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
1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本堂考试60分钟,满分100分。3、答题前,学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卷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分封制分封的对象以同姓亲族为主体;同姓亲族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周王室保留了关中地区较大的王畿之地。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A.开发边疆地区B.实现中央对地方的集权统治C.巩固周王统治D.保障贵族集团对政权的垄断2.在我国古代传统家族观念中,有“长兄如父”、“无父从兄”、“幼子不如长孙”的说法,这反映了中国古代A.家族社会和睦B.贵族王位世袭C.宗法观念浓厚D.分封等级森严3.每年的春节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中央权力高度集中C.皇权至上,皇帝独尊D.独断性和随意性4.秦朝在中央设置奉常主管宗庙礼仪和教育,设置郎中令主管宫廷警卫,设置少府主管皇室财政,设置宗正主管皇室事务,设置卫尉主管宫门屯卫。这些举措体现的核心政治理念是A.天下为家B.教化至上C.天下为公D.分权制衡5.学者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初,取周秦之制而兼用”而形成了一种新的地方行政体制。这种“体制”A.是对秦制的否定B.巩固了汉政权的统治C.暂时适应了时代要求D.是指“推恩令”6.下图所示为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示意图。导致唐宋时期这一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孝廉是选官的主要标准B.九品中正制是入仕的主要途径C.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D.唐宋政府完全成为平民的政府7.有学者评论认为,“贞观年间,在三省六部制中,政权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皇帝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最高负责人。”该评论意在说明唐朝A.实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B.政府拥有了政务的最终决策权C.专制皇权得到了空前强化D.皇权受到政府一定程度的制约28.摘抄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某学生在学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后摘抄的两句话“斯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始分立行中书省……——摘自《元史·百官志》“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者多虑世泄露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外……后名军机处……。”——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材料所述两个对应机构A.起初都是中央临时的派出机构B.后者皆为中央常设行政机构C.最初均因征伐用兵之事而设D.都有防止泄露军事机密的特点9.内阁在明朝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于裁决权和执行权之间构成一中介程序,缓和了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间的对立。这表明明朝内阁制A.导致国家政治日益黑暗B.有利于国家机器合理运作C.解决了权力之间的矛盾D.有效地限制了君主的专权10.清代行政区划一般采取省、府、县三级制;征服蒙古地区后,因其部落故俗,分其地为若干蒙旗,以理其政,并赋予高度的治权;西南地区先沿用明朝的土司制度,后大多改土归流。材料说明清朝A.废除了元朝行省制B.地方行政制度因地制宜C.沿用明朝地方制度D.少数民族地区实行自治11.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12.鸦片战争前,制约英军航行作战的关键是对中国沿海缺乏地理认知和准确的海图,为此,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在中国沿海展开大范围水文调查,而这一行为未受到清军的阻止。这说明A.清政府固守天朝上国思想B.英国殖民侵略准备充分C.清政府缺乏近代海权观念D.中英之间军事实力悬殊13.成都某学生在参观学校的《百年中国》主题活动中看到一句名言:“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该学生对此作了如下理解:①前一个“不公正”指中国自认是天朝上国,视外国为蛮夷②西方对中国不公正的原因在于工业革命后资本输出需要③后一个“不公正”指列强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④后一个“不公正”主要是前一个“不公正”引起的你认为理解合理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14.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下列对相关史料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A.AB.BC.CD.D15.下表为咸丰初年户部银库置银数(单位:万两),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小农经济逐渐解体B.清政府急需偿还债款C.政府投资开办工厂D.国内农民起义的影响16.洪仁玕在太平天国失败后的供词中说:“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如洋人不是力抵我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没能全面认识到失败的原因B.推卸失败责任C.向清政府摇尾乞怜D.正确总结了失败的原因17.“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这首诗是歌颂A.左宗棠收复新疆B.黄海海战北洋水师的英勇抗日C.曾纪泽收回伊犁D.丘逢甲、徐骧义军反割台斗争18.近代某条约签订消息传出后,大清举国哗然。不久,清帝下《罪己诏》:“去岁仓促开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而将非宿选,兵非素练,纷纷召集,不殊乌合。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其万分为难情事,言者章奏所未及详,而天下臣民皆当体谅也。”该条约A.最早规定外国军舰可到长江口岸通航B.首开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C.通过该条约割占了香港九龙司一处D.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工具19.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然实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中国实为下策”。瓦德西持上述观点主要原因是A.充分认识到中国地广人多B.希望各国侵华达成相互谅解与妥协C.认识到中国人民富有反抗精神D.支持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20.民国初年,茶楼一角。一位读书先生正在向群众宣读自己的见闻日记(如下),日记反映该先生4A.认识到民主共和深入人心B.主张全面学习西方文明C.该先生对辛亥革命有抵触D.该先生对辛亥革命支持21.