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一普通班地理试卷一、选择题下图为我国某地常住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由图可知()A.该地最有可能为北京市区B.大量青壮年向国外迁移C.计划生育导致青壮年比重降低D.空巢老人问题比较严重2.该地应该()A.开放计划生育政策,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B.鼓励人们进行性别选择,以平衡性别比C.完善儿童教育设施,加强安全设施建设D.鼓励老年人向外迁移和自主创业【答案】1.D2.C【解析】【1题详解】由图可知,该地常住人口中青年男女数量小,且男性少于女性,老龄人口比重非常高,这主要是由大量青壮年人口外出打工造成的。由于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该地老龄人口比重高,空巢老人问题比较严重。A、B、C选项从图中无法得知,故本题选择D。【2题详解】该地人口老龄化主要是由人口迁移造成的,且我国目前仍需坚持计划生育政策,男女性别比失衡也主要是由人口迁移造成的;青壮年人口外迁后,留守儿童的安全与教育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因此该地应完善儿童教育和安全设施;鼓励老年人外迁和自主创业不符合实际情况。-2-故本题选择C。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据此回答下列小题。3.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①三峡库区移民前往东部沿海②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③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④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4.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A.人口密度B.人口容量C.人口构成D.人口素质【答案】3.D4.B【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3题详解】分析可知,三峡库区移民迁往东部沿海是国家对三峡移民的安置,是经济因素引起的;宁夏西部地区因气候干旱不适合生存和发展,迁出是为了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是由生态问题引发的;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是出于当时国家的号召,是政治因素引起的;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是由生态问题引发的。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4题详解】大规模移民会加大迁入区的环境压力,因此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必须先考虑迁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B正确;人口密度、人口构成、人口素质都不是主要因素。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动中,鼓励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和务工人员以各种开工创办经济实体,打造“人回乡、钱回流、企回迁”的“归雁经济”效应。据此完成下列小题。-3-5.下列可能出现“归雁经济”效应的省区为()A.粤B.藏C.川D.浙6.“归雁经济”现象带来的直接影响有()A.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B.城市人口老龄化速度减缓C.留守儿童比重降低D.劳动力价格下降【答案】5.C6.C【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我国人口迁移。【5题详解】“人回乡、钱回流、企回迁”会使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因此,四川省大量在外务工人员会返乡就业,从而出现“归雁经济”效应。故选C。【6题详解】“归雁经济”使青壮年劳动力从城市转移到乡村,会使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减轻,城市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A、B错;劳动力回流并不会使城市劳动力价格或者农村劳动力价格下降,D错;外出打工的父母回乡后,留守儿童的比重降低,C正确。故选C。读“某城镇略图”,完成下列各题。7.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A.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B.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4-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8.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在甲处布局印染厂主要是因为其()A.距离城市较远B.位于河流下游C.地处盛行风下风向D.靠近铁路9.若乙处为新开楼盘,下列房地产开发商的广告词中,能反映其优美自然环境的是()A.毗邻大学,学术氛围浓厚B.交通便利,四通八达C.视野开阔,俯瞰全城D.绝版水岸名邸,上风上水【答案】7.D8.B9.D【解析】试题分析:【7题详解】图示①位于市中周围,且位于河流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所以应为住宅区;图示②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人口流动量大,应为商业区;图示③位于市中心周围,且位于河流下游,盛行风的下风地带,应为工业区。故选D。【8题详解】印染厂排放的污水多,而甲处位于河流下游,对城区的水污染小,故选B。【9题详解】图示乙处位于河流沿岸及上游,且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地带,所以广告词可以为:绝版水岸名邸,上风上水。故选D。考点: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10.下图为“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读图可知()-5-A.城市空间形态呈放射状,多中心结构特征明显B.传统与新兴并存的工业区位于城市西北部,公共服务设施齐全C.城市新开发区主要位于东南部,适宜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D.外来人口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其生活区位于城市新开发区【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城市空间结构图及读图能力。【详解】整个城市空间结构形态集中团块状,而不是放射状,A错;传统与新兴并存的工业区位于城市西北部,西南和北部都有,B错;城市新开发区主要位于南部和东南部,靠近科研文化区,C对;外来人口主要分布在轻工业区、商业区周围,离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也近,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工业,D错。故本题选择C。读图京津冀都市圈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1.京津冀都市圈中北京、石家庄、保定、唐山四个城市按城市体系可分为几个等级()A.二级B.三级C.四级D.五级12.图示地区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①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6-②改变局部大气环流,使降水减少③城市建筑物面积扩大,增加了生物多样性④城市建设使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11.B12.C【解析】【11题详解】京津冀都市圈中北京、石家庄、保定、唐山四个城市,结合图示城市符号类型,按城市体系可分为三个等级,B对。A、C、D错。【12题详解】图示地区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①对。不能改变局部大气环流,②错。城市建筑物面积扩大,占用土地,减少了生物多样性,③错。城市建设地表硬化,使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④对。C对,A、B、D错。点睛:图示中城市符号有三种类型,代表三个等级。