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1852年,马克思在总结法国1848年革命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摧毁和打碎旧国家机器,但是对“打碎”的含义还没加以具体的阐释。1871年6月,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详细阐述了打碎旧国家机器的理论,“打碎”包括破坏旧的国家压迫性机关,也包括改造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合理职能。这说明A.工人运动有助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B.马克思主义植根于工人运动C.无产阶级革命必须彻底摧毁旧的国家机器D.资本主义制度逐渐走向衰落【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1852年马克思“对‘打碎’的含义还没加以具体的阐述”和1871年“详细阐述了打碎旧国家机器的理论”,可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国际工人运动的实践中逐步完善,故马克思主义植根于工人运动的说法正确,选B。题干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发展,而没有涉及工人运动客观上推动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排除A。题干只是体现马克思对“打碎”的含义的解释,而没有体现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必须彻底摧毁旧的国家机器,排除C。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该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正处于上升阶段,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2.苏联在1947年观察到美国重整军备,再加上美国原本所建立的全球的军事基地与联盟,便更确信了苏联已被资本主义包围的想法。这种日益膨胀、自我实现式的揣测,极易重蹈1917年意识形态冲突的覆辙。该材料认为冷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A.美国阵营对苏联的封锁和包围B.美苏之间的互不信任与误判形势C.苏联日益膨胀的大国沙文主义D.十月革命以来长期的冲突与矛盾【答案】B【解析】-2-材料“确信了苏联已被资本主义包围的想法。这种日益膨胀、自我实现式的揣测”说明美苏之间的互不信任是导致误判形势,故B项正确;A项是苏联的想法;C项与材料无关;材料中没有体现出1917年以来长期的冲突和矛盾,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确信了苏联已被资本主义包围的想法。这种日益膨胀、自我实现式的揣测”。3.如表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21个国家的外长或大使在开罗为即将召开的大型国际会议拟定的入会条件(部分):①该国应一贯支持民族独立运动②该国不该参加与大国争夺有牵连的多边军事联盟③如该国已将军事基地租让给外国,则此种租让不应与大国争夺有任何牵连④该国应奉行与不同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处。据此可知,这次即将召开的国际会议A.引发战后蓬勃发展的民族解放浪潮B.冲击超级大国主导国际事务的局面C.促进世界各国联合反对新殖民主义D.主导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秩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不该参加与大国争夺有牵连的多边军事联盟”“则此种租让不应与大国争夺有任何牵连”结合60年代不结盟运动倡导的“非集团、不结盟”的原则可知是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发展,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登上历史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B选项符合题意。第一次民族解放浪潮发生在40年代中期至50年代中期,A选项不符合题意。C选项“世界各国”说法过于绝对,错误。在美苏两极格局对峙的情况下,不结盟运动没有能力主导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秩序,D选项错误。4.春秋前期,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不论“公田”、“私田”都按田亩收税。其主要历史影响是A.加速了土地私有化B.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C.抑制了土地的兼并-3-D.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相地而衰征”“初税亩”的实质是承认土地私有合法化,因此其主要影响是加速了春秋时期土地私有化的发展,故A正确;“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是其历史影响之一,但非主要历史影响,排除B;“相地而衰征”“初税亩”的实质是承认土地私有合法化,土地私有是土地兼并的根源,故C错误;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封建制度还未建立,豪强地主还没出现,排除D。5.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不正确的是选项史实结论A“春为岁首”,这一天,皇帝和皇后要携领京城文武百官举行“皇帝亲耕、皇后亲蚕”的仪式古代社会以农为本B“犁评、犁箭和犁建三者有机地结合使用,可适应深耕或浅耕的不同要求,并能使调节耕地深浅,以利精耕细作。”中国犁耕技术成熟C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当时出现了铁犁牛耕D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这一时期农业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A.AB.BC.CD.D【答案】C【解析】【详解】“皇帝亲耕、皇后亲蚕”的仪式反映古代封建社会统治者高度重视农业,以农为本,-4-排除A;由材料“犁评、犁箭和犁建三者有机地结合使用,便可适应深耕或浅耕的不同要求,并能使调节耕地深浅规范化,便于精耕细作。”反映唐代出现了结构完备的曲辕犁,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有利于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排除B。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结合所学,商代重视祭祀,牛是祭祀的重要牲畜,且材料没有涉及铁制农具,故C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C;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说明这一时期农业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排除D。6.如图可以反映A.古代丝织业的兴衰过程B.经济政策调整对手工业的影响C.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对外贸易发展促进丝织业繁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观察图示,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观察地图示例可以看出:秦汉时期丝织业中心主要在北方,唐宋时期丝织业中心开始慢慢地南移,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到清朝丝织业中心主要集中在江南且沿海一带,丝织业中心的不断变化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C符合题意;A与题意无关,据地图无法得出,B据地图无法得出“经济政策”的相关信息,D“对外贸易”与题意无关,故选C。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古代发达的农业·经济重心的南移7.从明末到清代,湖广的稻米大量顺江而东下,以接济江浙产棉区和棉织区,乾隆年间江浙有些县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据此可知,明清江浙地区-5-A.