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主要原因是A.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B.在美国支持下建立C.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确认了国民的权利和自由22.1919年上海学联告同胞书:“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研究五四运动,从史料价值的角度看,该材料A.是一面之词,故不可作参考B.是时人之言,故可做参考C.具明显倾向性,故不可作参考D.是爱国青年之词,故可作参考23.陈潭秋曾回忆:七月底的大会“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党的基本任务……决定建立严密的战斗的工人政党”。这次大会是A.中共一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24.一位学者曾发表这样的感慨“一场运动,使一个缺乏群众基础的‘在野党’,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执政党’;(另)一个由少数知识精英聚集的幼年的党迅速成长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成千上万工农群众卷入这场洪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一事件使近代中国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取得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C.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D.革命的中心由珠江流域转到长江流域25.朱德同志称井冈山是“天下第一山”,这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B.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C.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领带集体D.开创了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26.1936年8月24日,《大公报》发表社评指出:“近来朱德、徐向前、肖克、贺龙及毛泽东、彭德怀等,突由川陕分道窜往西北,情形极可注意。”此社评A.反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B.站在公正立场报道国共间的冲突C.强烈反对蒋介石的“剿匪”政策D.对红军的战略运动方向判断正确27.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其中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的是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28.成都锦华茶楼向市政府请求允许演大鼓书,并承诺每日加唱抗战歌曲,藉资宣传。成都市市长认为茶馆观众集中,如遇空袭,十分危险,拒绝了这个请求。这一情节最有可能发生于A.1921-1927年B.1927-1931年C.1938-1945年D.1946-1949年529.“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史实的角度对此进行论证说明,需要从下列哪几个方面着手?①中国在抗战中付出的民族牺牲②中国战场对欧洲战场的战略支援③中国战区牵制日本军力的占比④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对日作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0.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A.强渡长江,推翻国民政府B.民众支前,淮海战役胜利C.瓦解敌军,和平解放北平D.挥师南下,基本歼灭残敌第II卷(非选择题)31.(18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古今中外人类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它一直在拷问着人类的政治智慧。材料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社会巨变的战国时期。各国普遍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各国实行“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为监察制度的萌芽创造了条件,但变革也在政治上滋长了严重的不法行为和腐败现象,检举和纠察官僚已十分迫切和必要。自春秋以来,人们已开始认识到“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彰)也”。墨子认为“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法家则明确提出“以法治吏”,主张打破“刑不上大夫”的旧观念,实行不别亲疏、不殊贵贱的“事断于法”原则。诸子百家的治国治官理论,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阐明了惩官治吏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摘编自曹春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述论》材料二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宋史》材料三朱元璋坚持“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的观点,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制定峻法,惩治贪官。《大诰》就是其重典治贪的具体表现。《大诰》中普列各式酷刑,如断手、斩趾、阉割、枭首、凌迟等三十多种。朱元璋还创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朱元璋还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机构进行缉捕、拷问,其主要惩治对象是不法官吏。——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的背景。(4分)(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概括宋初和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并分析历代封建王朝重视监察制度建设的原因。(6分)(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4分)6(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前我国反腐倡廉工作的认识。(4分)32.中国近代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积极领导和参与民主革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并加以实践。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材料二凤凰网“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问卷调查统计(武汉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得名)——凤凰网2010.11.
本文标题: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4743 .html