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课时跟踪检测(三)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读甘肃省某绿洲近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图,回答1~2题。1.据图推断,该地新增耕地主要来自()A.林地B.草地C.水体D.未利用土地2.这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易导致()A.土壤侵蚀B.土壤污染C.水土流失D.土地荒漠化解析:1.B2.D第1题,据图判断,草地的负增长最大,即新增耕地主要来自于草地。第2题,甘肃位于西北地区,降水少,气候比较干燥。耕地规模扩大会导致植被破坏,灌溉用水增加,进而诱发土地荒漠化现象。读次生盐渍化形成原理图,回答3~4题。3.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A.海平面上升B.水土流失C.不合理的灌溉D.荒漠化4.图示区域可能位于()A.宁夏平原B.三江平原C.成都平原D.密西西比河平原解析:3.C4.A第3题,土壤次生盐渍化主要是与灌溉的快速扩张和不合理的灌溉系统有关。第4题,次生盐渍化主要分布在降水不足需灌溉的集约农业区。2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⑤地形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充足B.水源充足C.降水丰富D.光照充足6.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的是()A.①②③④全部种树B.①②种草,③种树C.①种树、②③种草D.①种树、②③④种草解析:5.B6.C第5题,草原景观出现在降水量相对较多的地区,而⑤地降水量在100mm以下,则可能该地有较充足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第6题,降水量在400mm以上的半湿润地区可以种树,而半干旱地区的②③由于降水少只能种草。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7~8题。土地覆被类型沙地草地盐碱地耕地沼泽地建设用地面积/万hm2468.758.832.116.610.71.47.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A.治理盐碱地B.植树造林C.保护沼泽地D.退耕还草8.该区域可能位于()A.云贵高原东部B.松嫩平原中部3C.内蒙古高原西部D.黄土高原中部解析:7.D8.C第7题,读表可知,该地区以沙地为主,其次是草地,植被稀少。读图可知,草地下降最快,耕地增加,草地退化严重,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退耕还草是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要选择,选D。第8题,该地区以沙地为主,其次是草地,植被稀少,可知该区域可能位于内蒙古高原西部,选C。“红色荒漠”是指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土地荒漠化,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下图为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9~10题。9.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A.人口增加、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B.水土流失、高温多雨、滥伐森林、人口增加C.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水土流失D.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人口增加10.下列措施能够有效治理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色荒漠”的有()①退牧还耕②积极开发新能源③控制人口增长④严禁过度放牧⑤防治水土流失A.①②⑤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解析:9.A10.B第9题,从结构图可以看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色荒漠”形成的因素分成两类,一类是自然因素(高温多雨和水土流失),另一类是人为因素(人口增加和滥伐森林),再结合结构图的关联性即可得出结论。第10题,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红色沙漠”的产生不是过度放牧造成的,故①④错,由此可知B选项正确。一、选择题近年来,在黄土高原地区实施的坡地“退耕还草”“退耕还林”措施,使土地利用发生了变化。读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单位:m)分布图,完成1~3题。4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宜建窑洞的是()A.甲B.乙C.丙D.丁2.原来种植粮食的耕地陆续退耕后,对当地农业经营所带来的影响是()A.经济作物比重降低B.趋向机械化C.更趋市场性D.趋于自给自足3.将坡地“退耕还草”“退耕还林”会导致该区域生态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的是()A.河川淤泥未变B.物种数量增大C.蒸发量减小D.洪水流量增大解析:1.C2.C3.B第1题,与甲地相比,丙地位于向阳坡,采光条件好,且位于冬季风背风坡,防寒条件好;丙地与乙地相比,位于山脊,不易积水;丁地不在黄土高原上。第2题,坡地“退耕还草”、“退耕还林”后,林草种植面积增大,可以面向市场,发展经济作物。第3题,林草面积增大后,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能力增强,洪水流量减少;生态环境改善,物种数量会增大;林草护坡,可减轻水土流失,河川淤泥也相应减少。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4.图中甲、乙两地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A.草场退化、水土流失B.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C.湿地破坏、森林锐减D.土地荒漠化、石漠化5.治理图中乙处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是()A.小流域综合治理B.建立湿地保护区C.发展立体农业D.治理水污染和大气污染5解析:4.B5.A第4题,从图中看出,甲地位于河套平原的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会造成土地盐碱化;乙地位于黄土高原的旱地耕作区,水土流失严重。第5题,乙地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具体措施。民勤绿洲位于河西走廊三大内流河之一的石羊河的最下游,地处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的三面包围之中,东南距黄河约200km,年均降水量110mm,年均蒸发量2646mm。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示意民勤北部荒漠草场至县城(绿洲)地下水位变化。读图回答6~8题。6.“生态裂谷”的位置最可能位于距县城()A.0~20kmB.20~40kmC.40~60kmD.60~80km7.“生态裂谷”附近的地带()A.植被覆盖率较高B.风力侵蚀作用较弱C.地下水流向荒漠区D.固定沙丘可能转为流动沙丘8.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在荒漠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B.在绿洲区全面植树造林C.在交错带禁止开采地下水D.合理分配流域内水资源解析:6.A7.D8.D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在绿洲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图中距县城0~20km的距离,地下水位下降明显,说明过度开采地下水,是“生态裂谷”的位置。故本题正确答案是A。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生态裂谷”附近的地带水资源短缺,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故A错误;由于气候干旱,风力侵蚀作用强烈,故B错误;由于“生态裂谷”地下水位低,不会流向荒漠区,故C错误;由于气候干旱,地表植被少,固定沙丘在风力作用下有可能转化为流动沙丘,故D正确。第8题,“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在绿洲区全面植树造林,会增加对水资源的消耗;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现实;荒漠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易造成荒漠化和盐碱化。二、综合题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包兰铁路全长990km,其中有140km在沙漠中穿行。包兰铁路建成通车后,6风沙对铁路的危害非常严重。在治沙过程中,老一代治沙人根据腾格里沙漠的特殊环境,创造了用草方格固定沙丘的做法,保障了铁路的安全。材料二包兰铁路部分路段示意图和某观测断面剖面示意图。材料三“新型材料及复合方法固定流动沙丘绿化项目”是将具有含水、辐射保温等功能的砂砖铺设呈条带状,在条带间种植适宜的草种和灌木,如图乙所示。(1)描述图甲观测断面处的地表环境特点。(2)说出该地区冬季盛行风的风向,并分析其形成过程。(3)说明图乙中条带状砂砖的作用。解析:第(1)题,地表环境可从地形、地势、植被、土壤、水文等方面分析。第(2)题,从图中位置可知该地位于亚洲高压的东南部,冬季盛行西北风。第(3)题,从材料中的“具有含水、辐射、保温等功能”入手分析砂砖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热量,从增加地面粗糙度、降低风速等方面分析其固沙作用。答案:(1)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表干旱缺水;沙漠广布,植被稀疏。(2)西北风。冬春季节,亚欧大陆气温低,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中心,近地面空气以高压中心顺时针辐散,该地区位于高压中心的东南,故为西北风。(3)砂砖夜晚吸收露珠,并且保温,为沙丘上的植被生长提供水分和热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生长;同时砂砖增加地表粗糙程度,降低风速,拦截沙源,固阻沙流,可以阻止沙丘流动。
本文标题:2019年高中地理 课时跟踪检测(三)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86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