抑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B.人口大幅增长C.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D.农业发展落后【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江浙种植棉花,这说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故选C。由材料“湖广的稻米大量顺江而东下,以接济江浙产棉区和棉织区”可得出,此时存在长途贩运粮食的现象,但这不等于抑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故排除A。江浙需要输入粮食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结构的变化而不是人口增长,故排除B。材料中所述现象是农业生产作物的结构问题,不等于其农业发展落后,江浙是当时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故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关键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材料中“接济江浙产棉区和棉织区”说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8.仔细研读下表,表中反映的经济现象直接造成类别单位1843年税率1858年税率印花布匹14.25%4.98%棉纱担6.94%4.86%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B.中国经济命脉为列强所控制C.传统耕织结构开始解体D.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答案】C-6-【解析】【详解】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晚于图表中的时间“1843——1858年”,故排除A;图表只涉及棉纺织业,不能得出列强控制中国命脉的结论,排除B;由图表中“1843——1858年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不断下降”的信息可知鸦片战争后外国棉纺织品大量倾入中国,导致传统的手工棉纺织业逐渐走向衰败,中国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选C;近代中国的小农经济虽不断走向解体,但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故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排除D9.19世纪后半叶,棉纺织品始终列为中国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1874年至1894年20年间,洋布进口值增长88.4%,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986.7%。以上现象表明A.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B.中国织布业逐步使用洋纱C.中国近代棉纺织业发展迅速D.自然经济被彻底破坏【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题干说“洋布进口值增长88.4%,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986.7%”,西方机器纺纱生产率高,较之于手纺纱价格便宜,故此中国大量进口机纱,而洋布进口量增长相比较少,洋纱进口量增长远高于洋布进口量增长,洋纱是原料,洋布是成品,原料多于成品,表明中国织布业使用洋纱。B正确;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说法绝对,A错误;洋纱输入,无法确定是否为中国近代企业使用,C项错误;自然经济被彻底破坏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10.如图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这一国家是-7-A.英国B.德国C.俄国D.日本【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日本在中国实力的消长。依据所学,自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值不值运动发展道路,同时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作为其邻国的中国首当其冲受到日本不断的侵略,致使日本在华利益成不断上升趋势,一战期间曾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所以应选D。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明治维新·影响11.下表是1914—1922年中国棉纺织业发展的相关统汁生产费用16支纱每包银两盈利16支纱每包银两全国机纱产量万包全国机布产量万匹全国纱厂盈利(包括纱及布)万元1914年85.5014.0064.5226.7—531916年97.565.4572.6290.64.3621918年143.1815.3392.8308.35.6021920年147.7546.4592.7481.68.5471922年155.25—14.75190.5741.73.956-8-据表数据可推知,一战结束后中国棉纺织业A.市场竞争力减弱B.保持着稳健发展势头C.迅速走向衰落D.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数据可知,1914-1922年中国棉纺织业产量变高但盈利变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国忙于战争,外国棉纺织品输入减少,欧洲各国在华纱厂也无力增加投资,中国市场上纱布价格猛升。但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因此一战结束后中国棉纺织业市场竞争力减弱,A正确;表格显示市场竞争力减弱,并不是保持着稳健发展势头,B错误;迅速走向衰落不符合表格的信息,C错误;近代民族工业并没有实现现代化,D错误。12.阅读下表:1935年和l94l年中国民族工业资本状况对比表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A.轻工业衰退未获得发展B.工业结构日趋合理化C.民族经济遭到日本破坏D.工业生产为军事服务【答案】D【解析】据材料表格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到1941年,抗日战争形势严峻,国民政府大力发展重工业为抗日战争服务,故D项正确;当时轻工业比重下降,并不能说明轻工业的发展逐渐衰退,故A项错误;材料数据也不能体现工业结构日趋合理化,故B项错误;重工业比-9-重上升,不能说明民族经济遭到日本破坏,故C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表格数据的变化,同时紧扣题干时间范围“1935年到1941年”,再结合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即可得出国民政府大力发展重工业为抗日战争服务的结论,以此为依据即可排除干扰选项。13.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东晋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政权对海外诸国的贸易呈逐渐上升趋势,“航海岁至,逾于前代矣”。隋唐时期全国统一,陆路丝绸商路除沿袭汉魏时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登、扬、明卜广、泉等著名港口,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泛指东南亚)等舶,不计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广州、明州、泉州是重要海港,政府设“市舶司”、“市舶务”专管进出港手续,严禁走私贸易,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如北非的勿斯里,有效弥补了财政的不足,刺激了国内商业和商品生产的发展。——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材料二(2)根据
本文标题: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19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