业化进程受到封建4进程蒸汽革命、电气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三个主要阶段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榨和阻碍,进程曲折缓慢领导力量在西方工业化过程中,资产阶级一直扮演着主角,开始是商业资本家,后来是工业资本家和金融寡头一开始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在其过程中作用很大,民族资产阶级没有真正掌握领导权资金来源来源于资本的原始积累洋务企业多靠政府投资,民族资本主义缺少资本原始积累,资金严重不足工业化次序先从轻工业开始,再发展重工业一开始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轻工业是辅助,工业结构极不合理(2018·课标全国Ⅱ,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摘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12分)审题:首先弄清楚现代化的含义。在本题中现代化指的是工业化,它需要资金、技术、市场、人才管理等,政治制度、社会环境、经济体制都对它有重大影响。提炼观点:从试题提供的材料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均为启示。例如可以得出如下启示:启示1:核心技术是工业现代化的关键;启示2:资金、技术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启示3:科学化的管理是工业现代化的关键;启示4:体制创新是工业现代化的关键。论证:注意史论结合,运用的史实在“中国近现代史”范围内。试答:5答案(示例一)核心科技是工业现代化的关键。洋务运动是中国工业现代化的开始,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口号,创办近代企业和近代学堂,并派留学生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但核心科技受制于洋人,不利于工业化的发展。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后核心科技受制于洋人,主要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难以发展,导致中国工业畸形发展。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对科技的重视,“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改革开放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立起完整独立的工业体系。总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核心科技是工业现代化腾飞的关键。(示例二)资金、技术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洋务运动是中国工业现代化的开始,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和近代学堂,并派留学生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但资金不足,核心科技受制于洋人,不利于工业化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后,其资金不足、技术依赖洋人,形成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特点,即轻工业为主,重工业难以发展。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对科技的重视,农业、轻工业为重工业提供资金,“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改革开放后,引进外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立起完整独立的工业体系。总之,只有解决了资金、技术问题,工业现代化才能腾飞。(示例三)科学化的管理是工业现代化的关键。洋务运动坚持中体西用,洋务企业受封建政府的控制,缺乏科学管理,如湖北汉阳铁厂,在资金、技术、原料、能源、人才等方面不配套,不能炼出合格的钢铁。建国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在当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后来逐步僵化,束缚了企业的活力。1984年后政企分开,简政放权,增强了企业活力;1992年后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行现代企业制度,中国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迅速发展。总之,科学化的管理就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工业现代化的关键。(示例四)体制创新是工业现代化的关键。洋务运动坚持中体西用,洋务企业受封建政府的控制,缺乏科学决策,如张之洞官办湖北汉阳铁厂,在资金、技术、原料、能源、人才等方面不配套,不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改革体制,招商股银、官商合办、开办煤矿、改装设备,获得成功。1978年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企业的活力。1984年后政企分开,简政放权,增强了企业活力;1992年后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行现代企业制度,中国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迅速发展。总之,体制创新就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体制创新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工业现代化的关键。[规律总结]61.提炼的观点应来自材料,不能偏离材料主题。2.审题时注意题目要求中的关键词语。例如本题中的关键词语是“现代化”。理解好这一关键词语是正确答题的关键。3.做此类题目时,审题要慢,宁可多费一些时间,一定要把题目审准,把观点提炼准确。4.论证观点时,一定要注意题目要求结合的史实的时空范围。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的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综合提升教案(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57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