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火星探测项目是我国继载人航天工程、嫦娥工程之后又一个重大空间探索项目,我国火星探测器预计在2020年上天。火星探测器一旦进入火星轨道,便脱离了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总星系【答案】A【解析】【分析】考查天体系统。【详解】火星探测项目是我国继载人航天工程、嫦娥工程之后又一个重大空间探索项目,我国火星探测器预计在2020年上天。火星探测器一旦进入火星轨道,便与火星组成火卫系统,脱离了地月系,和地月系同一等级,A对;仍属于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B、C、D错。故选A。【点睛】卫星与所绕转的行星组成行星系统,地球、月球组成地月系,火星探测器一旦进入火星轨道,便与火星组成火卫系统,火卫系统和地月系同一等级,所以火星探测器脱离了地月系。2.下图表示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的各种天体系统,其中主要由八大行星及其中心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属于()A.AB.BC.CD.D【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天体系统和太阳构成等知识的掌握程度。-2-【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判断,A是半径为140亿光年的总星系,B是圆碟状的银河系,C为太阳系,D为地月系。主要由八大行星及其中心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3.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太阳活动预报中心定期发布太阳活动预报,该预报从太阳活动主要标志进行综述,下列属于太阳活动主要标志的是A.极光和日珥B.日珥和耀斑C.磁暴和极光D.太阳黑子和耀斑【答案】D【解析】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太阳黑子和耀斑,D正确。电影《2012》讲述在2012年,地球因为异常的太阳活动而面临毁灭,到处都是天崩地裂、岩浆喷发。据此回答下列小题。4.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会引发地震、火山喷发B.可能引发干旱、洪涝等灾害C.使青藏高原海拔升高D.一定使人类遭受灭顶之灾5.下列属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的是()A.黄赤交角的存在B.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较长C.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和大气D.地球不透明、不发光【答案】4.B5.C【解析】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地球有生命存在的原因。【4题详解】太阳活动可能会引发自然灾害,但不一会会出现火山和地震,A错;因太阳活动与气候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所以可能引发干旱、洪涝灾害,B正确;青藏高原海拔升高,是地球内力作用是地壳上升,C错;一定会出现灭顶之灾,说法有误,D错。故选B。【5题详解】-3-地球有生命存在从自身条件考虑,是因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和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C正确;与其他三项无关;黄赤交角存在,是太阳直射点移动,划分了五带;地球不透明、不发光产生昼夜现象;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较短,ABD错误。故选C。据报道,科学家预计2023年太阳活动将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期。我们可以预见到那时将发生大量的太阳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本次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对地球可能造成的影响有A.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B.地球上各地地震频繁C.无线电长波辐射受中断或衰减D.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7.下列对太阳大气的结构及其活动叙述正确的是A.日常肉眼观察到的太阳大气层为色球层B.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C.光球层表面有时出现局部区域突然增亮的现象,叫耀斑D.耀斑有时与太阳黑子同时出现,但两者的活动周期并不相同【答案】6.D7.B【解析】本题组以太阳活动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大气层次及出现太阳活动现象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6题详解】极光只会极地地区出现,排除A。目前没有发现太阳活动与地震活动的关联性,排除B。太阳活动可以通过影响地球大气中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对无线电长波通讯影响不明显,排除C。太阳活动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会扰乱地球磁场,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选项D符合题意。【7题详解】日常肉眼只能看到光球层,A错误;太阳大气从里向外为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B正确;耀斑是发生于色球层上的太阳活动,C错误;耀斑活动一般随太阳黑子数的变化而变化,其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基本一致,都约为11年,D错误。-4-太阳辐射能量巨大,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不可估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太阳能量来源于A.氦原子核的聚变反应B.氢原子核的裂变反应C.铀等元素裂变的连锁反应D.氢原子核的聚变反应9.下列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太阳辐射能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却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源泉B.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C.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D.我们日常生产、生活所利用的煤、石油、天然气是矿物燃料,与太阳辐射能无关【答案】8.D9.D【解析】本题以太阳辐射能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太阳能量来源、太阳辐射对地球的意义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8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太阳是由氢和氦构成的气体星球,如果太阳能量来源于氦聚变,那么就会有原子量比氦大的物质存在,排除A。氢原子核最小,不能再裂变,排除B。太阳物质构成中没有铀等元素,排除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辐射的能量来自于太阳内部的氢核聚变,聚变产物为氦,选项D。【9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辐射能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对于地球而言,该能量非常巨大,是地球上地表环境最主要的能量源泉,选项A叙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维持地表温度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能,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也是来自太阳辐射,选项B叙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的主要能源是来自太阳辐射,选项C叙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历史时期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质被埋藏到地下,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转化而形成的,故与太阳辐射有关,选项D叙述错误,但符合题意。10.下列发电方式能量来自于太阳辐射的有()-5-①燃煤发电②地热发电③水力发电④风力发电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知识。