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17讲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商业与城市1.手工业的发展。2.商业的发展。考点一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名师导语』中国古代手工业素以发达著称,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古代在冶炼、纺织、制瓷等手工业部门中取得突出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考查的内容相对较少,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内容主要涉及古代手工业发展的表现及特点。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以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农业与手工业发展的关系值得关注。知识点一主要部门1.冶金技术(1)青铜冶铸: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成熟,青铜器主要供贵族使用,较少用于农业。(2)钢铁冶炼①产生:春秋时期人们发明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②燃料:汉代开始用煤作燃料冶铁;北宋时,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南宋末年,开始用焦炭冶铁。2.纺织技术(1)地位: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2)发展历程上古时代人们已经学会养蚕缫丝西周丝织技术突飞猛进发展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使中国获得“丝国”称号唐代发明缂丝技术元代黄道婆革新棉纺织技术,使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3.陶瓷技术(1)制陶: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2-(2)制瓷①东汉晚期:烧出成熟的青瓷。②南北朝时期:成功烧制出白瓷。③元代:开始出现彩瓷。知识点二经营方式1.家庭手工业(1)特点: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其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2)影响:对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2.官营手工业(1)概况:西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到明代前期为止,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2)特点①产品主要是满足王室、官府和贵族的生活需要,不入市场。②资金雄厚,规模较大,分工细密。3.私营手工业(1)概况①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蓬勃兴起。②唐宋以来:产品大量进入市场。③明中叶以后:占据了主导地位,并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2)特点: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古代手工业技术传承的封闭性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从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可见一斑。一直到不久以前,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构图解史】古代手工业-3-信息提取:古代中国手工业享誉世界。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丝绸、陶瓷、茶叶更成为古代中国手工业中的三大名片。【图片解史】《天工开物》信息提取:《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图示解史】家庭手工业信息提取:在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作为农户的副业,主要用于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部分作为商品出卖。探究1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古代手工业的类型及特征1.官营手工业的特点(1)官营手工业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内部技术分工十分细密。(2)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产品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只供统治阶级消费或官家使用,因而其生产和分配不受价值规律支配。2.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1)整体地位:是农耕经济的补充,长期领先世界,产品远销欧亚非。(2)发展趋势:部门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进步,分工不断细密。(3)经营方式:三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私营手工业在明代中叶占据主导地位,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4)历史局限: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制约了手工业的转型和发展。1.(2018·江苏单科,5)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4-南地区()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解析解题先从时间与区域看,即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理解关键词“桑蚕”“稼穑”即农民种地养蚕,按照常理,地主收田租应在秋收谷物之后进行,但当时江南地区地主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催收田租,这说明农村的副业有了一定的规模,逐渐成为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也就是说农户收入多依靠家庭副业,所以C项正确。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才开始瓦解,所以A项错误;题干未涉及农耕技术,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地主照旧催收地租,可见地主剥削程度并未减轻,D项错误。答案C2.(2019·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调研)西汉政府在丝织业发达地区设置官营丝织作坊,如齐郡有“三服官”主管制作“天子之服”,所属“作工各数千人,一岁所费数巨万”。长安有东、西织室,汉元帝时,每年花费五千万钱以上。这反映出汉代()A.丝织业的生产技术高超B.官营生产超过私营作坊C.官营丝织业生产规模大D.丝织业为政府垄断专卖解析“作工各数千人,一岁所费数巨万”表明官营手工业规模大,生产不计成本,故C项正确。答案C探究2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中国手工业没有出现技术革命的原因(1)市场因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量不大。(2)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大、技术精,对私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3)政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之征收重税。(4)社会动荡——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巨大。(5)技术水平——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难以得到交流提高。1.(2018·课标全国Ⅰ,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解析材料“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说明手工业者的自主性较强,但并不能说明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高,故排除B项;只依据四川一地史实不足以说-5-明雇佣劳动已经普及,故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盐业专卖制度,故排除D项;四川一县就有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可以说明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故A项正确。答案A2.(2018·湖北四地七校联考)唐朝时已出现白瓷,邢窑白瓷名满天下。据文献记载:古代烧制白瓷,必先用磁石在釉水中搅动,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这种方法开创了现代磁法选矿的先河。这表明()A.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B.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C.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D.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解析材料中提到唐代白瓷烧制过程中的某项具体方法,即利用磁石的吸附功能,减少釉水中含有的铁屑,即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南方的青瓷,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在世界的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叙述白瓷的烧制过程,不能体现中国古代科技的广泛应用,故D项错误。答案A探究3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官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的比较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荀子·王制》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梁惠王上》核心论点:官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官营手工业工艺复杂、管理严格;家庭手工业自给自足,封闭低效。1.(2015·福建文综,14)《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材料反映了()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6-解析材料“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说明陶玉借玉器和朝贡的名义,提高了瓷器的知名度,故选D项。依据“宋景德中始置镇”可知“景德镇”一词出现于宋,故A项错误;根据“镇民陶玉者”说明陶玉是私营手工业者,故B项错误;“畅销海内外”在材料中未反映,故C项错误。答案D2.(2019·安徽江南十校模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役使佃客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作,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材料表明这一时期()A.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B.庄园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C.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D.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解析豪强地主庄园在官家经营之外,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手工业,出现了私家“与公竞作,以收私利”的现象,这说明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故B项正确。答案B考法1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及影响【考题1】(2017·课标全国Ⅰ,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答案B『方法突破』★明立意从饮食器具发展的角度考查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抓关键“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说明经济的发展对等级秩序构成冲击。★清误区本题为史论推理型选择题,难度适中。解答该题时,由于不能正确理解社会现象变迁的背后因素和透过现象看本质而极易错选成D项。-7-考法2综合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考题2】(2018·河南豫中名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府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清代御窑仅6座。材料二明清时期,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手工业产品大量增加,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思考(1)材料一中提到的“官窑”“民窑”各属于什么经营形态?它们各有什么功能?(9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特点?(16分)答案:(1)官窑:官营手工业,专门生产供宫廷消费的瓷器产品;民窑:民营(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瓷器产品。(2)私营手工业者占据主导地位;地区性分工更加明确;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解题技巧』★关键信息信息1“官窑58座……但官府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与“民窑迅速崛起……清代御窑仅6座”揭示了官营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地位的变化。信息2“自由手工业者……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商业市镇”“匠有常主,计日受值”反映出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过程中的新特点。★思路点拨本题以明清时期官窑和民窑发展的特点为切入点,考查学科素养之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第(1)问,从官窑与民窑各自概念的角度解答。第(2)问,据史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私营工业地位、城市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等角度概括归纳。考点二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名师导语』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源远流长,不断发展,尤其是两宋时期,商人打破市与坊的界限,官府取消了交易时间的限制,商业空前发展。新课标全国卷对本考点的考查主要包括古代商业发展的阶段性成就及影响,属于高频考点。从考查方式来看,一直寻求创新突破,或采用文字、图片和表格等多种材料创设情境,或关注史学研究动态和社会热点话题,并从历史视角审视-8-热点话题。时期商业概况城市特点商周时期商:出现职业商人和货币周: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活动受官府严格控制,坊市分离春秋战国私商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隋唐商业贸易蓬勃发展,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7讲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商业与城市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69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