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兰州一中2018—2019-2学期高一五月考试试题地理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第I卷一、选择题(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⑤代表的自然地理要素名称分别是A.地形生物大气水文土壤B.土壤生物大气水文地形C.土壤地形水文大气生物D.生物地形大气水文土壤2.如果当地大量植被遭受破坏,其地理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有①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变化增大②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③河流水位降低④土壤肥力下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下列作用过程及其结果符合事实的是A.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B.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C.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D.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答案】1.A2.D3.B【解析】【分析】2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涉及到自然环境地理要素的判断、森林的作用、洋流的形成、热力环流的原理、赤潮的发生条件等,需要学生对知识点熟练掌握,并能迁移应用到题目中。【1题详解】观察图中所示,①在山地地表,为地形要素;②在植被上,为生物要素;③在大气中,代表大气要素;④在河流中,为水文要素;⑤在土层中,为土壤要素。故选A。【2题详解】如果大量森林遭到破坏,则森林固土能力下降,调节径流能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大,河流调节季节变化增大,①对;森林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动物栖息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对;森林调节径流能力降低,河流丰水期水位上升,枯水期水位下降,③不对;森林固土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④对。故选D。【3题详解】大气降水无法驱动洋流,洋流得罪主要驱动力是盛行风,A不对;海洋温度高,则近海面大气温度高,气流上升,反之,气流下沉,B对;赤潮是人类往海洋中排放硫磷过多,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C不对;信风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的风,D不对。故选B。【点睛】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是指自然地理要素气候、地形、土壤、植被、水文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如植被破坏会造成流水侵蚀作用加强,土壤侵蚀加剧;涵养水源作用减弱,对河流的径流调节作用减弱;植被减少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减弱,同时会影响区域的生态环境,使区域生物多样性减少。4.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据此回答问题。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3A.民工流动B.道路建设C.水利工程建设D.输气管道建设【答案】C【解析】【详解】民工流动应该是由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与图中流向不符合,A不对;图中人口沿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向外迁移,则是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向外迁移,C对,BD不对。【点睛】本题解答时要注意图中的“丹江口水库”“京杭大运河”的信息,然后结合人口迁出区条带状分布的特点,推测其成因,最后根据选项排除即可。读“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的空间分布范围(曲线与横坐标围成的区域)与热量、水分条件的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5.图中a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水稻种植业B.商品谷物农业C.混合农业D.乳畜业6.图中c农业地域类型分布范围广,其影响因素主要是A.政策B.交通C.市场D.劳动力7.图中a、b、c农业地域类型都有分布的国家是A.美国B.俄罗斯C.澳大利亚D.日本【答案】5.A6.C7.A【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要求学生掌握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的特点和分布,并能结合图示信息进行比较分析。【5题详解】4图中看,a分布在水热条件好的地区,应该为水稻种植业,A对;商品谷物农业和乳畜业对水热条件要求不高,BD不对;根据题目,图中没有混合农业,C不对。故选A。【6题详解】根据图中所示,a是水稻种植业,b分布在水热条件不充足的地区,为商品谷物农业,则c是乳畜业;c的产品主要是牛奶及其制品,因此多分布在大城市的郊区,分布范围较广,C对,ABD不对。【7题详解】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和水稻种植业在美国都有分布,A对;俄罗斯热量条件差,水稻种植业少见,B不对;澳大利亚水分条件不足,少见水稻种植业,C不对;日本地狭人稠,商品谷物农业少见,D不对。故选A。读“某地土地利用图”“农业产值构成图”,完成下列问题。8.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大牧场放牧业B.种植园农业C.混合农业D.商品谷物农业9.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A.劳动力投入多,科技含量低B.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C.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D.生产灵活性差,市场适应性弱【答案】8.B9.B【解析】5【8题详解】读图该地区有草地和麦田二者比例相当,且小麦产值比重为35%,畜牧业产值比重为45%,可以看出该地区既有种植业也有畜牧业,且二者比例相当,所以属于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以畜牧业为主,故A错误;种植园农业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故B错误;商品谷物农业以种植业为主,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9题详解】混合农业属于商品农业,专业化程度较高,生产规模较大,机械化水平高,技术较为先进,商品率高,故B正确,AC错误;因为混合农业既有种植业又有畜牧业,农民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决定种植和放牧的规模,对市场的适应性强,生产的灵活性强,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点睛】混合农业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相互结合、兼而有之的综合性农业。