需要学生熟悉教材知识。【详解】地热能来自于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②错;太阳辐射是大气环流、水循环的动力,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①③④对。选B。11.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规定了原则上以180°经线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下列关于180°经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东侧为今天,西侧为昨天B.是“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C.东、西两侧日期不可能相同D.180°经线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不完全重合【答案】D【解析】【详解】180°经线的西侧为今天,东侧为昨天;原则上以180°经线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但实际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是国际日期变更线,二者并不完全重合;当180°经线为24点时,该线东、西两侧日期相同。据此分析选D。【点睛】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并把这条经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日界线与180°经线并不完全重合)。新日期是从地方时0点向东到180°经线的范围,从地方时0点向西到180°经线的范围为旧日期。12.一艘轮船于当地时间2019年10月7日12时自东12区向东跨过日界线,进入西12区,30分钟后到达目的地,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为A.10月7日12时30分B.10月8日12时30分C.10月6日12时30分D.10月6日11时30分【答案】C-6-【解析】【详解】30分钟后东12区时间为2019年10月7日12时30分。轮船自东12区向东跨过日界线,日期应减去一天,因此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为10月6日12时30分。故C正确,A、B、D错误。【点睛】从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从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13.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对卫星发射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四个卫星发射基地中,线速度最大的是()A.酒泉(约40ºN)B.太原(约38ºN)C.西昌(约28ºN)D.文昌(约19ºN)【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地球自转线速度分布规律的掌握程度。【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即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从四个选项中的信息可知,酒泉(约40ºN)、太原(约38ºN)、西昌(约28ºN)、文昌(约19ºN)四个卫星发射基地中,文昌的纬度最低,自转线速度度最大,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选项A、B、C。14.下列现象与地球公转无关的是()A.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B.昼夜长短的变化C.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D.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地球公转和自转地理意义的掌握程度。【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A不符合题意。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B不符合题意。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C不符合题意。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D符合题意。-7-15.11月16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C.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D.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规律的掌握程度。【详解】11月16日位于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选项D符合题意。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的期间为春分日至夏至日,不符合题意,排除A。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的期间为夏至日至秋分日,不符合题意,排除B。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的期间为冬至日至春分日,不符合题意,排除C。16.唐僧一行在受唐玄宗之命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冬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北至(夏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这实际是()A.因设备简陋而造成的观测误差B.精确的测算出地球公转周期C.发现了地球自转周期D.反映了一年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现象【答案】D【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地球的公转【详解】题中叙述的是不同季节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行速度不同,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最慢,因此D项正确。【点睛】地球公转是一种周期性的圆周运动,因此,地球公转速度包含着角速度和线速度两个方面。如果我们采用恒星年作地球公转周期的话,那么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就是每年360°,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360°,即每日约0°。986,亦即每日约59′8″。地球轨道总长度是940,000,000千米,因此,地球公转的平均线速度就是每年9.4亿千米,也就是经过365.2422日地球公转了9.4亿千米,即每秒钟29.8千米,约每秒30千米(线速-8-度=940,000,000KM/365天=940,000,000秒/(365X24X3600)秒=29.8千米(近似为30千米/秒)。依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可知,地球公转速度与日地距离有关。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是固定的值,随着日地距离的变化而改变。地球在过近日点时,公转的速度快,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超过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1°1′11″/日,线速度为30.3千米/秒;地球在过远日点时,公转的速度慢,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低于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57′11″/日,线速度为29.3千米/秒。地球于每年1月初经过近日点,7月初经过远日点,因此,从1月初到当年7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加大,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从7月初到来年1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缩小,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17.下列节日中,上海地区白昼时长最短的是A.建军节B.国庆节C.儿童节D.元旦【答案】D【解析】【详解】12月22日(冬至日),北半球白昼达全年最短。因此上海地区白昼时长最短的日期应是最接近12月22日的日期。四个日期中元旦最接近,故D正确
本文标题: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45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