地区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地表硬化,使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城市面积扩大,占用土地,减少了生物多样性。下面为甲、乙两城市人口增长图,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回答下列小题。13.关于这两个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城市所在国,城市化起步早、发展快B.乙城市所在国,城市化水平高C.甲城市所在国,城市人口比重大于乙城市所在国D.乙城市所在国,人口主要向城市中心区移动-7-14.关于甲城市所在国家城市化发展快的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农业现代化发展,解放了大量农村劳动力B.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C.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D.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答案】13.B14.A【解析】【13题详解】读图可知,乙城市人口增长比较平稳,应代表发达国家类型,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阶段,目前发展缓慢甚至因城市环境问题等原因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人口由城区迁往郊区、农村;甲城市所在国城市人口增长太快,应属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城市人口比重小于发达国家,B项正确。【14题详解】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快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现代化发展,解放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所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经济、商业和交通运输业以及第三产业有所发展,但水平较低,速度相对较慢,非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B项正确。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5.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A.地下水位上升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C.蒸发量增加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16.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活用水量增加B.植被覆盖率增加C.降水下渗量减少D.城市热岛效应-8-17.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北京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是()A.市中心规划建设高级公寓B.广建大型游乐场C.大力发展高级轿车D.加快环行道路建设【答案】15.D16.C17.D【解析】【15题详解】由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中各要素对比分析可知,城市建设使地下径流减少了18%,地面径流增加了33%,蒸发量减少了15%,故降水后,大量雨水迅速汇集到河流中,从而导致汛期洪峰流量加大,所以D正确。【16题详解】由于城市化建设导致了地面状况的改变,土壤植被地面减少,水泥沥青地面增加,故使下渗减少,则地表径流量增加。【17题详解】大力发展高级轿车,加大了城市交通的压力,不利于保护和改善北京城市环境。市中心规划建设高级公寓和广建大型游乐场都会使城市用地紧张,加大城市环境的压力。而加快环形道路建设,可以减少到达市中心的车辆,并且避免过境车辆经过市中心,进而减轻对城市环境的压力。下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数量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8.如上图所示,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城市数量增多,规模不断扩大-9-B.从城市构成上看,仍以中小城市为主C.我国城市化水平总体上已经与发达国家持平D.城市化水平上断上升,与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有关系19.读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等级越高的城市,数目越少B.等级越高的城市,服务范围越小C.职能越低的城市,数目越少D.城市数目越少,该等级的城市相互间距离越近【答案】18.C19.A【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18题详解】C项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应看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图示不能反映;错误。【19题详解】考查中心地理论,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服务范围越大;提供的服务职能越多;同等级城市之间的距离越远;城市等级越低,则反之,故A项正确。天山北坡精河县的枸杞、焉耆盆地的辣椒、环塔里木盆地的大枣等支撑起新疆的红色特色产业。新疆红色特色产业的产品因质优价廉而享誉中外。该产业成为新疆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0.新疆红色产业产品质优的主要原因是()A.机械化水平高B.土壤肥力高C.人均耕地面积大D.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21.新疆红色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气候C.地形D.交通运输【答案】20.D21.A【解析】试题分析:【20题详解】-10-新疆红色产业产品质优的主要原因是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③对。光照充足,有利于光合作用,④对。机械化水平高、土壤肥力高不是作物品质好的主要原因,①、②错。D对,A、B、C错。【21题详解】决定农作物种植规模的主导因素是市场需求,新疆红色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主导因素是市场,C对。气候、地形、交通运输对农业生产有影响,但不是主导因素,A、B、D错。【考点定位】区域作物品质好的原因,作物生产规模的主导因素。读图,完成下列小题。22.图中的该农业地域类型是()A.乳畜业B.季风水田农业C.种植园农业D.大牧场放牧业23.影响该农业地域类型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A.气候条件B.水源条件C.科技水平D.市场条件【答案】22.A23.D【解析】【22题详解】根据图示区域轮廓可知是北美五大湖地区,五大湖周围发展的是乳畜业。故答案选A。【23题详解】根据图示区域轮廓可知是北美五大湖地区乳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市场和饲料,故答案选D项。点睛:乳畜业的区位条件与特点:-11-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周围农业分布示意图”,该城镇周围分布有种植业、花卉业、乳畜业和林果业。读图完成下列小题。24.有关图中a、b、c、d四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a地种植青稞B.b地种植花卉C.c地饲养水牛D.d地发展林果25.图中a地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A.商品谷物农业地广人稀B.大牧场放牧业雨热同期C.乳畜业市场广阔D.季风水田农业劳动力丰富【答案】24.D25.D【解析】【24题详解】d位于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果业,D正确;a地地形平坦,可发展水稻种植,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不适宜种植青稞,A错
本文标题: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普通班,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76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