且二者比例相当,生产规模较大,为商品农业;主要优点为: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可保持土地肥力,形成良性农业生态系统;种植业和放牧业两种生产方式,在时间上可做到忙、闲错开,便于合理、有效安排农业生产活动;农民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决定种植和放牧的规模,对市场的适应性强,生产的灵活性强,经济收入稳定。职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下图是2018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A.二环与三环之间B.三环与四环之间6C.四环与五环之间D.五环与六环之间11.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B.平均出勤距离增加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12.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①大力发展快速交通②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③部分产业迁至郊区④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10.C11.B12.A【解析】【10题详解】由材料中所给公式可知,当就业岗位数和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之比即职住比接近1时职位最为平衡,当职住比小于1时则可能出现失业人口,因此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为0.95-1.00,即四环与五环之间,排除ABD,故选C。【11题详解】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经济迅速发展,人口和产业向市中心集中。由于市中心地价高、交通通达度好,形成中心商业区。由于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病的出现,环线间的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人口向外迁移,但产业仍集中在城区,从而导致就业人群的平均出勤距离增加,排除ABC,故选D。【12题详解】①大力发展快速交通便利出行,减少距离因素对居民选择工作岗位的影响,①正确。③将部分产业迁至郊区,吸引就业人员,提高市区职住比,降低郊区职住比,使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减小,③正确。②郊区住宅区由于距离问题对市区人民吸引力较小,而且对于职住比影响较小,②错误。④郊区产业集聚度增减与就业人数增减相关性较小,对职住比影响小,④错误。故选C。713.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A.大气湿度增高B.大气降水增多C.近地面风速增大D.气温变率增大【答案】D【解析】本题组以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引起的地理环境变化为背景,分析判断湿地减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该地基塘转为建设用地,会导致湿地面积减少,蒸发到大气中的水汽量减少,大气湿地降低,大气降水减少,大气比热容减小,气温变率增大,地面摩擦力增大,近地面风速减小,故答案A,B、C错误,选D。14.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问题。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保护生物多样性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调节局地小气候【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知“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因此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C项正确。8流域型城市是指一个地区城市的人、财、物的流动,存在着类似河流一样的主流和支流,支流汇入主流,最终融入更广阔的市场。下图是流域型城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图中上游城市A.资源的集聚效应强B.彼此联系能力强C.多分布在沿边地区D.与海洋联系密切16.从要素流动和产业链来看,中游城市A.位于产业链末端,提供工业制成品B.位于产业链前端,提供工业制成品C.位于产业链末端,提供初级原材料D.位于产业链前端,提供初级原材料【答案】15.C16.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体系和城市职能,读图,结合河流的水系特点分析各部分城市的职能。【15题详解】从图中可知,“上游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小,相互之间联系能力差,应该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因此多分布在沿边地区,故选C。【16题详解】要素的流动多从可达性较差的上游城市向可达性较好的下游城市汇集,中游城市处在产业链的前端,生产工业制成品,产品主要通过下游城市汇入市场,故选B。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和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9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问题。17.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A.技术力量较雄厚B.气候条件较优越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D.劳动力较充足18.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A.专业化水平较高B.科技投入较大C.劳动生产率较高D.劳动力价格较低19.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A.加大科技投入B.扩大种植面积C.增加劳动力投入D.加大化肥使用量【答案】17.C18.D19.A【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和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17题详解】巴西人口比美国少,巴西高原面积广大,适宜大豆种植,“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开发种植较晚是最大的优势,C正确。【18题详解】巴西大豆的专业化水平、科技投入、劳动生产率都没有美国高。巴西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价格便宜,D正确。【19题详解】中国大豆种植历史悠久,“品种退化”严重,所以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加大科技投入,A正确。中国后备耕地资源少,不能扩大种植面积,增加劳动力投入,加大化肥使用量不能提高大豆质量。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当地1月平均气温3℃。完成小题。1020.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A.珠江三角洲B.太湖平原C.华北平原D.松嫩平原21.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需求B.生产经验C.自然条件D.国家政策【答案】20.B21.A【解
本文标题: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76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